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包含真理?不论哪一种政见,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他所需要的理由。我们的中国古代史,便是从远古到1840年的历史记录,并且记录的仅仅是历史的大致轮廓。学习本课的目的,就是使大家掌握中国古代史的系统知 识,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古代历史的具体问题,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学会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的理论和方法。了解整体事实,寻找 它的真实确切的根据;理解事实,寻找发展进步的规律。中国几千年来的时代与历史,不是仁爱的历史,而是自私的历史。先文王也曾私下开疆扩国,使己三分天下有其二,牧野一战统天下;《马关条约》的内容体现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是指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资本输出已取代商品输出成为经济侵略的主要形 式,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门户开放”政策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政策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的步骤。《马 关条约》关于“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的真实含义是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商汤虽是夏之部落,却举兵讨伐,取而代之;自由的历史就是反抗的历史,是限制政府权力而不是加强它的历史。春秋五霸,各自从周天子手中得候立国,又战乱不止,人人欲代周天子号令天下;战国七雄,秉承霸旨,纷纷扰扰,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 完全确立,主要是指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主要是指它没有区别列强侵略与外来的近代文明。通过史学,我们可以与最辉煌时代的伟大心灵唔谈。为取周而自相残杀,为秦立而纵横驰骋;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依据是从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兴中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 主要是因为它首先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 的要求。清政府“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主要是因为它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权力。
1911年,辛亥革命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主要是因为 立宪派、旧官僚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我们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主要理由是它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只有伟人才可以谱写历史。唐高祖以反臣身份谋取权势,以忠臣身份逼帝退位;宋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历史,就是人类的生活并为其名物的文化。文人画家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必须诗、书、画、印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在题材上多为山水、花鸟以及梅兰竹菊一类,他们强调气韵和笔情墨趣,多为抒发“性灵”之作,标举“士气”、“逸品”,注重意境的缔造。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文明延续至今的国家,中国有着从古至今不中断的历史记载,中国的古代文化被称为史官文化。关于历史定义的杂释与理解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只有充分的纪录,不算历史的真实,必须有充分的解释,才算是历史的真实。历史的真实,也是暂时的,要时时变动的,时时变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历史的真实,有二种意义,一是说,曾经经历过的事的记录是正确的,二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释是正确的。前者变动比较小,后者则是时时变动的,因此 历史是古老的而又是年轻的。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府终于不得不采取措施来适应时代的急剧变化,在日本向大唐帝国派出遣唐使后约1000年,清政府有史以来向日本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辛亥革命前后,留学日本的李叔同最先在中国教授油画,早于李叔同而赴美国学油画的李铁夫受教于著名画家J.S.萨金特,可以说是最早熟练掌握了油画技巧的中国画家。以后,陆续赴外国学习或考察西画的,有李毅士、吴法鼎、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潘玉良、周碧初、张弦、王悦之、陈抱一、关良、庞薰琴、颜文梁、常书鸿、吴大羽、张充仁、吕斯百、唐一禾、卫天霖、倪贻德、吴作人等。至40年代,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樑、潘玉良、刘海粟、刘开渠、吴冠中、李风白还有吴冠中、赵无极等赴法国,何香凝留日,留苏学美术的学生,到1962年共有罗工柳、李天祥、林岗、萧锋、全山石、邓澍、郭绍纲、冯真、张华清、徐明华、苏高礼、李骏等在早期留学生名单中,能够见诸记载的、系统学习西方绘画艺术的年轻人有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和李叔同等。作为中国第一批主动走出国门、有意识地学习吸收西方油画语言体系的艺术先行者,他们已经毫无争议地进入到中国近现代油画史和美术史的坐标中。尽管李铁夫被认为是最早留学国外并在艺术方面卓有成效的艺术家,但是他在艺术史上的位置具有更多的象征性。李铁夫在纽约美术学院的同学冯钢百有着在美国和法国留学的经历,不过他和此时的一些其他画家一样,更多地是担负起了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国美术教育或者革命活动的角色。譬如文献记载的李毅士的作品数量微乎其微,这与他多才多艺而又身兼数职而无暇进行绘画创作不无关系。具有传奇色彩的李叔同更是精通诗词、篆刻、书法、音乐、油画等各个艺术门类,1910年,他携日本妻子回国,不但组织文化团体,编辑诸如《太平洋画报》、《文学杂志》等杂志,还投入了大量精力在美术和音乐教育上。才能和兴趣的多样化,时间和精力上的限制都使得李叔同在回国之后作品极少,画家在日本所创作的大量油画虽然被带回国内,却不幸毁于历史动乱。由此可以看出,民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画家虽然具有开创性意义、也有深厚的功底和突出成就,但却过多分身于美术教育和其他艺术门类及社会活动,因此在绘画面貌和作品数量上不够突出和丰富。这与后来留法画家有着很大不同。
任何人都可以创造历史因为人类的生活并为其名物的文化,是进步的、发展的、常常变动的,所以换一句话说,历史就是社会的变革。历史与社会,只是观察的方面不同罢了。五代十国纷至沓来,扰打得昏天地暗,无一人名垂千史唯有总体的历史才是真历史。一滴水可以发现世界,但一个世界决不只是一滴水。由此可知,历史 有客观的历史和书写的历史之别,我们要研究历史,要充分利用人们书写的历史记录资料,去研究人类历史活动的本身。历史是凝固了的现实,现实是活动着的历史,人类历史活动本身有实在的事实,有历史的事实。实在的事实是一往而不复返,不能再现,但我们对那个事实的 解释,是生动无已的,随时变迁的,这样就成了历史的事实。所谓历史的事实,便是解释中的事实,解释是活动的,是含有进步性的,所以历史的事实也是活的,含有进步性的。历史不只是记载过去事实的记录,也不是只记录过去的政治事实的记录。历史是亘过去、现在、未来的整个全人类生活。换句话说,历史是社会的变革,再换句话说,历史是不断发展中的人生及其产物的文化。那些只记过去事实的记录,必欲称之为历史,只能称为记述历史,但并不是生活的历史。历史,是人类群体的记 忆和回忆,是民族的记忆。历史是抽象的,需要有想象力才能理解。中国悠久的艺术历史,自从原始岩画和彩陶画和战国时期的帛画,奠定了后世中国艺术的基础。中国社会分裂的急剧变化和某些时期的稳定统一,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中国艺术的本土历史性和人文性升沉久远流长。
行文至此,酒早已醒,飞机马上要降落肯尼迪机场,就此搁笔。
【编辑:王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