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术史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路径 2012-04-05 10:50:52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李月林 点击:
中国美术的历史不应只是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还可以有着更为广阔的作用和意义。若能将其引入更多的课堂,使学生都可以有机会接受中国美术所散发的光辉润泽,这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普及来说,不失为一种极具战略性的现实选择。

中国美术的历史不应只是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还可以有着更为广阔的作用和意义。若能将其引入更多的课堂,使学生都可以有机会接受中国美术所散发的光辉润泽,这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普及来说,不失为一种极具战略性的现实选择。

 

中国美术史是中国历史学科中的一个部分,其作为大学美术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伴随着我国近代美术院校的建立而开始设置的,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事实上,美术专业的学生毕竟只是一个很小的范围,相对于国家素质教育战略和整个学生群体在传统文化方面的需求来说,也还是有着明显的局限性,或者说中国美术史的教学还可以有着更为广阔的作用和意义。若能把中国美术史教学引入更多的课堂,使学生都可以有机会接受中国美术史所散发的光辉润泽,这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普及来说,不失为一种极具战略性的现实举措,既底气充足,又睿智从容。

 

中国美术史的“内容”异常丰富多姿,不仅在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海内外艺术收藏机构等有着数目惊人的实物留存,而且在当代科学考古的努力下,许许多多的地下文物惊现于世,例如1928年安阳殷墟遗址的发掘、1972年至1974年马王堆汉墓的发掘、1974年秦始皇陵墓及其周围兵马俑的发现、1980年四川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等等。因此,不断充盈的中国美术史,处处彰显着华夏文明的伟大与厚重。

 

然而,无论是仰韶彩陶、三代青铜器、秦汉雕塑、石窟壁画、宋元山水、折枝花鸟,还是元代青花、明清故宫、江南园林、书法艺术、民间美术等,要想欣赏和解读其中的任何一件美术作品,似乎都要调动与其相关联的诸多文化史方面的资料。正如美国《艺术史丛书》的主编詹森所言:“一个问题向我们模糊的感受挑战,艺术作品本身不能告诉我们它自己的故事。要经过不断地探求,利用文化史上的各种资料,上至宗教,下至经济学的帮助,才能使它吐露消息。这不仅适用于遥远的过去,也适用于20世纪……”詹森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对于美术史中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深入解读,都需要诸多文化史方面的知识协助。正因为如此,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师在中国美术史的教学中,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来解读和分析美术现象、美术家和美术作品,在扩充学生文化视野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对自己祖国传统文化的积极认知和真诚热爱。

 

毫无疑问,在中国美术史丰富多姿的“内容”中,承载着古代中国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如果我们要解释仰韶彩陶在原始社会是如何产生的这一蒙眬问题,则会把眼光引向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作中那些有关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以及女娲的传说,因为陶器的产生是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而逐步出现的。如果我们要解读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艺术,那么就必须对周公制礼作乐、封邦建国与宗法制度等作出深入了解,因为礼乐的物化形式便是“器”,西周时代最重要的一部分美术作品便是作为礼乐制度的具体体现,用于祭祀和礼仪活动的青铜礼器和乐器。如果我们要想了解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那几乎是要通晓整个中国文明史了,因为汉字是书法的载体。一方面,我们先要了解汉字起源及其构造原理,另一方面,五体书法的演变历程是在汉字的实用和审美双重作用下逐渐完成的。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长河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再如我们想要观看敦煌壁画,那就需要我们既要了解佛教在古代印度的形成与发展,又要了解佛教传入中土以后的发展与变化;既要了解变文与变相的基本内涵和意义,又要了解与佛像画、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画、经变画等相关的经文典籍,这样才有可能对敦煌壁画中的内容与风格作出有效解读。

 

还有,诸如马王堆西汉墓葬及其帛画与两汉时期举孝廉、神仙方术之关联;王羲之《兰亭序》与魏晋新体、书法世族之关联;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与北宋城市规划、风俗人情以及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之关联;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与手卷形制、宣和画院之关联;郎世宁绘画风格与西学东渐之关联。凡此等等,无不说明了欣赏和解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所需要具备的文化知识,以及中国美术史“内容”中所承载和蕴涵的文化信息。中国美术史的魅力正是在于我们对美术作品审美享受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广阔领域里,既趣味悠然,又意义深长。用詹森的话说:“在这个知识逐渐专门化与分裂化的时代里,艺术史引起广大的兴趣,这该不会令人惊奇。”

 

事实上,中国美术史教学走入当代学生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而且还有着提高人文素养、爱我华夏传统、奠定完全人格的意义。美术作品对人的作用和意义是比较复杂的,往往取决于我们观众群的综合素质和艺术涵养。鲁迅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对于美术的目的与致用有着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一方面“美术可以表见文化。凡有美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维,故亦即国魂之现象;若精神递变,美术辄从之以转移”。另一方面,“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留学德国、出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和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认为,美的教育不是给学生以具体的人生方法,而是培养一种符合道德的理性条件,否则学生如何才能真正理解在一个新的时代里的幸福原则?由此来看,如若能在当今课堂里适当引入中国美术史课程,那将是一件高瞻远瞩、意义深远的重大策略。因为如此一来,不但可以提升当代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引领他们畅情游历于中国美术的历史天空,从根上升起对中华民族伟大艺术传统和辉煌文化的自豪感,奠定完全人格的基础。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