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及灵魂的呐喊者——蒙克 2012-02-28 10:24:22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陈耀杰 点击:
天空的云彩像血一样腥红,扭动着在天空中游荡,像一块幕布覆盖在蓝黑色的峡湾,在一座急速插向天空的桥面上,有一个骷髅般的人紧紧的捂着耳朵,正在竭斯底里的惊声尖叫。这就是爱德华-蒙克的不朽名作——《呐喊》。

蒙克《呐喊》

蒙克《呐喊》

 

为什么我与别人不一样?为什么我生来受到诅咒?为什么一定要来到这个世界?

 

挪威画家蒙克摆脱不掉这样的精神煎熬。这是他发自内心的呐喊,是对生命不公的控诉。看蒙克的作品, 透过他的风景、肖像及自画像,深刻的感受到那种对生的不安与爱的焦虑以及对死的恐惧。他的绘画具有丹麦剧作家易普生的冷峻和透入人心的影响力;而他执着的描绘生命的爱欲痛苦和死亡恐惧,反映出北欧人对生命的焦虑。我们从蒙克的绘画中, 总会产生一种无可名状的不安感觉,焦虑、恐惧、欲望强烈的扰乱着我们的心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个健康心灵的图式,而像是一个精神病人的呻吟和绝唱。

 

天空的云彩像血一样腥红,扭动着在天空中游荡,像一块幕布覆盖在蓝黑色的峡湾,在一座急速插向天空的桥面上,有一个骷髅般的人紧紧的捂着耳朵,正在竭斯底里的惊声尖叫。这就是爱德华-蒙克的不朽名作——《呐喊》。

 

这幅作品中的人物到底是谁,没人知道,但蒙克曾经对这个形象做了这样的描述:“我和两位朋友这在人行道上散步,我当时异常的疲惫。太阳正在落山,云彩如血一般鲜红,我觉得有股东西流过大自然,我好像听到一声呼喊,于是,我画下了这幅画…….”[ 刘剑虹《走进大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39页]如果接受蒙克的描述,我们会觉得他精神有问题。这种事情在我们常人看来是不可能的,同样也不会在其他的艺术家身上发生。难道蒙克与我们之间有着什么不同吗?

 

半个多世纪以来,蒙克已经成为我们经常谈论的现代艺术大师之一。人们谈论着有他的画展引起的“蒙克事件“(蒙克1892年29岁在柏林举办一个为期一周的展览。展览中《病中的孩子》引起激烈的议论,一度使展览会关闭,蒙克也因此在德国一举成名。);谈论着表现主义,谈论着他的命运或是在十九世纪末疾病在绘画领域的表现…... 但这些对蒙克来说都已经不重要了。不论是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作为一个人,蒙克的心灵早已与普通人不同,他的心早已不属于我们这个世界,属于他个人的心灵世界,一个受到极度伤害而恐惧、绝望的世界。

 

蒙克于1863年出生在挪威奥斯陆的一个军医家庭,他的家族在以前是名门望族,但到他的父亲这一辈,他的家族已经衰落,陷入了人困境。但最困扰他家庭的还不是这个,是几乎每个家庭成员都为疾病所苦。他家中唯一健康的人是他的父亲,但不幸的是他有精神疾病,蒙克在他幼年身心发育的阶段经常遭受父亲的呵斥和打骂,这给蒙克留下了心理阴影。5岁时,他的母亲因为肺结核离开了人世,这对任何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创伤,对他的父亲影响更甚,他父亲变得性情奇怪,疯狂的寄情于宗教,暴力倾向更加严重,同时使蒙克心中借以遮蔽父亲异常行为的安全网被彻底撕碎。

 

蒙克母亲的位置后来有他的姨妈卡伦代替了,尤其是对他的艺术生涯方面,她是他的一个同情者兼支持者。在蒙克14岁时,他一个心爱的姐姐死于肺结核,所有这些可怕的经验,不但在他的心灵上烙下深刻的印象,一方面也变成他一些杰作的灵感,如《病中的孩子》及《病房中的死亡》等作品。

