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卫红:要从传统中发现我们仍可依赖的东西 2009-11-13 14:05:10 来源:99艺术网 点击:
当前的水墨比以前的状态好,具体表现在特定性与当代性上,以及对传统如何继承的方面,还有对自我的开发方面。

【编者按:2009年11月06日下午4点,题为“‘与上文相关’当代绘画作品展”的展览在北京铸造艺术馆开幕,展览内容包括油画和水墨两大部分,很好的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表达。99艺术网有幸采访到了策展人靳卫红女士,看她是如何评价这个展览的。】   

 
时间:2009年11月06日
采访人:郑红
地点:北京铸造艺术馆

 

 

艺术家兼策展人 靳卫红


        99艺术网:您策划的这个展览的题目是“与上文有关”,那这个“上文”代表着什么呢?您的意图又是什么呢?

 

        靳卫红:这个“上文”是笼统的指我们自己的,曾经的文化环境,在那个环境里,中国人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化系统。但是现在环境已经变了,我们的文化正在经历着着西化,也可以说是五四以来,整体的西方科学技术的引入之后,整个文化环境变了。

 

        那么,在变了以后,曾经的那个背景对现在意味着什么?每个人给的回答不一样,这就是我策划的一个初衷,在当前的创作环境里,我们思考一下与自身上文有关的问题,这次展览里的艺术家,他们都在不同地程度上给予了回答,但我并不要求得到一个完满的答案。

 

        99艺术网:作为一个敏感的艺术家来说,那“下文”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呢?

 

        靳卫红:如果按照我对自己的期待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更应该考虑建立自身价值系统,而不是完全跟别人一样。一直学别人的话,你不能有对话的资格,最终也将失去话语权力,不能和别人站在同一个位置上进行对话。只有找到自己,才能和别人对话,就像你不是我,你才可能和我对话,和我讨论问题,我和我自己是不能讨论问题的。

 

        99艺术网:您对于当前的水墨的现状是怎么看待的呢?

 

        靳卫红:当前的水墨比以前的状态好,具体表现在特定性与当代性上,以及对传统如何继承的方面,还有对自我的开发方面。从问题史的角度看,水墨画的形式语言到了清代已经难以为继,所以陈独秀等革命者要将它打倒。我们一直谈水墨画的问题,已有不少年头了,为什么它总也倒不下去?这不能不是另一个问题。水墨画,之所以在当代创作中仍有效力,是因为它本身作为一个文化载体,仍能够非常坚挺地支撑着某种价值观念。

 

        99艺术网:你之前的文章中提到,您对于水墨的态度,把它当作一件外衣,不想穿的时候随时可以脱下来。那现在还是这样看待的吗?

 

        靳卫红:我们这些受西方化教育长大的一代,水墨对于我们来说,真的像一件衣服,有时候,它大概只是一个象征,如果觉得不好,真的就可以“脱下来”。(水墨是代表传统吗?)对,水墨首先是传统的一种象征,那个文章是我十一年前写的,多少也有一些玩世不恭的态度,到现在回头再来看,这件衣服我到现在还没有办法脱下来,因为它集聚了太多的信息。就像我现在穿的,首先是辨认我的一个标志,并且通过我穿的衣服,你大概就能了解我是什么样的审美,什么样的人。重提这句话,可以折射出我的创作理念的变化。我本来持水墨画是形式的问题,而本质与之有距离的。但,实际上,形式与本质之间有很强的联合,它们是分不开的,合适的形式才能将本质更好地呈现。

 

        99艺术网:当代的很多艺术家在找到一个独特的视觉符号之后,就很少再改变,那您在自己的创作当中觉得您现在的情况,和他们是不是一样呢?

 

        靳卫红:要承认我们都是有局限性的人,需要时间来认识自己。我知道自己不能一直保持着创新的能动性。我的经验是,不要强求改变,“变”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有你内心要改变,迫切地要改变,你会知道往哪里走。别装着要改变就行了。有时候,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形式里,恰可以往深里走,走着走着就会有变化。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个符号化的东西上,那表达出来的是浅显的,一个好的艺术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符号化上。

 

        99艺术网:您的前言中提到,康有为提倡废除“非写真”的中国画,那现在您又提倡回归传统,这个可以看成是一个轮回吗?

 

        靳卫红:不是走回传统里去,我们也不能够完全回去,而是在里面发现我们仍可依赖的东西,早就人说过,戴着五四的有色眼镜,看到再也不是原来的东西。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康有为反抗情绪是基于因循守旧和程式化特征的中国画,那个时候,中国画已经陷入了困境,对于艺术的发展来说,也不再有太大的意义。徐悲鸿将西画写实方法引入中国,以此来打破中国画的壁垒,来打破旧的艺术体系,建立一个新的艺术体系。但很快,人们又对这个写实主义又生出质疑, 每个事情的发展都有它所针对的上文,因此,新与旧不可简单地界定。

 

        我认为,在价值模糊,语义含混的当代艺术语境里,中国传统文化可能会提供给我们一些资源,成为我们创作的新的支撑。

 

        99艺术网: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编辑:郑红】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