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玫瑰的浪漫诗人—黄腾辉 2010-11-26 14:44:3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兼具冒险家与飞行员身份的法国大文豪圣德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于1943年出版的巨着《小王子》,自二十世纪中叶风靡全球以来,至今对世人的影响始终未曾退烧。而书中小王子对自家玫瑰真诚不移的挚爱,多少年来更不知赚了多少「大人们」的热泪。

  文/吴德亮

 

  兼具冒险家与飞行员身份的法国大文豪圣德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于1943年出版的巨着《小王子》,自二十世纪中叶风靡全球以来,至今对世人的影响始终未曾退烧。而书中小王子对自家玫瑰真诚不移的挚爱,多少年来更不知赚了多少「大人们」的热泪。

 

  现实世界中,我也有幸结识了另一位小王子,尽管他早已从花莲瑞穗的「庄脚囝仔」蜕变为今天拥有近六十家「古典玫瑰园」的杰出企业家,却始终不像个商场上冲锋陷阵的「大人」;仅凭着对玫瑰的疯狂痴爱,与一股爱作梦的执着,成功地将梦想与事业结合。不仅为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一个可以筑梦的空间,让玫瑰与茶的浪漫席卷两岸各大都会;三十多岁正式习画以来,更是独钟玫瑰而每天创作不懈。正如书中的小王子所说「我为我的玫瑰花所花费的时间,使我的玫瑰花变得那么重要」。与其说爱作梦的玫瑰男人黄腾辉是不断扩张事业版图的艺术家,毋宁说他是画玫瑰的浪漫诗人,或挚爱玫瑰的「现代版」小王子,要来得更为贴切吧?

 

  与黄腾辉结识的经过,竟也与《小王子》开头的情节相仿。尽管很早就读过有关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报导,但首次相约在我工作室见面,却丝毫不像即将接受专访的企业风云人物。当时我正在麻布上以油彩颜料画猫,忽地传来让我感到突兀的建议:「何不用红色作为猫的色彩」?的确,在以淡淡地中海蓝调和些许金褐色为主调的背景上,充满自信的阿比西利亚猫,与其忠于本色而抹上忧郁的土黄,不如大胆采用毫不相干的艳红要来得更加强烈与生气吧?长久以来始终为忧郁症所苦的我,这样的建议竟像瞬间爆发的细碎霰弹,不偏不倚击中我沉悒多时的心。

 

  没错,就是这样异于常人、异于一般大人想法的色彩运用,成就了黄腾辉始终「无招胜有招」的艺术境界,在油画创作的有限领域里,开创无限梦想的极致表现,让许多学院出身的画家们自叹不如。或许正如诗人管管的名言「孙悟空为何一蹦就是十万八千里?因为他『没有脐带』」,少了学院或正规美术素描光影等规范的羁绊,黄腾辉更能悠游于彩笔与天地之间,追逐他挚爱的玫瑰大梦。

 

  当日的访谈圆满结束,我以「古典玫瑰园上海飘香」为题在《新新闻》发表专文,画作也顺利完成并命名为「红色阿比西利亚」,跟黄腾辉却成了可以论剑诗画的好友。长久的交往让我更能深入他的玫瑰世界,尽管并不时常见面,但手机简讯往往会适时传来他的小诗,电子邮件也常有他捎来的玫瑰新作,让我有时甚至分不清现实与诗画中的黄腾辉,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了。

 

  当然也可以想象,不同于大人世界的主流思考,黄腾辉在花莲高中就读时的美术成绩自然是「惨不忍睹」,也彻底摧毁了他报考美术系的意愿。进入东海大学念国贸,却四处打听前期学长即名诗人杨牧住过的宿舍1527室,并不惜跟当时的教官长期抗战硬拗,总算如愿地住了进去,惬意地读诗、写诗之余,却也从未有过绘画创作的念头。

 

  直至事业有成,黄腾辉一本他爱玫瑰的热情,不仅在所有的直营或加盟店要求每天必备火红的大盆新鲜玫瑰,作为企业文化最鲜明的图腾;也亲手种植过一百多项的玫瑰品种,更持续收藏了许多玫瑰相关的名家画作。不过,就在接受台中市立文化中心邀请作「收藏展」的前夕,黄腾辉却跟当年三十多岁的梵谷一样,突然有了绘画的冲动。经由友人推荐名师,黄腾辉总共才上了三次课,就不耐于传统素描基础、色彩光影等刻板的要求而离去,开始了闭门创作的艰辛历程。六个月后黄腾辉缴出了惊人成绩,将原本已签约的收藏展改为自己的油画个展,展出六十余幅全新的玫瑰画作,从「收藏家」摇身一变为风格独特的艺术家,为自己跨出艺坛的第一步。

 

  黄腾辉推掉所有商场上的送往迎来,每天下班后把自己关在阁楼的画室疯狂创作,凭着自己长期对玫瑰的深入观察与情感,画出了异于常人的玫瑰风情。在忙碌的两岸商业奔波之余,七年来竟已创作了三百多幅的玫瑰,惊人的才气与毅力令人折服。他从不在画布上打稿,也从未使用调色,以直觉在画布上尽情挥洒。厚重的大块颜料、强烈而大胆的色彩、奔放律动却又朦胧梦幻的画面表现,以及看似不羁却无懈可击的精准构图,浪漫的情愫氛围凌驾一切世俗的思考;狂野的气息且全然迥异于一般花卉静物作品的沈寂或恬静。跳过学院的严谨洗礼,黄腾辉反而有幸避开了当代画家「忠于比例,却失去了性格」的盲点,得以随心所欲的创造他独有的玫瑰世界,仔细阅读他的每一件作品,其中饱含的丰富神韵与无所不在的生命跃动,绝对是一般画家难以达到的另一种境界。

