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附庸于主流价值观的艺术很可怜 2012-05-09 11:03:13 来源:搜狐艺术 点击:
1958年出生于昆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在北京。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画廊、以及私人收藏。

张晓刚1958年出生于昆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在北京。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画廊、以及私人收藏。

 

艺术从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记者:您认为艺术家的创作,为社会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它的价值在哪里?

 

张晓刚:艺术从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艺术最多解决艺术家自己的一点问题。如果它成了商品,它可以帮助家人生活过的好一点。如果它成为不了商品,它什么都不是。如果它成了精神产品,它开始被人接受,能够展览,它可能有一些教育的功能,或者是有一种心灵上沟通、精神上互相的交流,可能有这样一些作用。但是很难有什么直接的作用。艺术改变不了生活,改变不了社会的,我从来没有觉得艺术有那么大的功能。所以过去我们的艺术很惨,成为工具。好象一个原子弹一样,你可以用这个作为一个武器去打击敌人,我觉得就是把他的功能给夸大了,艺术没有那么大的功能,艺术是和人的精神和灵魂、心灵发生关系的一种媒介。而这个媒介,你没有它也一样可以活的很好,事实就是这样的,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不知道艺术是什么,但他会活的很幸福。你到了一定的层次了,你知道艺术是什么的时候,它就成为像毒药一样,你一旦爱上了艺术,你就离不开它。它的作用是这样的。如果说它对社会有什么用的话,那就是"毒药"的作用。但是我这个"毒药"是打引号的。文化艺术对人产生的影响就是这样。你感觉不到它的直接的作用,但是它会在你身上扎下根,会影响你的思考、判断力。

 

记者:艺术最怕成为某种权利象征等等。如果将艺术和权利放在一起的,您是怎么看的,譬如艺术界都对"艺术权力榜"进行讨论?

 

张晓刚: 艺术和权利,它好像象征着地位、贡献。权利我们可以理解为掌握权利的人,而不是说给了你这个权利。是他颁发这个奖给了你这个感觉。他们希望能够拥有这样一个权利。这个权利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让这些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获得应有的荣誉,因为国家不会来给你颁发这个奖。艺术财经他们希望能够坚持下来办法这个奖。另一方面,当你在文化上做出了贡献以后,你就拥有了话语权。这也是一种权利。字面上理解的是这个意思。

 

记者:您觉得艺术应该标榜什么?是自由精神、自由性?

 

张晓刚: 可能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不一样。就像我们刚才谈到的,有的人觉得艺术是一种权利,他可以,甚至艺术是一种工具,有的认为艺术是可以改变社会的一种方式。现在艺术可以和资本结合形成一种权利。也体现了艺术的可怜,每个时代总会跟那个时代发生某种关系,这种关系都是附属的。如果你与某个东西结合在一起,好像你的作用就没有了。比如说你在文革时期必须和政治发生关系,你才有艺术相应的地位,才有你的价值。如果你跟政治不发生关系,你的艺术就是毒草。到了今天,好像必须得跟资本挂钩,不与资本挂钩,你的艺术就是一个垃圾,你什么都不是。但是一旦和资本挂钩,你就成了奢侈品。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艺术是挺可怜的。它每一个时期都是在附庸于一个主流价值观的下面。它不能形成一个主流的价值。你如果说艺术要标榜什么,我作为一个艺术家要谈标榜什么,我觉得艺术应该是独立的。我觉得艺术的独立的价值是不应该被其他的价值去垄断的。这也是我一直比较追求的艺术的价值。首先它应该是独立的、自由的。

 

钱买不到文化的尊严

 

记者:中国的GDP、军事各方面在世界上已经引起世界关注,但在文化中的很多方面,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相对来说比较少,您如何看待当下经济高速发展与文化艺术发展中的落差?

 

张晓刚: 我很难形容这个差别。一个很有钱的一个家庭里,他们可能不懂得怎么穿,不懂得怎么吃,钱也不知道怎么花。所以中国人现在在国外狂买一些名牌,西方人一边很高兴的把中国人的钱赚了,一边还骂你,看不起你。这不是他嫉妒你的钱有多少。当中国人去消费这是很高兴的事,而他们认为你没有文化,就不会尊重你。一个民族,如果文化发展、以及文化相关设施档次比较低,花再多的钱是买不到尊严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尊严,在冷战时期是靠核武器来支撑,在今天在和平年代则是靠文化,如果你的国家没有这个素养,你自己对文化都没有起码的尊重的态度,没有自己的推广,要赢得别人的尊重,很困难。

 

记者:当下中国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多人对奢侈的概念发生了转变,对概念的偏差,是不自信的表现?

 

张晓刚: 很遗憾。中国本来是很有文化的一个民族。文化传统延续下来,到今天同样是有辉煌的。但是文化素质很低下的表现等等,我也不知道它的原因是什么。但我认为与教育还是有关系。60岁左右的人,他们是与共和国教育一起成长的一代,在他们的教育里是没有关于毕加索的概念。本来中国人有钱了是好事,大家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挺好的。而且经济给中国人的确带来了很大的自信。但是,经济怎样能为自己的民族、国家能够增添更多的文化价值,而不是说满足有钱那种简单的欲望。中国人本来是有文化的,但是教育上没有很看重这一点。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到上大学,包括学美术的人,如果不进入美院,他对美术的知识几乎等于零。所有的关于艺术的知识都集中在艺术院校里面。所以有人说,我们很多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在美学、艺术方面的教育相当于幼儿园的级别。这样的情况下你怎么去谈我收藏了毕加索就是我的荣誉或者怎么样。这个很难。

 

艺术和人的关系就像奢侈品

 

记者:您认为奢侈的真正精神是什么?

 

张晓刚: 奢侈原来在我们以前的心目中都是资产阶级的玩物,是贬义词。时代变化了,现在,觉得它是很精贵的概念,艺术品肯定是奢侈品,不会给你带来直接的物质的享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所以它被归为奢侈品。但我觉得艺术又不是奢侈品,从物质层面上来讲,它是属于奢侈品。但是从精神层面来讲,它是生活里面不可缺少的环境,应该是日常用品,在你的精神领域里。这一点西方比我们做的彻底,博物馆中有一个功能就是教育的功能。中国学生从小到大满脑子都是应试的想法,把考试应付过去就毕业了,在这样一个教育环境里面,艺术和人的关系,自然而然变成一种很奢侈品。这个奢侈品的概念在中国人的理解中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不太了解它是什么,它很神秘,你用奢侈品可以把文化让人费解的东西给涵盖掉,奢侈品不一定要懂它,你只要知道它的价值就行。

 

 


【编辑:陈耀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