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小学生欣赏《富春山居图》,难吗?不难
上好一堂美术欣赏课,难吗?有点儿难
欣赏课,为何成为老师的难题
一堆脏兮兮的沙土,可以变出什么花样?在一群二年级的孩子们手中,它或许,就是黄公望名作《富春山居图》里的山峦、树丛、云雾。
3月28-29日,京杭两地美术欣赏教学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在余杭实验小学举行。同一个主题——欣赏黄公望名作《富春山居图》,不同的构想——面对二年级至六年级不等的小学生,来自杭州、北京、深圳的多位一线美术骨干教师,有的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了黄公望的生平,有的用音乐,让他们感受文人笔墨的细腻、空远,还有的索性让孩子们跳进沙土中,用自己的双手,堆出山石起伏、树丛叠嶂、云卷云舒,观察生命的流动,体会自然之美。以往,“只闻老师讲,不见学生听”的美术欣赏课,变成了师生同乐的游乐场。
【不难在哪】不是欣赏笔墨,而是观察自然
选择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作为欣赏课的主题,只有45分钟时间,对于只有9岁、10岁的孩子而言,是否太难了?这次课程研讨的策划者之一、杭州市美术教研员李方却一点儿不担心。
“《富春山居图》是名作,去年又在台湾‘合璧’展出,不止是富阳的小朋友,全国的小朋友都应该了解:这幅名作究竟有名在哪里?”本身就是浙江富阳人的李方,对这幅描绘家乡山水的名作,知根知底。除了阅读各种名家对作品的评价,在网上看视频之外,她还在富阳古籍印刷厂陆续收集了各种《富春山居图》的仿真版、邮票等等相关物件。
她告诉记者,这次参与研讨的8堂美术欣赏课她前期都已经看过。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肯定欣赏不了作品,但是老师却可以先用故事的形式让他们产生兴趣。
“比如黄公望是怎样的人,无用师是怎样的人,串成一个故事。然后通过孩子自己动手用沙土堆成山的样子,让他们知道山的起伏、延绵、高低,培养他们观察自然的能力。对于低龄段孩子而言,他们不是去欣赏笔墨,而是去观察自然,这是能够做到的‘欣赏’。”
【难在哪里】不是老师的看法,而是学生的感受
“美术欣赏课很难上”——这在美术教师圈里,一直是一个公认的难题。李方告诉记者,虽然欣赏教学一直是国家级课题,但开课的老师却很少,有些学校一学期连一堂课都开不起来。记者也曾在小学美术欣赏课堂上看到,老师在台上用多媒体熟练地播放各种名家作品,极尽搞笑之所能,却没能吸引台下小朋友的半寸目光。睡觉的依旧,聊天的更多。
“美术教育最重要的两块内容,就是创造和欣赏。有的孩子往往能够出现一两次很新奇的创作,但如果没有欣赏,创造力很难持续。”李方对于欣赏课的缺失,也很担心。
上个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新标准正式发布。对于美术课程“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强调,是这次新课改中最突出的修改。而对于形式多变、富于创新精神的美术欣赏课而言,其在设计和体验的可塑性上,恰恰是体现新课改要求的最佳途径。可如今却成了限制老师们发挥的“心头痛”。
“美术欣赏课应该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根据美术批评的理念,欣赏课也应实现以读者、观众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拿这次《富春山居图》的例子来说,重要的不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是学生的感受和看法。”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著名美术教育专家侯令告诉记者,如今新课改颁布了,9月1日开学就要实施了,现在全国的老师都在培训和学习新课改的各种要求,这次教研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新课改对欣赏课如何上好,改变最多。比如画家的思想、情感,以及创造性劳动就要和老师的讲述结合起来。以前你是欣赏《富春山居图》,现在就要去了解黄公望被贬之后的心情,体悟一个人如何把人生感悟寄情山水。”侯令说。
【编辑:汤志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