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阴,从猫出发的私写真
“我都是表现美的一面,动脑堆出来的一定不是好作品”。
荒木经惟把这种“美的追求”,时不时地,从裸体女性身上转移到花芯上,在这个老流氓看来,那里就是花的阴部。于是,“花”系列里色彩纷呈的一切花芯,也都像“日记”系列里所有正在床上和绳子上沐浴着死神龙恩的女人一样,撑圆了最私密处的每个毛孔,等待着浇灌。
荒木并非那种将摄影视为生命的哲学家,他以游戏人间的态度进行拍摄,惟一动脑的时刻,或许只是罗列展览和画册顺序时。他将自己的鬓角弄成向上翘的猫耳,于是我们可以把他的创作阐释为猫儿的视角。他的相机化身为自己的爱猫奇洛,时而跳上房顶,俯身看着躺在榻榻米上一丝不挂的女主人;时而踮脚前行,发现前方地板上乱扔着的一对鞋子。溜出荒木屋子后,碰到做着荒诞举动的少女;溜进地铁里,对面的小萝莉身旁坐着一个打瞌睡的怪叔叔。窜到隔壁邻居家里,哦,又是一场身着和服的淫乱派对。
所有猫视角的“日记”,就是荒木经惟自己定义的“私写真”,没有观念摄影的实验性,没有纪实摄影的社会性。日积月累,一杯私人生活的高浓缩咖啡煮胀了,情欲、身体、生命、死亡等调料,让它显得五味杂陈。
时间回到荒木经惟与阳子的美好蜜月,在1971年那第一本“私写真”《感伤之旅》的自序中,荒木写道:“我在日常的淡淡地走过去的顺序中感觉到什么。”
通过几次电话联系,周末的一个傍晚我在新宿一家酒吧里如约见到了荒木经惟。他个头不高,脸色红润,谈话间手势有力,笑声朗朗,活脱脱一个爽快的“江户仔”。两角上翘的发型加上形状怪异的墨镜,他已然把自己设计成了一个卡通符号,由此使他的摄影活动更具有“行为”的意义。
荒木经惟曾随一个日本当代艺术展到过上海,但他似乎更向往北京。“北京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对于日本人来说,北京真是太大了。我知道天安门广场,还有万里长城。可是我的眼睛不好,太远了看不见。哈哈哈哈!”他善意地调侃着。
我向荒木经惟提起他的成名作《感伤之旅》,那是他以自己的新婚旅行为素材拍的作品。“为什么要将新婚旅行称作‘感伤的’呢?”
“我一直将摄影作为剖析人生、剖析自己的手段。对于我来说,结婚并不仅仅意味着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实际上是一种摄影的旅行。我一开始就感觉到了摄影是和人生紧密相连的,三十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这个观念。人生本来就是充满喜怒哀乐的,因此我把它称为‘感伤的’。”荒木经惟当年在电通公司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青木阳子,阳子女士不仅是荒木经惟最亲密的伴侣,而且在他的艺术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既是他艺术最杰出的模特儿,又是他作品最初的批评者。青木阳子的出现,对荒木经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您对相机的使用有什么选择吗?”
“我什么相机都用,从最便宜的自动相机到莱卡。我前一段刚用莱卡拍了一个《人町》系列,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根津、谷中一带转悠,那里是东京的平民区,你可以感觉到潮乎乎的湿气和人的体温,尽管有些凌乱,但可以体验到真实的人生。”
“拍照时不妨抛开艺术,多一些对家乡、对生活的亲近感,不要老是有艺术创作的自我感觉,把自己的位置放得低一些。也许多少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但拍出来的东西绝对是有魅力的。”荒木经惟侃侃而谈。
“您为什么要拍摄大量的裸体女性?”我问道。
“裸体是人类最自然的状态。如果说服装是所谓智慧或文明的话,我所要表现的则是人在去除了这一切外在附属物之后的自然状态。裸体状态下的人其实是最没有杂念的,如果说男性的感觉是直线的话,那么女性的感觉则是曲线。我喜欢这种感觉。”
“当您的作品在中国发表时,您有什么话要对中国的读者们说吗?”
