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艺术领域做得更充分——访艺术家张羽 2010-09-21 13:31:19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张羽 点击:
我们的探索,一直被边缘化,不被人重视。关于水墨,我从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就一直在做探索。那时候叫中国画探索,后来叫现代水墨,再后来我们又主张实验水墨。其实这些更多地是由艺术家发起的,而我在这里头充当了一个组织者和策划者的角色,很有热情做这件事情。这样一来,许多组织工作,策划活动,

  采访者:99艺术网宋睿

  被访者:艺术家张羽

  地点:北皋蟹岛西艺术空间

 

  今天我们来到北皋蟹岛西艺术空间,采访的对象是实验水墨的领军人物,当代水墨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是其中最出色的代表人物张羽。就网友们提出的几个问题做一个近距离的探讨。

 

  99艺术网:张老师您好,我是99艺术网记者宋睿,很高兴您能接受本次采访。

 

  本次采访是希望通过我们现在所做的一个项目“中国当代艺术进行时”,这样的一个对话,让热爱艺术的爱好者及朋友们了解中国现、当代艺术家,是怎样的一个生活状态。首先想请问您,从什么时候开始职业创作的?

 

  张羽:针对这个问题,我的情况和其他艺术家是不太一样的。以前在出版社担任编辑工作。虽说工作的时候不能去作画,但是我所做的工作和艺术创作息息相关,又加上平时的思考也和现代艺术相关,所以我的创作是利用了下班之后或者是星期天,可以说这样的边工作边创作的状态有近二十多年。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是全力以赴投入在这个领域里的。

 

  如果按照现在比较纯粹地职业状态来划分,应该是在2003年之后。我从出版社出来,去了学校,任教一段时间,后来我把教书的工作也放弃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集中在艺术创作上了。

 

  99艺术网:当时您放弃了这种有工资的工作,而投入到艺术创作状态,有没有一种转变?

 

  张羽:最明显的就是觉得自己时间不像以前那么紧张了,很自由、很过瘾,每天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再也不用去想有什么会议要开,有什么稿子我必须得完成。但是这种放松,突然间反而又让我觉得时间上和工作上比以前还紧张。

 

  99艺术网:是不是想做的事情太多了?

 

  张羽:对。以前是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没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在的时间都由自己来掌握,这样就可以随意来安排了,但是这个安排反而成了一个永远有排不完的事情,总是一个接着一个,比以前还要紧张。

 

  99艺术网:那现在您的状态是怎样的呢?

 

  张羽:虽然工作紧张。但是我心里上还是比较放松的,只是时间上一环扣一环,比较紧凑。不像以前那样往前赶着做事情。

 

  99艺术网:如果让您用一个词来形容现在创作状态,您觉得哪个词最合适呢?

 

  张羽:比较自在。

 

  99艺术网:呵呵,就是很舒服了?

 

  张羽:所谓的舒服,就是你想要创作的,或者是你想要做的研究,能够按照自己所想的线索,深入的往里走,而且走得比较自然、顺畅。这种自在就是没有一些东西让你感觉苦恼、想不通或者是旁边有干扰之类的。

 

  99艺术网:您是从1979年开始创作,到现在已有三十年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您的创作来讲,有没有一些事情以及一些艺术家影响到了您的创作及其他方面,是让您记忆犹新的?

 

  张羽:对于创作环境,因为每个人的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我的创作和艺术生活应该属于艺术探索过程,而且我一直处在一个相对来讲比较艰难的状态中,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方向和所创作的媒介有许多狭隘性,这样就和其他的当代艺术家不太一样了。

 

  比如说做油彩、雕塑、行为、装置、他们都有一个西方的规则存在。这些存在是和整个国际上的接受程度是息息相关的,当然也和我们的批评、策展都似乎有一些关联。而我做的是水墨,这种媒材在当代语境里面有点尴尬,更多地是我们自己来做这个事情。

 

  99艺术网:实际上也应该是一种试验吧?

