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打响科技战 2012-03-30 10:18:24 来源:雅昌艺术网 点击:
不久前,艺术品收藏圈曾诞生个新名词:“艺术高科技产业”。过去的5年时间里,大量艺术网站层出不穷,但很多都只不过是花枝招展的海报公司。但是,任何通过互联网建立的商业模式或投资行为都可能会引起艺术品市场的重大变革。

不久前,艺术品收藏圈曾诞生个新名词:“艺术高科技产业”。过去的5年时间里,大量艺术网站层出不穷,但很多都只不过是花枝招展的海报公司。但是,任何通过互联网建立的商业模式或投资行为都可能会引起艺术品市场的重大变革。

 

然而,大多数想要通过在线交易的方式成为行业领军力量的艺术网站都是在冒险。视觉艺术一旦委身于媒介,似乎只有对那些通过统计学确定投资目标的人有用,多少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但的确比传统的收藏模式更加宽泛。毕竟对于一些人来说,花上几百或几千块钱买一件真迹,远比那些“墙面装饰品”来的划算。

 

无一例外,这些企业都声称自己只吸引了眼球,赚了点吆喝。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些艺术网站是否能让习惯了移动生活的年轻人养成消费艺术品的习惯,仍然是个未知数。但是网站的投资者们却不惜重金,信心满满。

 

日前,笔者挑选了三家纽约的艺术网站进行比较,他们在取得低端艺术品市场份额方面有一些共同点。三家网站都具备精明干练的领导力,线上线下积极培养新藏家,坚持通俗易懂且大众化的当代艺术。

 

尽管没有各个公司详细的资产明细作为支撑,但都表现出极好的销售表现,新兴藏家的热情也日益高涨。因此仅就这些网站的运营方式和激烈竞争环境下的战略战术进行探讨。

 

20x200

 

掌舵人:学者、策展人、画廊主、企业家Jen Bekman

 

经营情况:该网站的口号是“将有思想的消费者打造成艺术品收藏家”。据Bekman表示,目前该公司已经获得至少290万美元的风投,2011年的业绩增长了70%,预计2012年其网站规模会翻一番。网站的主营业务是新兴艺术家及当代艺术教育普及。Bekman认为,“不投资艺术品的人要比买艺术品的多很多”。在她看来,这个企业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很多人知道去哪里买艺术品,但是没人尝试主动将艺术品推销给他们。Bekman同时表示,艺术网站的存在并不是要与画廊竞争。

 

ARTSPACE

 

掌舵人:前投资银行家Chris Vroom和前《糖果日报》首席运营官Catherine Levene

 

经营情况:在三家艺术网站中,Artspace是在中端市场里走的最远的。其线上代理的艺术品很多都是名家名作,例如翠西-艾敏、辛迪-舍曼、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等,价格能够达到25,000美元。Levene认为,名家真迹会是未来发展的主方向,而在这部分市场中,互联网无疑是开发国际客户最有效的途径。据Levene称,网站每月大概有8万个独立访客,这比普通画廊网站的流量高很多,而且颇有大举进军艺术博览会的趋势。用Vroom的话说:“电子商务是消费者舒适度和行为的进化。艺术市场并不处在科技前沿,人们能够通过网络购买汽车、珠宝和奢侈时装,艺术品为什么不行呢?”回归到关键问题上,“引导大众分流到艺术品市场的新兴领域”才是王道。不需要过多的智力投资,也不需要昂贵的开销,都令当代艺术如邻家女孩一样触手可及。因此,Artspace将重心放在为访客提供详实的艺术家和艺术品信息。

 

EXHIBITION A

 

掌舵人:前时装设计师Cynthia Rowley,其丈夫、画廊主Bill Powers,Rowley公司前业务总监Laura Martin

 

经营情况:Martin认为“我们专注于装饰艺术品市场,在我看来,这个市场潜力巨大。”对于喜爱当代艺术的20几岁年轻人来说,囊中羞涩是最大的鸿沟。其目标消费人群就定位在了25岁到45岁之间。

 


【编辑:张长收】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