 

蒙克从小体弱多病,可以说这间接的成就了他成为一个艺术家。因为有病他经常辍学,不能达成他父亲让他做工程师的愿望,于是他开始学习绘画,他进入了国立工艺美术学校,开始了他步入正常人生活的第一步。初入社会的蒙克似乎对一切都充满了热情,但当时的西欧在政治、社会、道德方面正处于新旧势力抗争的激变时期。他在克里斯汀-克罗格的私人画室学习期间,克罗格教他自然主义画法,这在他早期的作品中有一些影响。克罗格还介绍了奥斯陆的波西米亚人[波西米亚,地名,历史上是个多民族聚居区,以吉普赛人为主,波西米亚人,原意指豪放的吉卜赛人和颓废派的文化人。现在多在时装界使用,是种风格。]给蒙克,这是一群无政府主义者和激进分子 ,他们几乎全是“疯子”,杰格-汉斯是他们的领袖,因为发表了一部自传体的反应两性关系的暴露小说被当局查封,被判入狱;克罗也因发表关于妓女生活的小说而被拘押。特别是后来与当时的表现主义作家斯特林堡的交往,不仅使他的绘画由最初的印象主义走向了表现主义,更促进了他精神世界更加病态和畸形。他们有相同的童年经历,蒙克压抑、病态的性格正好和斯特林堡相同,他们相互影响,都沉醉于压抑和病态的世界正。蒙克此时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本质——那种根源的、有感情的、精神领域的东西。于是,在巴黎的短暂学习与探究,蒙克已经把自己灵魂深处的痛苦与情感转化成了艺术语言,知道为怀念他的姐姐而作的《病中的孩子》这幅杰作的诞生。这幅画当时在柏林展出时曾引起了大众和艺术届激烈的争论,但也因此是蒙克一举成名。蒙克自己证实说:“在挪威从来没有一幅画像这样引起如此大的震怒,当我再开幕那天踏入展览这幅画的大厅时,只见人群拥挤在那副画前,尽是谩骂和嘲笑……”[ 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全集蒙克北欧表现派先驱》河北教育出版社187页]尽管当时舆论争论的主要焦点是这幅画有悖于传统的画法,但无论是这幅画的画法还是他对死亡这一主题的关注,都预示着蒙克后来日益在恐惧、不安、死亡之中趋向精神分裂的征兆 。

 

蒙克绘画话虽然取得了成功,但无论是在挪威还是在德国,他一直过着漂泊,困顿的生活,他已经到了恋爱和结婚的年龄,但是与女性交往的失败经历所引发的后果,是他对两性关系一直抱有一种罪恶感。 他长得高大英俊,但有点害羞,无法与女性坦白心生,对婚姻就更加谨慎,深怕笼罩在他家族中的肺结核病和精神病会遗传给下一代。他的第一次爱情似乎给他留下了永久的不愉快印记 ,那是一个海军医官的太太,他们时冷时热的相恋了六年,蒙克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他在我的心上留下了多么深的一个印记啊!没有任何图画可以完全取代她,…..”另外他和酒商的女儿朵拉-拉珊也有次真正的恋爱,但由于蒙克的顾及而使这场恋爱有了阴影 ,他们相处了4年,最后蒙克在精神上实在无法承受她的爱欲而提出分手。当时朵拉竟拿出手枪以死相威胁 ,蒙克欲夺下她的手枪,却因走火打伤了自己的左手中指。

 

因为这些原因,蒙克几乎难以把女人看做女人。“他视她们为自然力,不是吸血鬼就是原始的母亲,都是亘古不变的生殖力的偶像。蒙克相信除了繁殖的意义之外,本来就具有毁灭性。这一看法实际上从他幸存的姐妹的命运而得的到了证明:其中一个精神失常,另一个则因一场不幸的爱情而变得永久性冷淡。‘性觉醒不详而可恶’,这就是蒙克的《青春期》一画传达的信息。画中那个全身起鸡皮疙瘩的少女坐在床沿,用一种笨拙惊慌的姿势把她的私处遮掩起来,与此同时,她自己的阴影在她身后墙上扬起,仿佛一具肿胀的阳具。”[ 罗伯特-休斯]而在《玛多娜》这幅画中,那个性感的莉莉丝(有太民间传说中亚当的第一任妻子),因为受到上帝的遗弃而表现出来的性压抑状态,以及像骷髅一样的婴儿胚胎和周围游走的精子,清楚的表明了蒙克把女人作为魔鬼和性感尤物之间摇摆的矛盾心态。

