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艺术计划:美术馆线上大集合 2012-05-19 16:58:04 来源: 经济观察报 作者:王隽 点击:
“Google艺术计划”是与世界各地博物馆合作,利用Google街景技术拍摄博物馆内部实景,并且以超高解析像拍摄馆内历史名画,供全球网民欣赏的一项服务。“艺术计划”网站很好地展示了来自各种文化与文明的创作,其中包括巴西的街头涂鸦、伊斯兰装饰艺术,以及非洲古代岩画等。

当今年4月在巴黎举办新闻发布会,公布线上博物馆数量增加到151个、涵盖的国家和地区达40个、艺术品数量超过3万件时,“Google艺术计划”就比去年2月初上线时引起了更大的关注。“Google艺术计划”是与世界各地博物馆合作,利用Google街景技术拍摄博物馆内部实景,并且以超高解析像拍摄馆内历史名画,供全球网民欣赏的一项服务。“艺术计划”网站很好地展示了来自各种文化与文明的创作,其中包括巴西的街头涂鸦、伊斯兰装饰艺术,以及非洲古代岩画等。

 

用户列出了它的几大优点:“街景小推车让你看360度的美术馆,观看感受相当于裸眼3D,也和自己走进美术馆差不多”;“艺术品图片分辨率特别高,可以不停地放大——甚至能看到比美术馆里还细节的部分,比如人物身后水面上的纹路”;“可以收藏,评论,分享,相当于艺术品名作点评网”。

 

整个计划堪称艺术爱好者的福音。这也是计划的项目负责人Amit Sood与他的同事们所希望的。“我们利用20%的时间启动了该项目,采用了Picasa、App Engine和街景等Google产品技术,并与世界各地艺术机构的合作,经历了一年半的时间后,第1版‘艺术计划’于2011年2月1日正式发布。后来,小组原班人马中有一部分人继续从事这一项目,此外Google其他优秀工程师和来自博物馆的专家也加入了进来,并得到了Google文化研究所的资助。于是我们获得了今年4月发布的这个成果,网站访问人数超过2000多万,创建了超过18万个人博物馆。”

 

在这2000多万的访问量里,大部分来自艺术爱好者,Amit Sood根据统计而来的结果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受惠的还有规划旅游的人、研究教育机构以及其他博物馆与文化机构。”

 

在业已上线的151家艺术机构中,有诸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敦国家画廊、梵高博物馆等国际一流的博物馆,也有新近成立的规模不大的艺术中心,甚至还纳入了一家美国的摇滚博物馆。看起来艺术计划并不会一味地追求“国家级”,Amit Sood的回答证实了这一点:“我们希望能在艺术计划中加入更多的艺术品,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如果有艺术机构对艺术计划感兴趣,可以与我们联系。有几点需先说明:首先,Google并没有计划通过这一项目来盈利;其次,Google并没有为博物馆和艺术机构的参与支付费用,因为参与的艺术机构和Google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运用先进的科技,让艺术尽可能广泛和便捷地被更多的人了解。Google会和众多博物馆沟通合作意向,有意者也可与我们联系。在达成合作协议后,合作伙伴负责挑选内容与艺术作品,Google负责提供技术支持,通过Google的各类技术进行艺术品的室内拍摄和上线工作。‘艺术计划’未来的发展除了将触角延伸到更多国家和博物馆外,同时也考虑增设‘实验专区’,演示艺术家们如何使用新兴科技展现他们的艺术品。”

 

在整个合作过程里,Amit Sood认为最困难的是拍摄部分。因为博物馆给予作品的照射光线多有不同,这对拍摄有最大的影响。摄影师必须根据每个博物馆甚至每件作品的具体灯光情况来调整角度,或者在作品四周增补光线,“每一幅经典作品的拍摄都很费时,是一项耗时的工作。不过最终,我们克服了这些困难,在最大程度上为用户呈现出好的视觉效果。”

 

正是让Google团队费尽心力完成的“视觉效果”,在一片赞誉声中也有质疑。中央美术学院曾有教授表示:“用70亿像素看世界名画,其实是个特别没必要的行为。这跟趴在美女脸上看雀斑,或者煤老板嫌湾流商务机太小其实没区别的。”我们理解教授所言,超常规地放大一幅作品并不会对理解作品、欣赏作品带来多大的帮助,看清楚一小块色块或者纹理,对整幅作品来说,可能是个毫无意义的举动。换句话说,尺幅对于作品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这才是为什么人们要走进美术馆的原因。

 

Google的态度也很明确:“艺术计划旨在激励更多的人来发掘他们对艺术的热情,从而走进博物馆,去亲身体验那些艺术作品带所来的震撼。”这其实也是许多美术馆负责人希望获得的结果,他们目前仍相信Google艺术计划会让人们对艺术品有一个直观、表层的认知后,激发起前往美术馆的冲动。

 

目前有中国内地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四家加入,数量是欧美国家的零头。就在中国内地的唯一代表UCCA助理馆长尤洋在巴黎参加发布会时体会到“边缘感”不久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馆长王横生拒绝了与Google的合作。

 

王横生的理由很简单,版权。他很担心这些超高像素的艺术品被放上网后,不能保证日后有侵权的危险。在此前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王横生曾说:“他们(Google)说东西放在网上一般是没办法复制,但是它旗下网站都可以用,挺不可控的。”因为王横生早先就为美术馆做了数字化的网络平台,所以在Google的相关工作人员给他演示网页内容时,他并不是非常满意,“在单项内容上,没什么太惊人的。”

 

王馆长所说的这一点,大约大英博物馆等早已完成数字化的博物馆,都会体察到。如果你去大英博物馆的网站,就能明白,数字化美术馆的标准该是什么样。除了艺术品的图片,所有的服务信息一应俱全,可以转换成多个国家的母语,中文页面的翻译通畅,信息含量与英文页面对等,甚至帮助旅行者按照旅行时间的长短制定了三五种导览计划——也许拥有这样一个网站的博物馆就不会对Google的艺术计划感到迫切的需要。

 

但是,对中国的大多数博物馆来说,目前都做不到这一点,即便技术上达到了,也不可能拥有2000万的点击量。所以,王馆长也同意国内的美术馆要建自己的平台,也要有国际平台,只是目前还摸不清游戏规则,不太敢冒险。

 

那边厢,Google要把文化艺术作品数字化的脚步一直在往前走。在文化研究所的资助下,Google正在制作关于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的高清晰图像,将南非著名政治家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档案数字化,还在创作18世纪法国城市的三维模型。Amit Sood说,他们所做的无非是完成Google的使命: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

 

【相关资讯】

“Google艺术计划”触地中国

Google拓网上博物馆 卢浮宫未参与

谷歌艺术项目第二轮开启 新增40个国家134家博物馆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