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克名作《呐喊》 1.199亿美元尖叫苏富比 2012-05-03 10:56:12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张天宇 点击:
纽约当地时间5月2日,全球瞩目的爱德华-蒙克传世名作《呐喊》上拍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现场竞争激烈,最终由一位神秘的电话买家以119,922,500美元的价格成交(含佣金),刷新毕加索保持的全球最高拍卖价格1.065亿美元。

 

苏富比拍卖的这件《呐喊》

 

成交额1.199亿美元!

  

纽约当地时间5月2日,全球瞩目的爱德华-蒙克传世名作《呐喊》上拍纽约苏富比拍卖行,现场竞争激烈,最终由一位神秘的电话买家以119,922,500美元的价格成交(含佣金),刷新毕加索保持的全球最高拍卖价格1.065亿美元。

  

富比,向公众展示《呐喊》

  

纽约当地时间5月2日,全球瞩目的爱德华-蒙克传世名作《呐喊》将上拍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估价高达8000万美元。此举备受关注,被认为是2012年最为重要的拍卖大事记之一。据报道,这幅画有望创造全球艺术品拍卖价格之最,打破两年前毕加索的《裸体,绿叶和半身像》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创造的1.065亿美元的拍卖成交纪录。

  

蒙克带来的《呐喊》风远不止这些。《呐喊》被称为现代艺术史上最令人感到不安的画。画面上极度恐惧焦虑的形象仿佛是一场精神灾难。1893年,蒙克开始着手创作该画,试图记录“灵魂的现代生活”,苦闷与孤独,不安与极端的悲观情绪充斥着内心。

  

不仅如此,《呐喊》被全世界的收藏大亨们疯狂追捧,甚至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史上最有艺术价值的图像”。时至今日,这幅闹鬼的黄昏终于令蒙克成为主流,而作为观者的我们也终于足够成熟到可以接受这种“呐喊”。从前,人们似乎对于这种表现人性崩溃的艺术作品刻意回避,而睡莲和向日葵的时代已经过去,蒙克作品中这种令人眩晕的杂乱与夸张的空虚表现已然成为人类面对艰难时刻的内心试金石。

  

如今要卖画的挪威商人彼得-奥尔森(Petter Olsen)从小在《呐喊》的陪伴下长大。“这幅画一直挂在我们家的墙上,在那个角落里,父母一直向我解释,这幅画有多么的重要。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以为画中的人是一个有着金黄色秀发的女子,身后是美丽的日落时分。在蒙克其他的画作中我看出了一点端倪。二十几岁的时候,我读了一些关于蒙克的书籍,也走访了他在Aasgaardstrand的家。那时,我才终于理解蒙克的艺术传达出来的含义。”

  

如今,在苏富比伦敦的会议室中,布满了达明-赫斯特的那些浮躁的画作,而蒙克的作品就在楼下向公众展示。显然,前者那肿光鲜靓丽的装饰感与蒙克对于精神人性的探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次上拍的版本非常珍贵,可以追溯到1895年,且是目前唯一一个由私人珍藏的版本,因此拍卖行对于悬挂《呐喊》的展厅布控了顶级的安保措施。蒙克一共创作了4个版本的《呐喊》;其中两幅在奥斯陆的博物馆被盗,后被追回。

  

对于靠卖画为生的拍卖行来说,以向公众展示《呐喊》的做法的确比公共画廊等机构更加有优势,叫好又叫座。苏富比高级专家Philip Hook用“半教堂半夜店的气氛”描述《呐喊》的展厅,足见蒙克的作品有多么的震撼人心。即将上拍的版本从未在英国或美国公开露脸,几十年前,也只是在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短暂逗留过。

  

另外,这个版本的《呐喊》最富争议的一点是:这是唯一一个配有画家诗作的一幅,是蒙克亲手写上的,与整个画面的观感一致。

  

“我与两个伙伴行走在路上,太阳在下沉,天空变得血红,我有一点点的悲伤,驻足,静止,死一样的疲惫,海湾与城市,浸在血红的火舌里,我的朋友们还在行进,我落后了,恐惧带来的颤抖,我感受到了内心莫名的惊恐与呐喊。EM(爱德华-蒙克)”。

  

奥尔森家族,“呐喊”的私人藏家

  

现年64岁的奥尔森称,小的时候,并没有太在意这些话,“但就是最近,我突然理解了究竟什么是‘呐喊’,也就是从前父母向我解释过的那些‘焦虑’与‘发自内心的巨大恐惧与呐喊’。蒙克亲手写在画布上的这些诗句,好像他早就已经预料到了人类内心必然要承受的一些人性”。

  

其实,《呐喊》这幅画本身就预示了要遭受的动荡历史。早年,奥尔森的祖父创立了弗瑞德-奥尔森船运公司,1937年,奥尔森的父亲托马斯从一位斯堪的纳维亚商人那里购得了这幅《呐喊》。19世纪20年代开始,托马斯就成了蒙克的密友与赞助人。彼得-奥尔森回忆道:“我的父亲在Hvitsten学习航海,那时蒙克在当地小有名气,经常在海边画裸男裸女。在他画画的地方,总是会有一些年轻的船员经历翻船的事故,蒙克总会表达哀悼。”

