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时代
“价值投资”已经是当下经济生活中最时尚的话题了。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买房子已不仅仅是解决个人的容身居住的问题,它还是对一项资产的有效投资;许多人买股票,也不是想参与企业的管理与生产,更不是为了国企改革解困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它是通过搏取股价涨跌的差价获取投资收益;许多人投资艺术品,也不完全满足审美消费的需求,他把艺术品也看成是投资标的物,通过对艺术品的交易获得相关利润。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往往不是看重标的物本身的实用功能,而是看中了其中的投资价值。
艺术品的投资时代
不久前,深圳艺术品产权交易所已经开张运营,国内类似的艺术品产权交易也将跟进。今天艺术品已经被赋予了很强交易功能的金融属性。它向人们沉积已久的传统观念挑战,艺术品不仅仅是用来欣赏的,它还被看成是财富的一部分,是投资的标的物,是可以炒作的金融资产,它甚至异化为可以变现货币的市场筹码。
那么艺术品是如何被金融化的?又如何对艺术品进行有效投资呢?如何防范在艺术品投资中的风险呢?艺术品投资有三大风险:
“泡沫的风险”、“信用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以往的艺术品交易,主要是满足个人收藏,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同时,也是巨额财富拥有者剩余购买力的一种消遣。因为购买艺术品即不会引发通胀,触发社会矛盾,也不会减少货币的市场流通,社会经济依然良性运转。相比于哄抬物价,炒作民生必需,购买艺术品不会令人厌恶,反而令人尊敬。
今天,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人心浮躁,有钱无闲,金钱要求不断地增值,金钱有它魔鬼的一面,它有着强烈的增值欲望。投资变成了一种资本增值的工具。而艺术品最主要的一个增值方式,就是“可流动性增值”。艺术品区别于工艺品的主要特征就是可以多次交易,不断增值;而普通工艺品只能一次性交易,经过消费后价值递减。今天的艺术品在时间上、地域上,持有人当中反复交易,这种交易在各地的拍卖会上更为明显。表现为某件艺术品在短时间内,在不同地域的市场中,不断换手,甚至有人说,市场中许多艺术品永远只是在途而不能在库,有频繁的交易却没人肯收藏,就像是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在玩着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眼见着风险越来越大,让人担心泡沫破灭的那一天。
这就是艺术品无限的增值空间与有限的价格承受力之间的矛盾,我们称之为“泡沫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