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是件很顺其自然的事——张林海访谈 2008-11-26 17:10:0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

 

99艺术网:张老师首先请您谈一下关于这个展览的创作理念?

张林海:这次的作品新的是一少部分,就是那张大画,还有一部分雕塑。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原来的东西,从2006年以前一直到1988年的作品。我觉得也没有什么理念,因为我画画大多数是在讲自己的故事,凭着自己的感觉讲自己的故事。

99艺术网:我在您的画中经常看到一样的人,在不停地重复着。他是一个具像的,还是一个抽象的符号呢?

张林海:最早有点是具像的,是在说自己。时间长了,我觉得就有比较广泛的意义了。

99艺术网:这个意义指什么?

张林海:时间长了,我觉得是人的脑袋。但有时候,我在画这个人的时候会忘掉是在画一个人,也许心里感觉是在画一种植物什么的。

99艺术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张林海: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难用语言去表达。因为你画的时间长了,有时候你会感觉到一种东西,因为很多人是背对着观众的。比如说背对着观众的时候,我觉得那个光脑壳就是很单纯的一种符号。在我心里,我觉得有时候会把他和那些石头混绕起来,画的时间长了,就会有这种感觉。

99艺术网: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绘画更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写实主义新传统"的影响,或者说它是从新传统中转换出来的。您毕业于中国的美术学院,在学校里受到了写实主义的训练,甚至当时您在考取艺术院校时,就已经在加强技术的训练了,这对您以后的创作会产生什么影响,会在一定成都上限制您的创作吗?

张林海:我觉得这不是包袱,因为技术的训练是必须具备的。现在反而有时候觉得那些技术,还是不太到位。

99艺术网:你画中受学院派的影响大吗?

张林海:我觉得学院派和当代不是像你们理解的分界线那么清楚的。

99艺术网:是互相融合的。

张林海:对。你说什么叫学院?什么叫当代?其实现在很多画家都是从学院走出来的。

99艺术网:大多受惠于超现实主义的语言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把表现主义的语言模式容进去。很多人认为您的绘画语言是“意向表现主义”,是融合了中国古典诗词,然后再加上中国传统文人画意象表现的模式。。

张林海:这是栗宪庭先生归纳的。至于我自己在做的时候,也不是故意去追求这种感觉的。其实画的时候,只是凭自己的感觉,就是想把它做成这样。可能这是一个很自然的事。
栗老师是做评论的,他首先要给一个画家定一个位置,给他的风格定一个名称,所以他那样定,可能会有他的道理。

99艺术网:昨天和您的大学教授颜铁良先生聊天,他告诉我您大学毕业的时候还得过版画新人奖是吗?为什么后天会放弃版画而选择油画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表达方式?

张林海:对。那个时候是参加“中国青年版画大展”,那都是一些偶然的事。

99艺术网:但是可以看出您当时的版画画的是非常棒的。

张林海:也不能那么说。当时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是很认真的,因为得了奖,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得奖。只是在做的时候很有兴趣,也很有认真。所以这个奖得完了以后我才知道。
我觉得得奖和你刚才说的这个画的本身有必然的联系,也有很多是没有那么必然的联系,里面可能是一种偶然的因素。这个事情,我后来很少去想。

99艺术网:您是受徐冰老师的影响学版画的吗?

张林海:这个怎么说呢?当时考版画,很坦率地说有很多因素。因为当时我自己认为我的色彩感觉不好。

99艺术网:就是这个原因促使您开始学习版画。

张林海:我非常喜欢油画,可是我又觉得我自己的色彩感觉不好。所以我考大学的时候,前两年一直在考油画,可是自己觉得色彩感觉不好,这个时候就有点弃短补长。后来,我觉得老这样不行,就想考版画了。版画方面色彩要求的稍微差一点,就决定考版画了。所以我在考大学以前就刻过很多版画,当时还在地方报纸、杂志上登过。觉得版画的表达形式非常好,当时和徐冰认识也早,他也有印象。所以后来就觉得先学版画比较好,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

