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变现难催生鉴融平台 2012-03-27 16:26:05 来源:浦东时报 作者:阙政 点击:
每年艺术品市场的拍卖季到来之前,不少藏家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都会选择将手中现有的藏品变现,用于购买新的艺术品。若正逢银行银根紧缩,许多投资者无法通过银行进行借贷,那么投资者所藏的艺术品便能在此刻发挥出短期募资的重要功能。

艺术品

艺术品

 

每年艺术品市场的拍卖季到来之前,不少藏家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都会选择将手中现有的藏品变现,用于购买新的艺术品。若正逢银行银根紧缩,许多投资者无法通过银行进行借贷,那么投资者所藏的艺术品便能在此刻发挥出短期募资的重要功能。

 

艺术品融资变现,正成为金融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新门类。相比通过传统拍卖会售卖藏品变现的做法,典当行既能实现变现目的,又能在一定时期内赎回藏品,灵活的运作方式,受到了许多藏家的青睐。

 

艺术品典当行叫好不叫座

 

虽然艺术品典当受到众多藏家的关注,但业内数据显示,全国近4000家典当行中,从事艺术品典当业务的只占千分之五,仅20家上下。

 

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究其原因,据上海古玩经营协会秘书长徐晓岭分析:“主要还在于艺术品的鉴定、评估,标准不一、难度很大。由于艺术品市场价格混乱,没有一定的价格评定标准,其价格的形成完全依赖于交易双方的协商谈判。许多典当行更愿意做手表、珠宝生意,风险相对较小,而他们往往也不具备一个有力的艺术品鉴定团队,如果贸然做艺术品典当,风险非常大。据我所知,现在做艺术品典当生意的典当行是一年比一年少。”

 

由于鉴定程序繁复,典当行对艺术品质押借款的时间也大大打了折扣。鉴定、评估、出当票、放款,一路程序走下来耗时长久。记者了解到,为了规避风险,许多典当行对当金采取打折的办法,一件市场价100万元的瓷器,当金发放约在50万元至80万元,会与前来典当的顾客的心理期望值形成较大的差距。

 

而艺术品“绝当”之后的出路,也让典当行颇为烦恼。一般而言,绝当品可以通过拍卖行实现流通。但贵重的古玩艺术品价值连城、有价无市的情况时有发生,入手容易脱手难,有些甚至多年都不能变现,造成典当行流动资金大量被套,经营困难。2009年,国内首例拍卖行与典当行合作——北京通银典当有限公司与北京歌德拍卖有限公司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者,试图通过协作模式解决此种困局,但效果甚微。

 

由于国内缺乏成熟的艺术品鉴定评估体系,与艺术品质押贷款相配套的艺术品保险业务也尚未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依靠金融机构的力量,不足以规避艺术品进入金融市场的风险,艺术品融资,前景仍然渺茫。

 

古玩协会尝试变现新模式

 

有感于艺术品融资变现的难题,上海古玩经营协会近年来正着力推行艺术品融资变现的新体系,徐晓岭称其为“鉴融平台”。

 

徐晓岭介绍,新的鉴融平台以业内知名的鉴定评估机构为核心。在该机构内,有出身国字头鉴定中心的第一责任人总负责艺术品鉴定,具备多年经验,眼光精准。同时为了规避风险,填补人为疏忽可能造成的漏洞,还设有一个五人组成的鉴定小组,共同对艺术品进行把关,确保最后出具的鉴定证书万无一失。

 

而这一鉴融平台最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持有鉴定证书的顾客,拿着证书和藏品去银行或典当行,一分钟内就可以变现。”据悉,目前已有包括银行、典当行、基金在内的数家公司和该鉴定评估机构达成合作,顾客拿着证书去这几家公司,都能确保“一分钟变现”。为此,该机构自筹了2亿元流动资金作为保证金。在新的体系中,银行或是典当行只起到“中转站”的作用,最终艺术品都将流向评估机构,这就彻底为典当行解除了后顾之忧。

 

当藏品流通入评估机构之后,该机构会将它们收纳进入自己建立的数据库。这一庞大的数据库包括“海外拍卖”、“国内拍卖”、“民间交易”和“行内交易”四种类别,拥有源源不断的客户,这就保证了藏品进一步流出的可能性。徐晓岭介绍:“目前藏品的典当和流通还限于圈内交易,今后,我们还将开设更多的实体店,进一步推广这一鉴融理念。”

 


【编辑:张长收】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