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意犹未尽——毛焰个展9日下午在上海美术馆举行开幕仪式,著名批评家栗宪庭、李小山,艺术家何多苓、岳敏君以及参展艺术家毛焰等人参加了展览的开幕仪式。毛焰,生于湖南湘潭,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南京,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毛焰一直以他的观念性肖像绘画受到世人瞩目。作品中极端的技巧主义倾向来源于作者繁锐的感受力,这种天赋是画家传神写照的根本。细致如神经末梢的刻画显示了形、神相融的境界,这是肖像艺术中趋于完美的体现。毛焰这种融贯通的成熟的观念和风格出现于九十年代中期,代表着中国写实绘画的新高度。

99艺术网:首先祝贺您这次展览的盛大开幕。这次展览的标题是意犹未尽,你想以此呈现给观众一种什么样的意味?
毛焰:起这个标题的时候,我自己想出来的就是艺术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都是意犹未尽。同时意犹未尽有两层含义,其实都是比较相对的。一种含义是,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得太投入,差不多就可以了;另外一种含义是,它只是刚开始,还可以继续,可以持之以恒。就是这个意思。
99艺术网:您一直从事架上绘画,关于架上绘画,当代艺术界的争议和讨论非常多,比如说这次展览的学术支持李小山老师,在“八五”的时候就写过文章,说中国的水墨画已经走入穷途末路了,我们现在也面临这样的问题,西方艺术史就讨论绘画是不是死亡了,那么您作为艺术家,而且是位出色的艺术家,对这种争论您是怎么看待的?
毛焰:艺术家可能不需要关注太多的争论,当然争论也是很现实的,一定会有很多争论,很多话题,但是作为艺术家来讲,他关注的不完全是这个东西。艺术家创作的关键是他最主要关注的东西,显然不是流行的话题。
99艺术网:在您的绘画当中,您的关注点是技术方面还是观念方面?
毛焰:都非常重要,技术层面只是一个小方面,更重要的是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对绘画和其他东西的一种认识。所以作品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技术只是一个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