99艺术网:您的画面色彩很不错。

张林海:现在的油画,要是内行人看,版画的成份,版画的感觉还是很多的。

99艺术网:大片的重叠,大片的颜色。

张林海:对,重叠,勾图,还有大的色彩概括。比如我的色彩其实是很单调的,概括的东西比较多,版画讲究的就是“概括”。

99艺术网:您说到色彩,我就必须要问,从离开歙县开始,您就被抛到一个观念不再变化的社会里,远离了太行山脉,也没有涉县的村民和房子。大学您考到天津美院,然后又回到你的祖籍—上海,接着又到了香港办展览。这些地方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后来您结婚生子,生活过的好起来。已经脱离了最初的语境,可为什么这些经历很少反映在你的创作上,从画面上颜色还是大面积的灰,孩子的表情表现的还是很苦闷。浮躁喧嚣的都市生活难道没有给您的创作带来什么影响吗?

张林海:真的没有。我尝试过,刚上大学的时候上创作课,我尝试过城市的题材,结果弄出来总觉得不是自己想的那种感觉,也画过西藏,觉得也不俗气。后来才想到,还是画自己熟悉的东西。其实到了今天还是这些内容。我觉得有一个很深的原因,就是一个人童年的那段经历,能影响人的一生。
现在想想,就是你想去做一些东西,想表达一些东西的时候,你可能还是搜索这一生当中在你心灵中刻的烙印最深的那一段。想来想去还是童年那一段。其实离开那个地方已经快三十年了,有时候做梦还到那个地方。所以画面只要一弄东西出来,还是那个感觉。这些事情,我觉得好像是很难解释清楚的。其实我画画就是很顺其自然,就是凭自己的感觉,想画什么就去画什么,不是刻意地去追求一种什么形式,什么模式的。

99艺术网:那么童年的记忆对你来说到底是一个什么?

张林海:很丰富。肯定是有那么点苦难,但也有欢乐。

99艺术网:但是我看您的作品里大多数表现的都是非常苦闷的感觉。

张林海:这个还是和性格有点关系。有的人性格有比较灿烂,有的人性格就比较苦闷。

99艺术网:听您的同学说,您上大学的时候还是性格很好,然后你们一个班才七个人。关系都处的很好。我昨天见到了几个您当年的同学,说起大学时代还是挺开心的,都说您非常不容易。

张林海:可能他们觉得我遇到的麻烦相对比较多一点,所以觉得不容易。人一生,有的人麻烦少一点,觉得相对会好一点。麻烦多了,肯定就会觉得不容易一点。

99艺术网:您的老师说您结婚了,娶了一个很好的老婆,又生了一个儿子。包括后来在2000年,您遇到香港的少励先生,包括您的养父母,他们对你也很好。等于说生命中不断的遇见贵人,我觉得应该算是很幸运的人了。

张林海:说句心里话,我觉得这一生,现在想一想,确实是够幸运的。一生能做你自己最喜欢的事情,确实是够幸运。可是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的性格总是灿烂不起来,这个我也解释不清楚。
你要说这种环境,物质的改变,这个确实是有改变,我不敢妄言,今天从物质上生活的不好。要是从物质生活上来看,我过去连这样的梦都没有做过,可是今天就已经生活在这种物质条件下了,但总是让你心里不知道,有一种很多、很多自己解释不开的麻烦在困扰着我,我自己也解释不了。

99艺术网:童年的什么事情让您印象最深刻?

张林海:就是生病,身体的状态。

99艺术网:在你的作品里面,怎样体现你生病的状态的?

张林海:没有刻意去表现这个,但我觉得画面上很多很沉重的东西,已经有这种倾向了。

99艺术网:我在你的画当中经常看到一个长着一样的人,这个人是你自己,还是谁?

张林海:我觉得不是具体指的是谁,我感觉这可能是一种非常潜移默化的一个影子。这个影子可能跟自己有关系。

99艺术网:方力钧自1988年以来在一系列作品中所创造的"光头泼皮"的形象成为一种经典的语符,标志了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上半期普遍存在的无聊情绪和泼皮幽默的生存感觉。而您画面中的光头形象则给人一种没有安全感,孤僻,甚至有点诡异的感觉。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人光头,那那个人多数回头率会比较高。您也有这种希望被人注意,渴望伟大的感受吗?

