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哈兰郡》:独立纪录片与美国矿区罢工运动 2010-03-23 14:49:48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朱其 点击:
哈兰郡的罢工结果也是美国式的,他没有像中国愤青预料的会出现更激进的运动,大部分工人都表现出理智的表态,最终同意接受资方的合同条件,合同尽管没有完全满足工人要求。当然,也有少数不满意这个结果,但大多数人愿意接受。这个结果在建立在美国的公民观念、民主和工会制度基础上的,即大家最终服

《美国哈兰郡》:独立纪录片与美国矿区罢工运动

 

    春节前在一家碟店淘到一张记录美国矿区罢工运动的记录片《美国哈兰郡》,该片是国际劳工议题的经典电影之一,曾获1976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长片)奖,并于1991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指定为美国经典影片,2007年被国际纪录片协会评为纪录片史上五部最佳影片之一。

 

    哈兰郡是美国肯塔基州布鲁克塞矿区所在的县名,该矿区1973年发生罢工运动,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居住条件及医疗保障,但矿区所属的矿业巨头杜克能源公司及其下属的“伊斯特欧瓦采矿公司”拒绝罢工诉求,于是矿区工人经投票加入美国矿工联合会,并展开了为期十三个月的长期罢工。

 

    女导演巴巴拉·库珀当时是一个正在纽约的独立导演,听说此消息,随即跟摄影师赶到了布鲁克塞矿区,对罢工进行了为期一年跟踪拍摄。罢工进行得并不顺利,中间矿业公司使用了各种手段破坏罢工,跟矿工打消耗战、收买分化部分工人和工会领袖、派汽车冲击纠察线,甚至雇枪手向工人打冷枪,当地警察也诡异地扮演“维持会”,并不积极制止对罢工的流氓镇压行为,但对罢工群众大打出手甚至逮捕。

 

    矿区的工人和妇女一开始有点冷淡巴巴拉的摄制组,误认为她不过是一个喜爱冒险猎奇的纽约文艺青年。但是很快同巴巴拉了建立深厚的感情,因为罢工期间不断发生的激烈冲突,使巴巴拉也置身于枪弹扫射、妇女尖叫和警察棍棒的危险境地。两年后,巴巴拉的片子获得了奥斯卡奖,众多巴兰郡的矿工及家属也为此欣喜若狂,并评价巴巴拉通过“真实电影”概念的纪录片有力支援了布鲁克塞罢工,使这场罢工运动引起美国舆论的深度了解。

 

    劳工议题的纪录片九十年代末也在中国兴起,如胡杰的《矿区》、王兵的《铁西区》。胡杰是最早拍《矿工》纪录片的,但外界知道他的少。《哈兰郡》让我惊讶的是,美国到七十年代中期居然也有黑煤矿,从矿区地层站不直腰的深井,工人的住宿、卫生条件和保障条件也是一片惨无人道,几乎没有比中国传说中的黑煤矿好多少。

 

    此片颠覆了我十多年来对美国的知识背景,我的美国常识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萧条时代此起彼伏的罢工运动应该是美国最后的罪恶时期,当时鲁迅及左翼文学的刊物上议论最多的是美国作家辛克莱写的小说《屠场》、《煤油》。辛克莱是当时美国“揭黑”小说代表,他的《屠场》中的美国肉食加工厂跟现在中国一样具有“黑心”食品卫生问题,此小说最终导致罗斯福总统同国会整顿美国食品业。

 

    美国青年斯诺所在的纽约则是一片高楼大厦、纸醉金迷、股市楼市暴涨,有钱人挥金如土,远在数百公里远的地方则是黑煤矿,底层社会处在挣扎状态。面对残酷的资本主义繁荣,正义感的斯诺卖掉了自己在华尔街的小广告公司,登上一条油轮奔赴第三世界中国,并最终成为探访革命第一人。在我的文艺印象中,美国二战后接踵而来的就是“伍德斯托克”、“垮掉一代”、波普艺术以及膜拜亚洲佛教的激浪派,这些都是以颓废坏小子形象出现跟资产阶级闹别扭的撒娇派艺术。

 

    现在感觉美国的残酷资本主义又轮回到中国了,从斯诺、凯鲁亚克、安迪·沃霍尔到摩登大都市、黑煤矿和强拆,当代艺术圈既有芭芭拉式的胡杰、贩卖安迪·沃霍尔的政治波普和天价泡沫,也有与黑社会恶斗的艺术区维权、网络愤青和觉得北京已经纽约化的政治无知的小资艺术家。

 

    《哈兰郡》的罢工影像不时在我脑海中与另一个时空重叠,这就是最近北京的艺术区维权和网络辩论。我的《艺术区的小资产阶级维权》一文引发不少80后网友的围攻,他们认为中国不能再使用“阶级”一词分析社会,现在是一个高扬利己主义的时代,维权就是利己主义为出发点,所以不需要同时为社会其他群体的被“强拆”呼吁,维护好自己的利益就是在建设公民社会,否则就是回到文革集体主义和虚妄的理想主义。但维权群体却出现一种自相矛盾的现象,即他们一边在强调利己主义,又一边在网上呼吁大家无私的声援和加盟维权。

 

    有一些网友调侃,这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呼吁别人的利他主义相助,没有公共诉求的利己主义维权怎么可能得到广泛的声援和支持。《哈兰郡》也许会给艺术区上一堂美国资本主义的公民维权课,在影片中,工人、家属、罢工领袖之间在不时发生激烈争论,每一个参与者强调参与罢工是为了自己的劳动保障等私利,但影片展示的不仅是这当然是我们中国新一代所天然认同的美国私利观,罢工运动大量出现的感人镜头,是工人们在强调私利的同时,也在强调集体行动的重要性,并且在发生黑社会雇用枪手袭击工人纠察队后,一些勇敢的矿工妻子走上一线,准备为阻止工贼进入死守矿区。

 

    这其中的动机非常复杂:维护自己的利益、对于几代矿工命运的体验导致的除抗争别无出路的认识、对罢工运动逐渐产生的感情和对群体力量的珍惜。归根结底,这是美国工人阶级在生存和阶级境遇下逐渐产生的社群意识和公民抗争的成熟过程。这无疑是对中国新一代的最好的资本主义教育,即在美国的哈兰郡罢工中,“利己”是每个资本主义公民的价值基础,但“利己”不能成为主义,而是在利益基础上的公共诉求和社群意识。

 

    哈兰郡的罢工结果也是美国式的,他没有像中国愤青预料的会出现更激进的运动,大部分工人都表现出理智的表态,最终同意接受资方的合同条件,合同尽管没有完全满足工人要求。当然,也有少数不满意这个结果,但大多数人愿意接受。这个结果在建立在美国的公民观念、民主和工会制度基础上的,即大家最终服从一种公共诉求,工会领袖是大家票选的,并尊重工会领导人的谈判结果。


    对近期北京的艺术区维权出现的问题,尽管公民意识和社群行动在逐渐萌芽,但离成熟的公民维权文化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0年3月4日写于望京

 

 


【编辑:丁晓洁】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