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纪念卡拉瓦乔逝世400周年发现其作品 2010-12-21 12:01:18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孙冰 点击:
对于艺术品,过去的老藏家们喜欢用“玩”来作为与之相搭配的动词,既显示了态度也表明目的;但今天,越来越多的买家更喜欢用“投资”,他们未必不爱或者不去体会艺术所带来的心灵愉悦,他们只是在用更为丰富的视角去看待艺术的“美”,并用货币来衡量。

 “有人争就值得抢”

 

价格高就是价值高?对于这个问题,最能准确表达艺术家们态度的答案一定是“呸”。但是,“资本家们”可并不会那么感性。

 

刘益谦 ,中国艺术品市场最火热年代里最火热的名字,有人说他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第一买家”,也有人说他是“除了乾隆皇帝之外最豪爽的买家”。据估算,他2009年投入艺术品市场的资金高达8亿元,今年可能超过10亿元。圈内风传买下王羲之草书《平安帖》的就是他。

 

被称为“法人股 大王”的刘益谦其实更多的是个资本高手,有“中国巴菲特”的名号。他的艺术品投资也带着浓厚资本市场风格。“我不大懂艺术的,对收藏也一窍不通。”刘益谦总是非常“谦虚”地说。但是,他对艺术价值的认识似乎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艺术其实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得到资本的认同以后,艺术品才有价值。”刘益谦告诉记者,“所以,你要清楚什么样的艺术品能被资本所认定,如果你的投资理念不能得到其他资本的认可,那是不会有收益的。”

 

“资本介入艺术品市场,会打破原有的规则和思路。你的投资想法能不能符合其他人的审美观、能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是艺术品今后能不能涨的关键。”刘益谦说。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刘益谦形成了他“要买就买最好”、“有人争就值得抢”的投资风格。

 

“齐白石和张大千的画好,但是能卖千万以上的并不多。买100张齐白石普通的画,不如把这些钱加起来,买一张最好的。”刘益谦还常常说,他买什么往往不是只看这件东西怎么样,而主要是看和他争抢的人是谁、有多少、怎么样?

 

“现在进来的买家都跟饿狼似的,一进来就知道挑好的买,比我那时候聪明多了,我是交了好多学费才学到这个的。”刘益谦说,“如果艺术品没有其他多数资本的价值认同,收藏根本没有意义,更不会升值,这和股票一样,得不到价值的认同是没有意义的。”

 

“新庄家”登场

 

随着凶猛资本而来的新买家和新庄家们,正在从老藏家手中“抢东西”。由于资本的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正面临一个分水岭:传统收藏家和古董商人的主导地位正在被产业或金融资本大鳄所取代。

 

“收藏盛事就是一个新阶层的崛起以及新旧阶层的角力的过程,艺术品正在新资本和传统藏家之间进行交换,这轮交换也意味着艺术品市场确实已经进入资本时代。”著名艺术品市场评论人王春元说。

 

“1949年已经把中国人所有的老钱都清零了,唯一剩下的就是老古董。但是现在,1949年以前的老藏家几乎全部交枪了,因为现在拍卖公司像用篦子篦头发一样,把他们的好东西都掏出来了。”他说。

 

“买不起了”、“看不懂了”、“没法玩了”是过去的老藏家们今天的口头禅,他们虽然获得了相当丰厚的回报,因为今天放手把老东西卖掉绝对会是好价钱,但是你很难再买回来。

 

“今天几乎所有的顶级艺术品都是拥有雄厚资本的买家购得的,他们是不会买了两三年就拿出来卖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一如侯门深似海,市场上精品会越来越少。”一位著名藏家告诉记者。

 

 


【编辑:颜媛媛】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