张林海:这个问题已经是一个老问题了。可以说最早用这种光头,小光头,要追溯到上大学二年级下学期,上创作课,我画给很多草图。最后忽然想起自己的童年,我们小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头型。那个时候的物质生活真的是很苦,就是手推自推剪都没有,就是农村铁匠铺上打的很廉价的刀片,就这么刮。小孩子讲究这样还省的洗,因为那个地方缺水,卫生条件也差。觉得光头省的招虱子什么的,其实我童年就是那样的形象。
后来搞创作课,我忽然就想把这个画出来,勾过几张草图。包括严老师,还有很多老师看了之后,觉得有点意思。后来才加上后面山村的背景。一点点的就延续下来了。
方立钧跟我是发小,他也去过歙县。后来他用的光头,他想表达的东西,一开始我就觉得跟我不一样。我是在讲我自己的故事,可能是他想用光头说明他对当前的一种感觉。

99艺术网:嘲讽。

张林海:对。其实我们两个是不一样的。关于你说到这个光头给人们的印象,我觉得那是观众的事情,我当时没有想那么多。还有一个,就是想把画面统一在一种形式上。像88年的天籁、人籁系列,我的画面上基本上没有什么草,也没有什么树。除了石头,就是人的脑袋,觉得从形式上非常统一。

当时就是为了这种纯粹的形式感而做的。觉得这样画面看着舒服,就是这样一点点的延续到今天。

99艺术网:您会继续一直画光头吗? 

张林海:这个很难讲。除非到了这个做法,用的实在没有什么可讲了,肯定会改变的。

99艺术网:您的语言已经叙述到位了吗?就是您想表达的东西都已经表达出来了吗?

张林海:这个我没有想过。只能是某一天觉得这个符号已经无话可说了,可能就会换一换方式。

99艺术网:在你的画中有没有涉及到这些,就是和你相关的一些人,和你的生活很密切的一些人?

张林海:没有特定。

99艺术网:在你的画不仅有一个很突出的形象,还看到很多藏在里面的人。这种集体中的人和突出的个人的形象,你是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把他们融合在一个画面当中的?

张林海:这个肯定就是为了一个画面构图的安排。因为假如都是一个孤独的地平线的时候,总觉得画面太单调。有时候就想让一个人跟这些人有一些区别。

99艺术网:您在创作中是更追求一种思想的表达,还是更追求画面的形式?

张林海:最早就是一个想法的冲动。这个想法的冲动,最后把它搬到画面上,这里面有很多淘汰过程。就是越来越简洁,越来越让画面合理。

99艺术网:比如很多人的表达,你说最主要的是一种构图。如果你之前没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从一个个人到周围大的集体场面,其实这个跨越是很大的。我想不可能仅仅是为了一个构图而把它展示出来。

张林海:我觉得都有,这个不那么明显。比如我这个就是为了表达思想,那个就是为了表达构图。有的时候确实是纯粹为了构图,觉得这样很好玩,很有新意。可是你要说表达的思想,我觉得其实每一个画家在认真去做作品的时候,已经把思想给渗进去了,这是你想逃避都逃避不了事实。

99艺术网:这是肯定的。

张林海:可是有的时候,最早那个想法可能你想了很多,当你想了很多的时候,可能想的那一部分就是想把你很多的思想放进去。可是这个画面出来并不像你想想的那样好。后来我就会做一些调整。

99艺术网:感觉您的画受了很多古典绘画的影响。

张林海:像古代大师,像伦勃朗他们,确实很崇拜。那绝对是少年时期的崇拜。一个是觉得大师的那种感觉非常好。但是后来觉得,大师已经在那儿摆着了,自己再去模仿他也没有什么意思。后来就逐渐地偏离了。

99艺术网:加入了更多自己的东西。

张林海:其实我后来画这种油画,纯粹是更多的拿油画材料画自己的一种感觉。跟真正的油画已经是两回事了。这样的成份多一点,可能和年龄有关系,年龄越大越怀念过去的事情。

99艺术网:您会画草图吗?