“在摄影中,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情’,尤其在今天的高科技时代,先进的电子功能对‘情’的表达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情’对于人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摄影要表现人的本质,因此‘情’是绝对不能没有的。我想这个观点在中国肯定会得到认同的。”
而真正体现荒木经惟个人魅力的是,他随后邀我一道去唱卡拉OK,刚走上新宿街头,就有一位女孩跑过来要与他合影,她紧紧地依在荒木经惟身边,打着“V”的手势,没有丝毫的陌生感。我以为是事先约定好的,荒木经惟的助手告诉我:“偶然遇上的,完全不认识。”行人中也不断有人认出荒木经惟,频频向他挥手。路旁一群年轻人则向他热烈鼓掌,并齐声高呼“荒木、荒木”。从酒吧到卡拉OK屋不过百余米的距离,荒木经惟竟如同领袖人物一般地招摇过市。走进电梯时,我发现刚才那位女孩居然尾随而来,紧紧跟着荒木经惟。
荒木经惟的助手在一旁对我说:“没有人能做到像荒木这样,对妻子、对模特、对人间万象都倾住了自己全部的‘情’。现在有不少年轻摄影家在追随荒木的风格,甚至有些已很有成就的摄影家也以荒木为参照重新评价自己的作品。但没有人能达到,荒木的‘情’是无法模仿的。同样的模特,同样的景物,荒木拍出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其他人拍,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尤其是荒木拍的女裸体,女人们看了觉得可爱,而男人们看了不仅没有‘淫’的感觉,反而会对自己产生一种审视的心态。这就是荒木摄影的魅力。”
尾随而来的那位女孩正在与荒木经惟约定拍摄时间。我拿出荒木经惟刚送给我的摄影集《写狂人大日记》,翻到一页颇有“色情余韵”的画面问她:“你觉得这与《花花公子》有什么不同?”她连连摇头:“完全不一样。我们看到这画面觉得很美好,很可爱,会自然地产生也让荒木先生拍自己的想法。在荒木先生的作品中,我们会看到一个新的自己。”自1980年代以来,在荒木经惟周围就开始形成一个崇拜者群体,许多年轻女子以能成为他的模特为荣。她们并不是单纯地想当一回裸体模特,而是希望能以此为途径进入荒木经惟的世界,她们每个人都希望通过他的镜头“看到一个新的自己”。
小小的卡拉OK屋满溢着浓浓的日本民族情调,荒木经惟也拿着话筒摇头晃脑地唱了起来,他还不时敏捷地从兜里掏出自动相机对着大家连连按动快门,在耀眼的闪光中我看到他快乐得像个孩子。
“江户仔”,我再次想到这个称呼。当年的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自称“画狂人”,90岁的一生作画不止,题材包罗世间万象,临终依然感叹:“天若再保5年寿,我必成真画工。”今天的荒木经惟则以“写狂人”自居(“写”即“写真”),多年来他持续不断地发表系列作品和专题摄影集,目前这种近乎疯狂的势头丝毫没有停顿的迹象。我想到了那20卷本的《荒木经惟全集》,这部巨著包容了他40余年来对各种题材的拍摄,从《裸景》中他对那些年轻生命的表现到《阳子》中他对亡妻的追忆,从《东京》中他对故乡的依恋到《死》中他对百味人生的坦然,都在向读者不断重复一个概念:“我就是摄影”,这是他的一句名言。荒木经惟本身就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混合体,很难从某个具体的角度来界定他。“摄影是我的生活方式”,深谙“媚态”、“意气”和“超脱”之道的“江户仔”荒木经惟,不断以敏捷的神思和过人的精力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幅东京的现代浮世绘。
与荒木经惟道别时已近午夜,新宿街头依旧熙熙攘攘,霓红灯五光十色。他紧握着我的手说:“我相信,辽阔中国的朋友们一定会有新的眼光来理解我这狭窄岛国的艺术。”
【编辑: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