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何洁 2010-03-18 10:49:15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
进入2000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空前火爆,这已成为新世纪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一时期,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艺术市场炙手可热,国外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积极地参加中国各种艺术活动……

  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当代艺术品价格曾一度严重下滑,在重新踏上价值回归之路时,需认真审视与反思。

  艺术市场:莫让“资本”遮望眼

 

  进入2000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空前火爆,这已成为新世纪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一时期,中国艺术家在国际艺术市场炙手可热,国外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积极地参加中国各种艺术活动,各种画廊、独立策展人、艺术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多层次地丰富着中国艺术市场的架构,日益活跃的各种博物馆、拍卖行、收藏机构市场前景振奋人心——中国的当代艺术正日益打上资本的鲜明烙印。

 

  在资本的推动下,中国当代艺术迎来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同时也在资本的泡沫中,扭曲和迷茫。艺术市场上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现象比比皆是,一些作品艺术质量不高但其价格上涨了几倍乃至几十倍,而相当数量的艺术精品却无人问津。

 

  突然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所导致的资本紧缺,特别是境外资本的大规模撤出,使中国当代艺术遭遇了雪崩式的坍塌,也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资本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全方位的影响。依据资本的不同类型以及其在选择作品时所呈现出的不同倾向,我们可以从中鲜明地看到资本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影响的轨迹。

 

  巨额资本介入

  “引爆”艺术市场

 

  中国当代艺术的火爆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这一时期境外资本大量涌入,使中国艺术资本快速膨胀,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几乎与此同时,中国的民间资本也开始关注艺术品市场的变化,虽然这一资本目前还主要处在跟风炒作阶段,但其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