 

  张羽:我们的探索,一直被边缘化,不被人重视。关于水墨,我从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就一直在做探索。那时候叫中国画探索,后来叫现代水墨,再后来我们又主张实验水墨。其实这些更多地是由艺术家发起的,而我在这里头充当了一个组织者和策划者的角色,很有热情做这件事情。这样一来,许多组织工作,策划活动,如:展览、出版等等。所以,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如此相关。这个状态,完全和其它领域不太一样,很多大型展览里都会把水墨这一块放弃。

 

  99艺术网:那么,他们主要是做当代艺术了,而水墨不在其中。

 

  张羽:对,很多展览不邀请水墨作品,而且官方的水墨展览也和我们没有关系,所以我们处在比较尴尬的位置上。但是我们很自信,在艺术的天地里我们一直努力着。其实,这个努力是一直不断地往前推进的一个过程。而我在这个过程里面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其中也有许多艰辛。

 

  99艺术网:他们讲的大的艺术环境,对你没有什么帮助了吗?

 

  张羽:大的艺术环境,不是以前的那种封闭和压抑,就创作而言应该讲是宽敞的。由于我们处在边缘的状态,所以在艰难的状态中。我们必须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做。在1996年之前我们一直自己做,那时1992年我做了一本杂志叫《二十世纪末中国现代水墨艺术走势》,并策划一些展览,尽可能的和一些前卫的水墨艺术家保持着联系,探讨一些问题,然后去找批评家进行交流,并请批评家为我们的活动写一些文章之类的。我一直在这种状态上与艺术家、批评家保持着互动。我们的状态也在逐渐地改变,被更多读者一点一点的接受。直到1996年的时候,我策划了一个 “走向21世纪当代水墨研讨会”,以实验水墨为基本框架。这个研讨会之后,国内的艺术界才开始大范围的对实验水墨比较关注了。然后从1997年开始,一些大的艺术活动,开始渐渐的接受实验水墨了。

 

  比如说,高名潞在美国策划的“中国新艺术展”,还有“上海的双年展”,广东“中国水墨实验20年”等,开始邀请我们参加。再到2001年后我们少数艺术家先后被邀请参加一些国际艺术展,这个时候我们阵营里的艺术家,有一些满足现状,或者无能前行自动退出或被淘汰出局,只有个别的艺术家坚持到如今,并进入当代艺术的大环境中。我从“灵光”转到“每日新报”再到“指印”系列,并被广泛地认可和接受,其实都是一种坚持的态度。

 

  99艺术网:我刚才看您的作品,其实七、八十年代的作品也有很多写实,而且是传统水墨概念的,是什么原因使您进行实验和先锋水墨的探索呢?

 

  张羽:我们在过去所接受的教育基本是学院系统的西式教育,从再现的具象开始。后来随着研究方向又从具象到表现再到抽象这么一个过程。而学习水墨画的过程也是这样的线索,在中国画领域中不仅没有抽象也没有表现,由于传统笔墨的技巧原因,其方法又好像与表现接近。又因为不满足于传统水墨画的再现式的表现,还有对传统笔墨规范的质疑。我在1985年创刊了一本杂志《国画世界》中国画探索丛刊,那个时候不叫“水墨画”而叫“中国画”。改革开放使外来的东西不断的撞击着中国画领域。

 

  时代的发展,那种写实的、传统的表现方式,跟当代没有关系。突破与创新是当时的基本思想,创立新规范是一种责任。我是学人物画的,于是就把人物画带进一些表现性或抽象性的东西,作东西融合,那个时候的状态基本上是这样的,一步步地从具象到表现。在传统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这些东西都是艺术史所没有的,那么就艺术发展的角度来讲,随着现代水墨的提出,水墨抽象性是一些画家思考的问题。由于水墨文化的特殊性,以及东方文化的宇宙观,所以我一直反对抽象之说,我始终称之为“非具象”。

 

  后来非具象成为我们实验水墨的基本框架,这个方向就这么被我们给延续过来。从写实到表现,从具象到非具像,从平面到空间,从媒介之内到媒介之外。到如今,我们做得更综合一些,空间、装置、影像都会在我们的作品里出现,就是要超越水墨那种比较狭隘的概念。

 

  99艺术网:我觉得您是一个学者型的艺术家,我看您策划的一些展览,还有一些文章,您觉得从事研究和创作方面,对您自己来说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张羽:我觉得是一件事。

 

  99艺术网:会不会当局者迷?

