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的油画表现
在收藏中,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这件作品该不该收?既然谈的是收藏,在下手买一件作品前,不妨先考虑作为收藏的四个要素。
一,作品的真伪性。收艺术品但求真迹,然鉴定是经验法则的总结,并非科学证据,所以,求真当以流传有序为首要考虑。
二,作品的质量。作品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整体收藏的水平,作品的主题、表现性和技巧都是成就一件代表作的先决条件。
三,作品的可取得性。好作品往往是藏家必争的标的,取得不易,少不了市场的运作。
四,作品的流动性。最后还是得考虑作品在市场上的流动性,免得以后收藏的眼界高了,想要抛售早期已不入眼的藏品,却乏人问津。
这四个要素,依序检视,精准操作,才能有效地建构一个好收藏。而此四要素中,前二项需美学专业基础,后二项与市场操作息息相关。
为讲明白以上方法使用,我选择了两件赵无极的作品,设想一个欲着手收藏赵无极的藏家,如只能二择一,依据上述四个要素,应如何选择。
赵无极于1948年留法,1948至1957年间,由具象走向抽象,并受瑞士艺术家克利的影响,使用象形文字般的符号来构成画面。1958至1964年,画家则以强烈的色彩在画幅中间堆砌“山脊式”构图,在张力中吟唱抒情诗意。这种极具时空张力的表现在70年代逐渐转变为磅礴的空灵颂歌,笔触狂放潇洒,色彩成了一种情绪语汇,忽高忽低,若隐若现。延续这份优雅,从80年代至今,赵无极的作品画面更形精简,不疾不徐,言简意赅,是为艺术家晚年的心情写照。
如由真伪性来看,大体上二作均不脱赵无极不同风格期的表现。唯《11.10.78》一作的背景资料并无显示任何展览、出版以及过往收藏记录;而《2.11.59》一作则收录于曾为法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馆长的艺术史学者尚。雷玛利所编撰的赵无极作品图录中。此图录曾再版且被翻译成各种不同语言,出版于巴塞隆纳、纽约及巴黎,公信力高。此外,《2.11.58》一作在过去几十年里为世界多位藏家收藏过,流传有序,为此作加分不少。
就作品品质而言,1950 年代后期,赵无极扬弃了以往拥抱的原始符号,取而代之的是,激烈推挤的颜色与在运动中涌现的线条,至 60 年代初期,这些颜色与线条甚至劈开了浑沌的暗色背景,形成了所谓的“山脊式”构图系列,而这件创作于 1959 年的《2.11.59》,在主题、风格与表现性上,恰恰体现了此一风格期的艺术特性。如比较赵无极的另一作品《11.10.78》,尽管符合赵无极70年代末的风格,但主题不明确,技法粗略,辨识度不高,代表性也不足。
赵无极1958至1964年的作品,最受藏家喜爱,唯精品多早已流入台湾藏家之手。藏家惜售,但需求者众,作品却鲜见于市场,可取得性低,每每出现于市场定成众家必争的目标,因此反映在此时期的高平均单价上。而1970年代以降,类似《11.10.78》的作品却常见于市场,然流通性较低,价格上冲得力道不若1958至1964年之间的作品。
切记,收藏一件代表作胜过收藏许多件普通作品。若以收藏为出发点,只要经济能力许可,精品永远是第一选择。若以投资而言,讲的是投资报酬率,着眼于一定期限内的获利,因此只要是流动性高、需求大于供给的作品,即便不是第一级的作品也可作为投资标的,但收藏与投资决不可混为一谈。
【编辑:易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