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建国》佩斯北京个展现场 作品《地罣》
这次真“嫁”给佩斯了,但合同还没有签
佩斯北京负责人冷林曾在某访谈中说的“但凡是在我们画廊做个展的艺术家基本都是我们签约的,做群展的艺术家则没有”。参考这一说法,明眼人都已知道隋建国肯定也已入驻佩斯北京,然而对于好奇心很强的媒体而言,没有从艺术家嘴里得到最终答案,一切就不算结束。于是各大媒体在与艺术家的访谈中基本都设置了这一环节,隋建国回答则是:“合同还没有签,一些具体事宜都还在商量”,如此回答也算告诉了大家他确实加盟了佩斯北京。
作品价格不应该是艺术家与藏家交流的话题,所以隋建国希望自己依然可以回归机构。在2010年与阿拉里奥结束合作关系之后,2011年被他看作是一个调整期,一年之后他又重新踏上了与机构合作的征途。“当然,对于画廊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选择画廊并不是只看画廊的影响力,我更看重画廊的品质;而佩斯与我,正好符合双方所需,所以这次的合作也算是顺其自然”。据了解,几年前冷林就与隋建国接触过,有过合作的想法,但因为当时隋建国正处于跟阿拉里奥合作的过程当中而悬置。
艺术家的生涯,始终无法绕行机构,只有与机构的良性合作,艺术家才可以完整的投身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至于作品的销售还是应该由艺术机构来运作,隋建国也决定在这次回顾展后,会将作品全权交给佩斯北京来代理。
隋建国的“被收藏”理念
隋建国的作品基本都是经过画廊走到藏家手里,以前是国外的藏家较多,现在国内藏家与国外藏家基本已经持平了,他清晰地记得收藏自己第一件作品的藏家是皮尔卡丹中国总代理宋怀桂女士。其实,收藏一件作品很容易,但是收藏之后的保存则显得更为不易,尤其是雕塑。不过真正的藏家对这门学问早已钻研透彻,只要作品不存在质量问题,保存便不再是难题。在隋建国眼里,作品只有被藏家收藏之后才算真正完成,反之则会一直处于未完成的状态。在这次的展览中就有两件这样的作品,一个是《殛》,它先是被悬挂起来,后来被平展在地面上,直到这几年,才被卷成一团墩在地上;还有就是《时间的形状》,这件作品需要艺术家每天在同一个油漆球上蘸一遍油漆,上个月29号隋建国为佩斯展专门制做了一个拷贝,正好是第1893天这一天的“形状”。在隋建国的工作室里,这件作品仍然还在继续下去,“我也不知道这件作品何时能完成。”隋建国意味深长的说道。
作品被藏家青睐自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艺术家与藏家都喜欢同一件作品,那该如何处理?有些艺术家会选择留下作品,“这个时候,我会选择藏家”,隋建国斩钉截铁的说道。他给出的理由是:倘若藏家是真心喜欢这个作品,收藏了之后会更好的加以保存,不会从市场的角度只考虑作品的升值空间,另外藏家也要有条件去展示那些作品,不能买了就堆在仓库里,与世隔绝,这样的做法并不是好的收藏。所以,选择藏家,天时地利人和都要慎重考虑。
去法兰克福的秋天,摆脱意识形态的纠缠
就像开篇说的那样,劳模已为今年的工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计划,在9月份去法兰克福做展览之前,隋老依然需要重新整装待发,“《中山装》之前的作品基本上是纠缠在‘八九’的氛围里边,到《睡觉的毛主席》时,基本上是在‘反省’,反思跟整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毕竟我就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现在的我则是在想能不能摆脱掉意识形态对抗的纠缠,然后用自己身体里边剩余的不被意识形态所控制的那部分来创作作品,但中间的过程比较麻烦,不会轻易实现。”面对新的开始,虽然我们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在去往法兰克福秋天的路上,可能有个劳模正在撩开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