 

  以2005年新版的「玫瑰梦」为例,他大胆地采用纯黑色垂直连接金黄色为背景,将插在蓝色花瓶中或红、或黄、或橙的玫瑰花瓣,以及或绿或蓝的枝叶衬托得更为率真而充满欢悦。尤其鲜红的桌面更将原本的恬静转为呼之欲出的盎然生气,为整幅画作划下完美的句点。值得一提的是,强烈的对比色彩并未减缓画面整体的和谐,反而造成安定心灵的巧妙感受。

 

  有人将黄腾辉的艺术归类为「野兽派」,也有人称他的画作是「唯美主义」,更有艺评家认为他深受「巴黎画派」的熏陶。不过在我看来,黄腾辉就是黄腾辉,他的绘画有绝对的原创风格,天马行空而不受任何流派或主义的影响。如果硬要如学院般将之分类,或可说他是独创的「玫瑰画派」吧?因为无论早期的玫瑰花、中期的玫瑰女人,或近期的威尼斯风景等,玫瑰几乎概括了所有意象的主轴,从色彩的挥洒、整体氛围的掌控,到节奏的行进、深情的注入或理念的延伸等,玫瑰成了他所有创作中唯一的标竿,无论玫瑰是否以具象的方式存在于画面之中。

 

  以「玫瑰女人」为例,简洁的线条,明艳亮丽的色彩,大胆分割的空间反射着强烈对比的构图,拱托出女性的温柔。丰腴的红色也毫无轻佻的感觉,反而弥漫典雅的气氛。落叶般的两片橘红且恰如其份地突出饱满的蓝,玫瑰绽放的衣裳跳跃着狂野的笔触,整个画面洋溢动感十足的韵律。

 

  表情看似单纯,却自然流露高雅但不华贵的气息。尽管侧耳遐思的姿态让人想起二十世纪初期巴黎画派大师莫迪里雅尼;细长的颈子与不太相称的圆润肩膀,又彷佛当代文学大师川端康成笔下的婉约女性。但自信的眼眸却全然迥异于莫迪的哀愁或川端的孤寂情愫,端庄甜美而充满活力。黄腾辉毫不保留地在笔下流露出他对女性与玫瑰浪漫的执着爱慕,可说是别创一格的人物画了。

 

  黄腾辉说自己一向向往精致、优雅的生活情调,爱听莫扎特与鲁宾斯坦;喜读杨牧的诗、闲暇画图;喝一壶好茶、煮一杯香醇浓郁的咖啡,更喜欢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生活品味。他说无论艺术、建筑、家具、摆饰等,那种细致优雅的曼妙之美,正是几十年来都在拼经济的台湾人所缺乏的;至于玫瑰,对黄腾辉来说,正代表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精神吧?那种绝代风华的娇艳,带刺的热情与神秘、自信与浪漫,让人不由得强烈爱恋。

 

  令人称羡的是:黄腾辉从不卖原画,作品却经由不断复制在精致的英国骨瓷茶具、餐盘、信用卡、版画等,而大量流传于世,甚至在国际知名的拍卖场合屡创天价。

 

  不过花莲或大度山均少有玫瑰,黄腾辉爱玫瑰成痴究竟始于何时?引人好奇。他说就读高中时学校附近有座古老教堂,庭院中稀稀落落地栽种了几株玫瑰,火红的意象深植心中,尤其在读过《小王子》后,孤伶伶挺立在太平洋海风中的落单玫瑰,更激起他的无限爱怜与关注,自此与玫瑰结下不解之缘。

 

  如果我为妳倒茶

  那代表了友谊

  如果我为妳加上牛奶

  那代表我最深的礼貌

  一旦我为妳加上了糖

  满足妳期待的舌尖

  那代表我已经爱上妳了

 

  这样大胆的文句出现在上海街头斗大的海报上,很难不引人好奇或联想;那正是黄腾辉为企业文宣信手拈来的一首小诗,「诗」可说已形成他近年另一股创作的张力。对玫瑰的疯狂喜爱,经常反映在他的诗中;正如他的油画创作,黄腾辉不断透过玫瑰丰富的意象,以文字传达了他的内心世界,或对人生的看法。而结尾的一首小诗,正足以阐释他以玫瑰为主轴的创作观吧。

 

  文学 是上帝的眼泪

  咖啡 是众人的心思

  茶 是最深的情感

  音乐 是心灵的刺痛

  啊 玫瑰

  让这一切 永不枯竭

 

  画家诗人吴德亮、台湾花莲人,国立中兴大学法律系毕业。曾获全国优秀青年诗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曾任新台湾新闻周刊总编辑。着有诗集《剑的握手》、《画室》、《月亮与剑》、《水色抒情》;散文集《永远的伯劳鸟》;画集

 

  《台湾画真情》;电影原著《国四英雄传》等近20本书。

 

【编辑:马海艳】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