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除了绝当之外,通过艺术品典当,藏家并不会失去对艺术品的所有权。艺术品市场人士也分析,艺术品典当的市场集中在一些短期融资的投资者、春秋拍前“调头寸”(每逢春秋大拍,收藏爱好者会通过典当已有藏品获取资金,到拍卖会竞拍自己看中的艺术品)的藏家身上。
然而,记者致电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典当协会却获悉,三地数百个典当行鲜有涉及艺术品典当业务。在上海,典当业龙头的华联典当行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行并没有开展艺术品典当业务;沪上另一家业务量较大的东方典当行则将艺术品典当归置于民品典当范围,“但其所占业务量比例不到1%,比如,今年2月没有一笔艺术品典当的成交业务。”该公司民品部负责人称。
“即使有涉及该业务,也大都包含在典当行的民品业务中,其所占的业务比例非常小。”广州典当行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张先生表示。北京典当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将原因归咎为:一方面,艺术品鉴定和估价存在很大困难;另一方面,进入典当的艺术品流通性有很大局限,这并不符合典当行对资金快速流动的要求。
对此,宣家鑫也坦言,许多典当行虽然宣称业务包含书画、瓷器典当,但实际上大多“虎头蛇尾、名存实亡”。鉴定人才的缺失、艺术品投资巨大收益的背后存在相当大的鉴定风险等让典当行在该业务上实践者寥寥。
拍卖行+典当行≠出路
艺术品典当之所以难行,关键在于艺术品鉴定风险和流通性。因此,许多业内人士对典当行与拍卖行的合作十分看好。他们认为,由拍卖行的专业鉴定人士对艺术品进行鉴定,而典当行中绝当的当品也可以通过拍卖行拍卖以实现流通,两者业务优势互补将有益于做大艺术品典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