 

蒙克表现的女性作品几乎都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态。他视性爱为绝望(《红曼》)、死亡(《吸血鬼》、《马拉之死》)。因此他描绘的女性,不是如鬼魅般的像妓女一样的人就是有着性感胴体的“祭品”,或者是来路不明的谜一样的女人。蒙克醉心于这样的艺术,同时他的风景,他对于大自然的感觉也于死亡和暴戾有关。他的自然景物因为他的经历,变成了异化、失落和可望而不可即的象征物。它已不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而成了他备受压抑的精神状态的背景。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一生都耗费在这无底深渊的边缘散步,从一块石头跳到另一块石头。有时候,我试图离开那狭窄的小道,加入生活得洪流,但我总是被不可遏制的力量拖向这道深渊的边缘,而我将在那儿散步,知道我最终坠入这道深渊之中。”

 

蒙克一致与他内心的压抑与恐惧作着抗争,但是,蒙克想要摆脱这梦幻般的压抑是难上加难,除非他有再生的希望,可他却从没这样想过。对人生和社会的强烈不安和疑心,让他得不到精神上的片刻安宁,因此,焦躁不安的心态让他无处安身,以至于不得不靠酗酒来麻痹自己。于是,在1907年,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在经过了一段反复的康复治疗之后,他回到了故乡奥斯陆居住,黑暗的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了。

 

在故乡居住起间,他的艺术风格和以前大不相同,由先前的对死亡、恐惧等题材的表现主义风格转变为现在的明快的现实主义风格。他现在着重描绘社会生活,并承接了表现挪威人民日常生活的壁画,因此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承认和赞誉,并获得了王室颁发的骑士勋章。但是不要这样就认为蒙克的精神病全好了,其实不然,在奥斯陆居住期间,他足不出户,除了偶而出国外,他的余生多半在那里度过,他独居,避免与人交往,甚至自己的家人。至此他已成为一个自闭者,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样的生存就如同行尸走肉。

 

蒙克作为表现主义的先驱者,在他焦虑、恐惧、不安与畸形的爱欲状态下,将创作的主体与自己的感情紧密的联系起来,由此开辟了进行神秘与象征表现的先锋之路,这也是时代赋予他的使命。蒙克不是主观的选择一场革命,只是他的灵魂选择了一条合适他的本质的表现方法。就像通过了解蒙克的生活史而了解他的绘画一样,他将视点转移到了内心最隐秘的地方,这与我们正常人不同。因此在他内心变形了的存在方式中,能够听到幻觉的“呐喊”看到了少女背后死亡的阴影。正是这个原因,在接触蒙克作品时,我们才会体会到那种不安与不可名状的恐惧感觉。对于我们来说他的艺术是不正常的,但对于蒙克,那是他的世界,是他内心感受和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蒙克儿时经历的恐惧与成年后所经历的压抑是一场悲剧的话,那么他被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送进医院,经过治疗后又成为一个自闭症患者这无疑是个更大的悲剧。蒙克一生经历的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应该说是人类的悲剧,就如同他在《呐喊》中描绘的那个骷髅人,即是他自己,也是我们人类自身。因为大自然那被我们赋予秩序的表面之下,无时不暗藏着足以使我们变成蒙克这样异常疯癫的陷阱和杀机。从这点讲蒙克是幸运的,他触及到了灵魂,用心灵完成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的使命。

 

参考书目:

 

1何政广《世界名画家全集蒙克北欧表现派先驱》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7月

 

2刘剑虹《走进大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年1月

 


【编辑:陈耀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