《多媒体装置——无题》
2008年10月4日—11月7日,拉普(中国)画廊推出“北京方向——东营部落艺术联展”,这是中国首次以艺术家居住的村落为地域坐标的艺术展览,六位参展人都是居住在大望京东营艺术村的艺术家。在谈到举办此次画展的初衷时,画廊总经理何畅表示:部落里面的艺术家,以前很少将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放在一起展出,策展人必须将他们有机的结合起来,这需要一定契机,还要求参展人具备相当的艺术水准。
此次画展吸引了众多观赏者。开展12天以来,已经有1000多人前来参观。出人意料的是,激增的客流量并没有让拉普画廊感到高兴。“门庭若市也好,门可罗雀也罢,若缺乏具有‘慧眼’的观赏者及一定购买力的顾客,一切都没有了意义。”何畅说。
“不需要客流量,只需要具有鉴赏能力的艺术爱好者”“参观者拍照、留念的行为,太让人觉得郁闷了。他们真的不是抱着欣赏艺术的目的而来,只是为了拍照留念,走马观花。我觉得如果你不感兴趣,可以一次也不要来。真的,这些是我很难形容的行为。禁止拍照,禁止触摸的牌子挂多大都看不见,有时候真的觉得很无语。”何畅表示。
798艺术工厂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聚集地,在地理位置和空间提供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慕名而来的参观者的艺术修养和道德素质却并没有跟上当代艺术发展的脚步。画廊里,展馆中,讲电话者有之、拍照片者有之、吃零食者有之,更有甚者,将画廊中陈列的杂志、画册等顺手牵羊。
当798逐渐成为北京的地标之后,它的发展方向更像是一个旅游胜地而非艺术工厂。拉普画廊自开馆以来,每周的客流量维持在一千人左右,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大学生。“我在798看画呢!”——这是来到此地的大学生经常掏出手机大声讲的一句话。大部分大学生将“去798”作为了一种追求时尚潮流的行动,而非艺术品欣赏及感受之旅。真正懂得欣赏艺术的观赏者就很少,其中具有购买力的顾客就更少了。
“国外将其形象的比作是百分之二人群的游戏,对于国内而言,保守点估计也就万分之一吧”何畅说,“在798每天都会有小画廊关门,最大的问题当然是经济方面的,房租等各项成本均持续上涨,拉普画廊因为有德国总公司的支持,情况还算好点。但是我觉得这正好体现了一种弱肉强食,其实798也就像是一个生物链,也必须遵守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不好的与时代不符合的艺术家及作品都将逐渐被淘汰掉。”
不过,何畅并不悲观,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充满信心,她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道路将更为明朗。“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贡布里奇说:“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画廊依托经营画家作品而运转、盈利。对此,何畅丝毫没有回避,“我们是商人,利益肯定是放在首位的。”
一个艺术家的名气越大,作品越好卖,画廊选择这个艺术家作品的几率就越大。目前,国内职业艺术家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国外的职业艺术家通过时薪制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来源以维持基本生活。而中国的职业艺术家完全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只能靠卖画。但是不通过画廊而销售出去作品的画家,其今后的作品就很难再有升值的空间,画廊也不愿意与这样的艺术家合作。这一现状对80、90后的艺术家的负面影响更加巨大,由此会扼杀许多未来的天才艺术家。”何畅分析说。
何畅还表示,中国的艺术家应当认识到,“单干”对其自身发展起到的往往是限定作用,而画廊可以通过不断完善的运作模式帮助艺术家不断成长,逐渐积累起艺术家的名望,随之水涨船高的还有艺术品的价格。拉普画廊在中国何畅认为798艺术工厂目前是当代艺术的“混战”之地。
那么,如何在此鱼目混杂之地站稳脚跟,拉普有着自己的一套经营理念与运作模式。拉普画廊的官方网站上有这样的一段表述:拉普(中国)画廊将以德国拉普30年画廊经营经验以及与国内外众多媒体长期保持的良好关系为基础;以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向国际文化市场推荐中国优秀的艺术家为己任;以加强东西方世界相互理解,相互学习借鉴、相互融合、相互和谐发展为长期目标。
“拉普看好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当代艺术处于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市场。但是具体的经营运作手段还需要不断的摸索。当然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是拉普充满信心。”何畅补充到。用何畅的话来说:画廊的经营要处理好观赏群、经营模式、画家沟通和艺术品流通四者之间的关系,要想在798这样一个“混战”之地生存下去,就必须不断加强这四方面的融合,不断探索属于中国画廊,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
【编辑: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