  

“1932年,蒙克为我母亲Henriette画了一幅肖像。之后,他就和我们家走的很近了,他们经常会探讨艺术,政治,并始终保持联系。后来,蒙克的作品被纳粹党盯上,德国所有的博物馆都将蒙克的作品毁掉了。1937年,我父亲与德国政府协商,抢救了他的74幅作品。”

  

当时,《呐喊》不在被抢救的画作中,奥尔森家族的私人藏品中有35幅蒙克的作品,在战争期间被家人藏在挪威中心的一个干草棚里,战争结束后,这些作品才重见天日。

  

“王室和政府要员在躲避德国人期间,在我们家旁边的农场短暂逗留,这些作品才得以保留下来,直到1945年纳粹失败后,《呐喊》一直被藏在那里。为了表达对于英国的感谢,托马斯-奥尔森将蒙克最为著名的作品‘The Sick Child’赠给了泰特画廊。”

  

2001年,彼得-奥尔森与其兄弟弗雷德因其母亲的遗产问题对簿公堂,之后彼得依法继承了名作《呐喊》。(弗雷德-奥尔森继承的蒙克作品于2006年在伦敦苏富比被拍卖,共拍得1700万英镑)除了这些名画,彼得继承了其父亲的遗志:将蒙克的作品及艺术发扬光大。彼得还将蒙克位于Hvitsten的房产收购,并计划将其改造为一个博物馆以此纪念蒙克,而此次《呐喊》的拍卖所得将用于博物馆的建造。

  

一个“最常被消费被衍生”的画作

  

《呐喊》的出身极具戏剧性,在美学的感官上也充满了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当代艺术的某种气质。飞利浦-胡克(Philip Hook)在拍卖图录中曾给予了这幅作品超高的评价:继梦娜丽莎之后,世界上最为大众熟知的艺术品。“《呐喊》火了成千上万的心理医生,极端的具象恐惧感,焦虑与分裂,否定情绪反应的象征。”

  

今年3月末,苏富比拍卖行上拍了安迪-沃霍尔的一幅丝网版画《呐喊(后蒙克)》,成交价格超过了30万英镑。沃霍尔,是一个没有买家会拒绝的艺术家,而这幅卖了30万英镑的版画也仅仅是蒙克原作的一个翻版而已。

  

如今,以《呐喊》为原型的马克杯、茶巾、T恤遍布了大街小巷。童星麦考利-库尔金长大嘴巴的“呐喊”形象也家喻户晓。恐怖教父韦斯-克雷文的《尖叫》系列电影也是根据蒙克的《呐喊》为创作初衷。

  

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部的负责人西蒙-肖恩认为,在我们这个视觉影像混杂的时代,《呐喊》的形象已经自然而然的成为最常被消费被衍生的目标。“蒙克很智慧,因为他从不解释他要表达的内容有多恐怖。这个经典的形象能够给你很大的空间去思考,无论你是怎样认为的,都有它的道理。《呐喊》的形象是无法遗忘、充满力量的。如果你看过蒙娜丽莎,眼睛所看到的与心中所感受到的是一致的。但《呐喊》,人们永远觉得没有准备好,它的力量足以撼动人心,永不磨灭。”

  

如今的社会,与从前截然不同:节奏更快,更加多元化,更加容易令人失去方向感。《呐喊》完全涵盖了现代人类的各种焦虑与恐惧。肖恩说道:“蒙克可能在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就感受到了这种多元的恐惧,但是我们聚焦到了蒙克身上,因为我们心中都有各自的‘呐喊’,而所有的负面情绪都集中在了蒙克的这一幅画中。”

  

胡克称,《呐喊》带给人们内心的共鸣足以让它成为最珍贵的艺术品,也足以改变艺术市场的未来方向。苏富比拍卖行根据近年来顶级艺术品拍卖的成交纪录确定了《呐喊》的最高估价:毕加索和贾科梅蒂的“L’Homme qui Marche I”,保罗-塞尚的“玩纸牌的人”曾以2.5亿美元的价格成交,波洛克的“No 5, 1948”据说也拍到了1.4亿美元。

  

2008年11月,蒙克的作品“Vampire”(吸血鬼)以382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而当时的艺术市场正处于雷曼兄弟垮台之后的低迷时期。尽管市场这个东西很难有人能准确预料,但事实证明,蒙克的市场行情足够强势。现在,很多主流画廊都争相举办爱德华-蒙克的作品展览:位于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The Modern Eye画廊,富兰克福的席尔恩艺术馆,以及六月要在泰特画廊举办的展览。

  

同时,胡克也不否认,目前对于该作品成交价格的一些臆测对于《呐喊》的最终价格有一定影响。“很多非常有意向的买家不能正式通过这种途径竞拍该画,对于目前的艺术市场,这是一块谁都想得到的大蛋糕。”

  

奥尔森谈及即将“失去”这幅画的感受时说:“《呐喊》实在是太重要了,应该有更多的人看到它。当然,也存在它丢失的危险,但这也是私人藏家向重大展览借展作品的一个实际现象。”他希望通过拍卖会的宣传,能够让公众更加关注这幅伟大的作品。

 

 


【编辑:易小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