 

  张羽:不会的,我觉得自己很清楚。刚才我说的是一个从作品当中的探索,这个作品的探索靠什么来支撑,这种主观的自觉来源于认识、研究,这也是理论建构的课题。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你有了理论上的想法,就要深入这种自觉,这会贯穿到你的艺术创作当中去。因为你意识到发展和建构的重要性了,自然的在你的创作当中你会思考怎么去做?这个思考就会和你的表达发生关系。艺术家不能凭着一种感觉,想当然,有一些画家就是这么做的,他们把画画的放松一点随意一点,没有了形,认为这就是抽象了。其实不是的,抽象有抽象的逻辑,具象有具象的关系。既然针对传统水墨的东西,你想变革,你必须有你的着眼点,他们为什么是那个形式,你今天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有一个支撑自己理论的东西,或者是一个思想上的东西。对我而言,突破传统,建构当代是支撑我前行的动力。

 

  99艺术网:有没有一个您觉得很喜欢,很棒的一个艺术家,就是自古以来到现在的,您觉得很喜欢的艺术家。

 

  张羽:我们觉得不错的艺术家有很多,不管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都有一些。他们都在自己的历史背景下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成绩属于那个时代。我是这样看一个不错的艺术家,他为什么做得不错,他在那个过程当中为什么那样去做,我会想一些这样的问题。

 

  从中国传统水墨艺术里,我觉得八大、黄宾虹、潘天寿都很优秀,是一代大家,都非常出色。但面对今天的时候,我们思考的问题更深入,问题可能更复杂。他们所解决的问题是单一的,而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是多重性的。中国的水墨艺术上千年的历史,人们从没有怀疑过宣纸承载水墨的惯性,对于水墨媒材,艺术家的认识几乎都很相似,宣纸、毛笔、水墨,只能如此。今天,我们终于有勇气敢于质疑水墨、质疑笔墨、质疑它的原有价值。

 

  99艺术网:已经成为定式无须再研究了。

 

  张羽:所有的东西好像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好像都不能跳过,也无法超越这个层面。所以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就是说,水墨这个媒材就只能这样了吗?就不能再超越吗?

 

  99艺术网:实际上您现在已经有超越了,就像《指印》系列。

 

  张羽:对,有好多艺术家也努力去超越,用装置的方式,或者是用超现实主义的方式,用抽象表现主义方式,把西方的东西拿过来进行嫁接。我觉得都没有触及到水墨的本质,都没有把水墨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很自然的呈现出来,没有真正意义在表达上作到改变。所以,这几年我的想法和我的作品就是在这个方面做一些尝试性的突破,你看到的《指印》作品,我的方法是像画押一样,用手指沾水去按压宣纸,使宣纸的表面产生凹凸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仅是材料上的变化,而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材料改变它原有的东西之后,呈现其品质,并于传统的精神,当代的建构有关系,这一点很重要。

 

  99艺术网:您一直处在前卫的位置,在之前的那个年代里您是组织者,我看您做了很多策划工作,组织研讨,出版文献等。现在这种工作还做得多吗?

 

  张羽:也还在做,但不像那个时候做得那么高的频率,并都是集中在水墨问题上的。我现在可能更展开一些,从当代艺术角度出发,不把水墨媒材作为唯一,要根据方法论和自己的艺术表达来思考一些问题。当你需要这个媒介的表达,就用这个媒介去做,媒介一定要是唯一性的。比如说我有一个想法,要做创作,这种创作表达必须要使用宣纸,那就用宣纸,如果需要影像能够说得更清楚的话,那就用影像,或者是其它的媒介。不要特别刻意地说非要水墨才好,不要那么狭隘地认识这个问题,今天,我们的水墨艺术一方面是文化,另一方面又是一种媒介,也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只有展开了才能够发展,才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地继承。

 

  99艺术网:那张老师您对自己的未来说一个寄语吧?

 

  张羽:呵呵,希望自己在当代艺术领域里能够做得更充分。

 

  99艺术网:谢谢!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