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难致艺术品典当供需失衡
除了那些流拍的艺术品,记者了解到,截止到目前,累计有近千余人次到华夏典当行进行业务咨询,由专家“掌眼”的物品则已经超过4000件。然而,除了华夏、宝瑞通这些较大的典当行开展艺术品典当业务之外,其他的典当行基本不涉及此项业务。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一方面社会对艺术品典当的需求很大,另一方面,开展此项业务的典当行却是凤毛麟角。是什么原因造成供需比例的失衡?
现在的古玩艺术品市场号称有7000万收藏大军,这样的规模对于典当行业来说具有足够的诱惑力。熊智介绍说:“其实早在2001年,华夏典当行就曾经尝试开展过艺术品典当融资业务。当时开这项业务时,北京的艺术品市场还不是很成熟,同时由于处于探索阶段,整体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也没有形成足够完善的体系,所以从2003年到2009年9月之间,华夏典当行就暂停了艺术品典当的业务。”
但是华夏典当行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艺术品典当业务的探索。“在艺术品典当业务刚刚推出的时候,由于业界融资渠道的长期缺失,平安大街店经常会出现客户排号办理业务的现象,这也是我们决定扩大艺术品典当业务的原因之一。”熊智介绍说。“经过4个多月的实际操作,我们的业务模式已经较为成熟。”目前,华夏典当行集中专家和客户在每周二、周六开展艺术品典当业务,据他介绍,“艺术品典当一般当期是两三个月。这个业务大概占我们整体业务的10%以内。现在由于很多客户拿来的艺术品鱼龙混杂,基本上能谈成的比例达到10%就算不错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关于艺术品典当的最大一笔业务还不到百万元”.
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将近4000家典当行,开展艺术品典当融资业务的典当行不到总数的5%大多数典当行都是以汽车、房产、财产权利等为主营业务,开展艺术品、黄铂金、珠宝玉石等民品业务的典当行也不多。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艺术品鉴定和评估太难,是最主要的问题。首先,艺术品在鉴别真伪的问题上相比于黄铂金、珠宝玉石等民品来说更为复杂。艺术品典当要求鉴定人员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从初期的真伪鉴定到价格评判再到后期的保管,都存在着很高的技术要求。因为典当行本身并没有鉴定专家,基本都是外聘的业内人士,而这些专家大多数都在其他地方任职,流动性也比较大,不能保证及时参与典当业务。其次,艺术品的市场价格难以确定,缺乏一个统一的价格评估标准。而且艺术品门类繁多,包括古代陶瓷器、玉石器、铜铁器、书画、古玩等众多品种,不同的门类在价格评估上都有各自的评定体系。第三,由于以上两个难点的存在,典当行在开展艺术品典当的时候,风险也十分高。比如说他们说每天能收到的艺术品非常多,但是其中真的、好的东西不到 10%,而真正值得典当的不足1%,风险太大,毕竟典当行要对贷出的资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