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皎个展今日开幕,比较特别 2010-11-25 19:03:26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小水 点击:
2010年11月25日下午2点半,北京匡时2010五周年秋拍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据悉,匡时五周年秋拍将于12月4日-6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拉开帷幕。

 

名家藏品领衔近现代书画  

 

近现代书画价格近两年稳步上升,特别是一些近现代大师的作品价格节节攀升,许多作品均诞生了千万元的高价,今年春更是在价格层级上完成了从千万级到亿级的跃升。

 

为了回馈广大藏家朋友,本专场特别准备了海外著名藏家所释出的多年珍藏的近代大师精品。在“海外重要私人收藏近现代书画精品专场”中,张宗宪先生珍藏的徐悲鸿罕见巨幅精品《猛狮图》最为亮眼,该作品兼有西方素描的精确和东方水墨的神韵,笔墨酣畅、形象生动,给予人们以蓬勃向上的艺术感受和民族奋起的精神力量。已故著名华人收藏家徐展堂先生藏品中,张大千的《神鹰图》是张大千画赠著名抗日将领,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的一件精品,这样的题材在张大千作品中可谓绝无仅有,堪称稀世珍品;徐悲鸿《柏树美人》是为著名华侨韩槐凖所作。新加坡著名藏家提供的张大千《夏山隐居图》和齐白石《菊蟹图》各具精彩,《夏山隐居图》笔墨细腻,意境深远,是大千融汇宋元各家笔意的佳构,谢稚柳先生在画幅中的题跋也称其为“大千先生中年精品”,出版在各类白石画集中的《菊蟹图》章法疏密有致,完美阐释了“似与不似之间”艺术妙处。台湾著名藏家提供的傅抱石的《敬亭秋》是为其好友周寄梅所画,画面气氛恬淡闲适,出尘脱俗之致,直现晓钟初度暮钟残的意境,是一件傅抱石的传世名品。张大千1938年创作的《黄山文殊院》以青绿设色写就,敷色清丽典雅,直追古人堂奥。
三位晚年驰骋台湾画坛的大师张大千、溥儒、黄君璧的作品组成的“渡海三家”专场,几乎涵括了三位大师各个时期的代表风貌。张大千、溥儒的好友、著名银行家张梵龙先生的几件藏品异彩纷呈,黄君璧家属收藏的黄君璧作品其精彩程度更是市场中所稀见,相信本专场中的亮点之作必将引来众多收藏家的注目。

 

除上述外,傅抱石《赤壁泛舟》、《临流濯足》均出版在各类傅抱石画集中。齐白石《青蛙蝌蚪》、《花果四屏》、《四喜图》、《牡丹蜜蜂》,林风眠《荷塘月色》、陆俨少《黄山胜境图卷》、潘天寿《浔阳江景》等近代大师精品佳作的加入一起构成了匡时五周年秋拍强劲的近现代书画阵容。

 

《石渠宝笈》、四僧专题扛鼎古代绘画专场 

 

古代绘画历来是拍场上重头戏,去年秋古书画市场就进入了亿元时代,有明确出处的书画更是受到藏家的追捧。著录于《石渠宝笈》的书画一直都是市场上的稀缺资源,行情逐年上扬,精品更是藏家争夺的焦点。本专场最为抢眼的便是两件出自《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一件是宋懋晋《摹诸家树谱卷》,另一件为清代宫廷画家邹一桂的《竹石梅花》。《摹诸家树谱卷》长七尺余,卷中共橅唐宋元诸家树谱合计三十九节,各家风貌毕现,可见画家功力之深。众所周知,流散于民间的《石渠宝笈》作品以清代宫廷绘画为多,明代以上作品甚少,如此长卷可谓珍稀之极。该卷曾为近代著名藏家林朗庵和程伯奋递藏,清代宫廷装裱保存完好,值得藏家珍视。邹一桂的《竹石梅花》,是其85岁时所创作,乾隆皇帝亲笔为这幅《竹石梅花》题诗一首,诗文为:“石角溪头月照诸,冰香珠影澹如如。遥知瘦似枯梅者,梅样精神未减初。”画幅中嘉庆皇帝所钤“嘉庆御览之宝”之原印刚刚在苏富比春拍中拍出了近八千万港元的价格,两件拍品可互为印证。

 

四僧的作品代表了中国文人画的最高水平,历来受到藏家追捧。筹划“四僧”专题拍卖难度极大,此前从无拍卖公司出此命题。其原因在于石溪、渐江存世作品寥若晨星。幸有被匡时的严谨、执着打动的藏家倾力,此专题方能得以完整展现。本专场中向广大藏家呈现的原藏济南文物商店藏石溪(髡残)《快雪时晴图》笔墨高妙,意境深远,写出了石溪作为遗老的心声。上海文物商店旧藏的渐江《梅花》以简远高逸的用笔勾勒出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洁品性。这两件作品都出版在《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这一权威古代书画文献之中。八大山人《柳树八哥》深悟“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美学深意,笔墨放任恣纵,苍劲圆秀,令人无限遐想。石涛巨幅山水作品《松壑听泉图》笔法精绝,气势雄浑,上世纪三十年代,张大千在北京购得此画,因战争在辗转迁移中失去。十年后,此画在香港现身,又被大千购得,自此随他左右四十余年,视若拱璧。“四僧”专题是匡时在不断挖掘古代书画内在潜力,继“扬州八家”、“四王吴恽”之后从美术史的角度梳理古代书画作品的又一积极举措,相信一经亮相便势将引起市场热潮和藏家认可。

 

古代绘画中,还有一件尤求的《秋窗博弈图卷》不能不提,尤求作品本不多见,而该卷更是市场所能见到最为精彩之作。此作乃尤求为李釜所作。李釜,字时养,号养泉、野泉。是明京师派后起之秀,成名时,永嘉派老将鲍景元已去世,他们与京师派颜伦、新安派程汝亮及三派之外的国手江都方渭津等,堪称明代围棋的第一品。画卷以写实笔法真实记录了明弘治、嘉靖年间发生在苏州地区的围棋国手们悠闲的世外生活,卷后有曹昌先、陆弼、王世贞、王世懋兄弟以及明代中后期多人题跋,不啻为“画史”之作。王世贞活动的年代,正棋坛无比兴旺,永嘉、新安、京师三派鼎立,群雄纷争之际。王世贞既好围棋,曾亲睹国手颜伦对弈,又与新安派程汝亮、京师派李釜(时养)交好。世贞经常与李釜讨论有关围棋的问题,纵谈古今的高手及当时三派棋手的特点。《弈问•序》云:“余既与李时养论弈,归而臆数其人与品,手书贻之。乃其事有奇而未可据者,因再疏一通为《弈问》,俟后博考传记,毋妨再续也。”此作不失为一件古代绘画精品,其本身又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理应得到收藏家青睐。

 

王铎名迹照耀古代书法专场  

 

古代书法是匡时一贯坚持推出的专场,也是最具优势的项目之一,在过去五年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业内好评,市场号召力不断提高。本次秋拍,匡时再次受到藏家青睐,征集到几件王铎传世精品,其中《雒州香山作诗轴》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经典名迹,未拍卖之前便已在业内引起轰动。该作品为日本现代书坛巨擘、王铎书法最重要的研究和推动者村上三岛的藏品,该作品创作于1640年,是王铎把“涨墨法”运用得炉火纯情的登峰造极之作,历代书法学者对此作品多有论述,出版在百余种王铎书法作品集中。另外,同为村上三岛藏的《宿江上作》和小林斗盦旧藏的《临张芝帖》也是被多种书法集所收录的王铎名作,均将在五周年秋拍中亮相。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