张林海:有的有,有的没有。

99艺术网:张老师您画的这些作品,难道只是表现出来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那么它背后有没有更深层的含义?

张林海:这个我没有想过。因为我在画画的时候,只是最早有了一个意图,就是在那儿干活。把自己最早的想法和效果做出来。很少会觉得这个东西会故意加进去什么别的东西的含义,很少去想这个问题。

99艺术网:这是不是也是您认为创作作品的一个初衷和理念?并不是每一幅作品都在告诉世人一种背后的含义,作品就仅仅是一幅作品?

张林海:对。我自己觉得做作品就是单纯地做自己的画面,做自己的感受,别人怎么看,不是我能够控制的。

99艺术网:觉得画画是很私人的东西,只画自己想画的?

张林海:也不是。因为你想真实地去做自己感觉的时候,你必须得是这种状态。

99艺术网:有报道上您曾说,“迎合市场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您迎合过市场吗?

张林海:好像没有这种想法(笑)。要是最早很困难的时候,但那个时候没有市场。那时候故意去画过几张,觉得这种东西会有人买,结果画完了自己就都否了,觉得那个不像自己的东西,都没有拿给别人看,就丢掉了。后来干脆就不去想这件事了。

99艺术网:您的作品现在的市场反映怎么样?

张林海:我觉得一般。因为喜欢我的人,喜欢我画的人不是太多。因为我的名气又不太大,我的画基本上都卖掉了,这倒是。主要因为我的画量也不多。可是也有一些人直接就对我说:你的画我肯定不喜欢挂在家里。我说:我能理解。因为我看时间长了也烦。

99艺术网:内心有很多压抑、苦闷的东西。

张林海:人们都喜欢让自己活的轻松一些、愉快一些。

99艺术网:您的画都是哪些藏家在关注?

张林海:可能欧洲人比较多。

99艺术网:是投机者,还是真正在欣赏您作品的人?

张林海:知道几个,因为这些人,每次在国外做展览的时候,都能见到他们。

99艺术网:应该是真正喜欢你的画的。

张林海:因为有的我不太了解。他就主动跟你聊,因为他手里有很多画,也不拿出去炒。说他特别喜欢,然后把他理解的意思、想法告诉我。当然我觉得他的理解有他的道理。

99艺术网:你不会去告诉他,其实我作画的时候根本没有这么想,这是你给我强加的一个定义。

张林海:我觉得每个人看这个画都会有自己的解释,用不着去统一的一种解释。

99艺术网:你收集到对您画的反馈都有哪些?交流的时候,他们都是怎么评价您的画的?

张林海:我很少去收集。他们有的人觉得我是在讲自己童年的故事。老外一般就觉得你在讲中国60年代农村的故事。

99艺术网:他们看的语境可能不一样,他们会把大环境介入到中国的60年代。说:中国那个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很穷。会不会把你的意思完全偏差了,你只是表达自己当时的情况,但他可能就会觉得你们那一代人都是那样生活的。

张林海:我觉得这个肯定要有偏差,可是你要让他完全去理解那一段也不可能,因为那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背景。他有他的解释,其实他给这个画的解释,已经把自己的童年和过去的经历融合到里面了。有时候,我会说:你理解的对。因为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个瑞士的女士,她还是在上海看过我的一本画册。专程到北京来跟我聊。她说:我看了画就哭了。西方人比较外向一些,她真是哭了。对我说的时候就哭了。然后我就听她讲,她的童年很不幸,画面里有很多孩子的表情,使她对自己的童年有一个非常强烈的震撼,或者她就感觉到那就是她的童年,这就是她对这幅画最好的解释和理解。

99艺术网:您的画上的孩子想走出去。渴望外面的世界。可当您真的走出了涉县,到了上海,到了香港。可是您画的东西反而没有体现,或者是您一直希望自己回到上海,回到您最开始出生的地方,可是您回到上海以后,画的东西反而还是以前的地方,以前的人。你最留念的,最希望告诉大家的还是你最开始的时候那段童年生活,是吗?

