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吉安:手工性,当代工笔的另一个维度 2012-05-10 13:59:41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点击:
2012年4月20日,“三矾九染——2012中国当代工笔画提名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举办。展览选取了十六位具有代表性的“新工笔”艺术家,旨在从繁琐的中国工笔画“三矾九染”古老传统中一窥当代观念的穿越。

姜吉安作品

姜吉安作品

 

2012年4月20日,“三矾九染——2012中国当代工笔画提名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举办。展览选取了十六位具有代表性的“新工笔”艺术家,旨在从繁琐的中国工笔画“三矾九染”古老传统中一窥当代观念的穿越。

 

2005年前后,“新工笔”力量逐渐汇聚,由此蔓延成一种柔和却可观的力量。本次参展艺术家虽来自不同的地域,年龄尚有参差,艺术理想也不完全一致,但他们皆为这种传统技艺的传承者。

 

这些艺术家带着怎样的艺术背景进入“新工笔”创作?他们如何定义自己的文化身份?他们如何看待当下“新工笔”绘画的价值?带着诸多问题,99艺术网上海站记者专访参展艺术家之一姜吉安。

 

姜吉安如是说——当代工笔画的方向之一,是针对中国画自身问题不断展开的观念反思,可以说这是在视觉感性层面解决中国前现代问题的一个有效路线,之前的展览多强调这个角度。此次“三矾九染”展览主题,强调了当代工笔的另一个维度,即艺术的手工性。 艺术家对“手工性”的自觉,意味着一个自主劳动身体的显现,是抵抗资本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异化劳动的途径之一。当然最终还是会被纳入资本全球化这个所谓的历史终结者的系统之中,这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不做作品。

 

未加反思的“再现、意向抒情、形式审美”,是中国艺术界存在的比较典型的一些美学滥调,这些套路甚至可以说是前现代的,也是30年来中国艺术中的庸俗社会学和小资艺术的意识形态背景。当代工笔主动抛弃了这些套路,在不回避任何思想资源的开放状态下,积极强调方法论的重组与建构,并探索文化政治层面的有效性。

 

实际上,在艺术无所不可的当代状态下,无论绢本、宣纸、毛笔,还是装置、影像、行为、新媒体,哪个都不是唯一正确的。媒介无所谓新旧,就像一块原始社会的石头,参与当代艺术的表达完全没有问题。所以只能说,任何媒介均平等。评价一种媒介使用的好还是不好,我想唯一条件应该是媒介的选择与表达的关联性有多大,是否非此不可。另外我也觉得,由于绢本、宣纸、毛笔这些媒介,处于中国大众的审美意识形态结构之中,艺术家修改这些媒介的使用方法,就会联动这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结构变形,在这个角度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另外,如果说要针对中国画自身问题,那么绢本、宣纸、毛笔就更是不可替代的。

 

杭春晓先生提的“新工笔”,我想更多地应该是指一种方法论层面的变化。其实这些名称是任何艺术家都可以用的,并不专属于某些艺术家,因此名称不重要,也不能代表什么。叫“当代艺术”的不一定当代,叫“艺术”的不一定保守,还是需要面对具体的作品才能知道艺术家在做什么。
 

 

【相关阅读】

陈子:传统工笔画提供给我们的可能性非常大

高茜:新工笔“观念先行”并未以损失传统技艺为代价

张见:“新工笔”是在时空上勾联传统的当代独特品种

杭春晖:“新工笔”象温开水,包含着热度

三矾九染——2012中国当代工笔画提名展


【编辑:陈耀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