张林海:我在05年的画册上写过一点东西,解释过这个问题。最早确实是想离开那个山村,因为那个山村太贫穷了。觉得想逃离那个地方。真正到了都市以后,生活时间长了,又觉得不是自己追求的东西。自己最早追求的好像也不是这个地方,就是跟自己最早的追求不太吻合,这个时候心里就会很矛盾。

99艺术网:怎么反映在画作上?

张林海:对,可能有的人会比较迷盲、麻木。这个时候的感觉会非常强烈。

99艺术网:我第一次看过您的画,当时还没有看过任何资料的时候,我就觉得您的画面上有一种宗教的感觉。是这样吗?您信仰宗教吗?

张林海: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种宗教感。我的理解其实是人们对一种最终的归宿。其实它是一种底线,就是人们做事情有一种最低的底线,人们对情怀有一种最终的解释。我对宗教的理解,它不是迷信,也不是信仰,就是人活的这几十年对自己的一些行为有一种规范。其实时间长了,可能出来的东西,自然而然感觉有一种宗教感,其实我没有故意去追求那种感觉。

99艺术网:您画面上整体的感觉很肃严。有一批小孩都穿着棕红色的衣服,排列在那,有种朝拜的感觉。后来翻资料,发现您以前画过西藏题材的东西。

张林海:最早上大学的时候,去过几次西藏。但我还不是画那些东西,还是画自己内心的一种归宿感。就是总想着把这种东西表达出来的时候,自己看着很安静、很安详。我觉得你说的那种所谓的宗教感,有时候自己看了心里很安详,就是这种感觉。

99艺术网:《天堂》系列,我们看到画中的那些人物表情开始安静了,不再是惆怅,这是您对什么样生活的一种向往?折射出对什么东西的向往?

张林海:我觉得这种向往总会有,那段时间可能会比较强烈。因为总想摆脱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时间长了,其实就是想换一种时空。我们心里总想找一种什么极乐的净土,可是这种愿望,在那段时间比较强烈。

99艺术网:您什么时候开始画大画的?

张林海:其实这幅大画就是建了新工作室以后,我就想尝试画一张大画。特别是这个展览定了以后,它的空间也大,其实这幅大画,完全是给它量体裁衣做的,觉得这个厅还是画一张大画比较舒服。所以才有了这种愿望。当时自己建了一个工作室,也想把工作室完全利用起来。原来的画都不太大,都是两、三米。

99艺术网:两、三米,我们看来就已经很大了。

张林海:对,这也是跟自己画室的规格有关系。原来在楼上住的时候,根本就画不了,那个时候也就一两米,一米左右。

99艺术网:以前没钱也画不了大画。

张林海:对,因为大了以后,就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一样。

99艺术网:你画大画很气派,而且整体感觉已经画出来了。您希望在绘画上有突破吗?

张林海:我觉得突破和画的大小,好像还不是一回事。未必大画就能突破什么。你所说的“突破”,我理解还是一种形式和观念。大画只是把画面给放大了,观众的视觉冲击强烈一些,但跟你说的“突破”不是一回事。

99艺术网:您那两个雕塑做的也很大,小孩子爬房梁,露屁股。他们的表情已经不再那么诡异,相对来说已经缓下来了。

张林海:对。我觉得有调侃和自嘲的因素在里面。也想把那个氛围调解一下,做的稍微活泼一点,稍微带一点幽默的东西。

99艺术网:打算尝试一下泼皮的语言模式吗?


张林海:可能我剥皮不起来,因为我不具备这个性格。这就是偶尔的调侃一下,幽默一些,给自己换一个方式,让自己轻松一点。

99艺术网:您画的类型一开始是版画,后来是油画,最近的就是雕塑,以后还打算尝试别的吗?

张林海:这个不好说。也许过一段时间,觉得这些形式都不喜欢了,就会尝试一下别的。现在没有设想,只能凭兴趣。因为我是一个凭兴趣做事情的人。

99艺术网:谢谢您张老师。 

【编辑:贾娴静】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