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织绣市场一瞥:绣色可餐 2012-07-25 15:31:51 来源:《收藏》杂志 作者:朱有仪 点击:
在较之以往更为风起云涌的2011年中国拍坛,台湾知名歌手张信哲的首次个人收藏专场“华彩霓裳——张信哲先生珍藏清代织绣”亮相北京永乐春拍。

织绣收藏 帷幕早已拉开

 

在较之以往更为风起云涌的2011年中国拍坛,台湾知名歌手张信哲的首次个人收藏专场“华彩霓裳——张信哲先生珍藏清代织绣”亮相北京永乐春拍。近80件其个藏清代宫廷织绣藏品现身,精美的藏品加上名人效应,给市场带来了一阵兴奋。据张信哲回忆,他的外曾祖母出生于1890年,张信哲是家中的长孙,老人家一直非常疼爱他。老人家仙逝之后,张信哲在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了一批非常漂亮的织绣衣物。这并不是老人平时穿戴的家常衣装,而是在结婚或重要场合才会穿戴的礼服。于是,这些礼服就成为张信哲第一批织绣收藏品。后来,有了名气与充盈的收入,使他更有兴趣和实力将此收藏慢慢扩大。

 

织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是在绸缎、布帛等材料上,用丝、绒、棉等各种彩线,凭借一根细小钢针,构成各种优美图像、花纹或文字的伟大艺术。“织绣”二字中“织”,就是通过经纬线的各种交织变化而成的丝棉织物,通常所说的“绫罗绸缎”就是各种不同的丝织物,其中以缂丝最为珍贵。“绣”就是“刺绣”,俗称“绣花”,是在织物上的一种再创作,按设计要求,以针引线,进行穿刺,通过运针绣线组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

 

在中国,织绣至少有两三千年历史。据考古资料表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丝织品。湖北和湖南古墓中出土的战国和汉代绣品的织造水平已经很高了。而到了唐代,刺绣工艺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针法,其表现形式也从单纯的服装走向了具有欣赏价值的画幅。明清两代绣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民间出现了很多地方绣种,如顾绣、鲁绣、湘绣、京绣、粤绣、苏绣、蜀绣等,而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又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享有盛誉。

 

织绣在海外市场早已是较为成熟的收藏门类,有专门从事收藏、经营的单位或个人。中国的绣品市场开放较晚。绣品交易行情大致出现在1994年前后,早期涉足者主要是港台地区及海外的一些藏家。织绣品真正走上内地拍场则是在1996年以后。翻查历年拍卖记录不难发现,20世纪90年代末期,拍场上成交的织绣精品价格已在100万~200万元。1999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清乾隆时期的御制缂丝刺绣无量寿佛像以225.77万元成交。同年,北京市场也出现了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织绣品。

 

2001年底,中贸圣佳推出清乾隆年间《御制御笔十全记》缂丝手卷。该缂丝手卷曾被末代皇帝溥仪钤玺并携带出宫,之后被海外藏家购得。此藏品回流后并未引起重视,当时以120万元开槌,后以352万元的价格成交;2002年6月,在北京翰海春拍古代书画专场上,备受收藏家瞩目的北宋米芾题《长春图》缂丝手卷因其绝对的稀缺性,终以792万元拍出,创下当时缂丝拍卖的世界纪录,但与专家估价的1000万元还有相当的差距,当时很多藏家都认为“卖少了”。

 

步入2004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全面走强,织绣艺术品行情也势不可挡,诞生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的纪录。1月12日,北京翰海推出的元管道昇《针绣十八尊者册》以1980万元创造了那时中国刺绣的拍卖纪录。4月26日,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清乾隆刺绣十二章纹龙袍”估价仅为数万元,成交价却达174.6万元。5月17日,嘉德春拍推出的《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以3575万元的价格,又再度刷新当时缂丝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6月28日的北京翰海春拍中,一幅清乾隆黄地编银丝毯以35.2万元成交。市场专家表示,2004年绣品在拍场的全面爆发,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过十多年市场培育的结果,根基很扎实。

 

2005年春季,中国嘉德(微博)举办的“锦绣绚丽巧天工——耕织堂藏中国丝织艺术品”专场拍卖会共推出203件拍品,总成交额为4437.84万元,成交率高达91.1%。其中8件拍品的成交价超过百万元,4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当中的元代缂丝祥龙吐珠图扇面以85.8万元成交;元代“编绣花朵纹饰片”的成交价为5.5万元;明代《韩希孟花鸟册页》、清代沈寿绣《双骏图》分别以165万元和71.5万元成交。此后的2006年,中国织绣品在香港佳士得和香港苏富比(微博)拍卖成交的前三名拍品的价格皆超过千万元。其中“清乾隆御制镶珠黄缎十二章纹龙袍”以1526.72万元成交,创下当时龙袍拍卖的世界纪录。

 

时至2008年1月6日,北京文久国际拍卖会上,一件“乾隆缂丝梵字陀罗尼黄经衾”更是以7205万元的天价成交,显示出织绣珍品巨大的升值潜力。到了2011年,除了北京永乐推出了“张信哲先生珍藏清代织绣”专场,各大拍行如北京保利、中国嘉德、中贸圣佳、北京匡时(微博)都推出了织绣拍品。题材包括:屏风、龙袍、挂屏、床围等,拍品的类型已经相当丰富。过去,人们只把织绣品当作生活用品,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了织绣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织绣收藏 要先学会鉴赏

 

织绣是一种艺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相对于其他门类的收藏品,织绣由于流派和品种多,鉴赏和评价也较为复杂。从品种上看,有刺绣、缂丝、织锦等织和绣的品种,其中以缂丝价值最高。缂丝在历史上常被用来制作皇帝的龙袍、复制名贵书画或宫廷专用装饰品,素有“织中圣品”“一寸缂丝一寸金”等美誉。从织绣品的用途看,作为艺术欣赏品的织绣品,其价值高于作为日常实用品的织绣品。从艺术性上看,宫廷织绣品自然高于民间的织绣品。而从收藏角度看,年代越早的织绣品自然价值也就越高。由于织绣品不易保存,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洗礼,完整留存下来的极少,明代的已十分罕见,清代的略多一点,其中又以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织品为最佳。

 

面对庞杂的织绣收藏体系,收藏者除了要阅读相关书籍外,还应充分利用外在渠道提高自己对织绣品的鉴赏能力。一要多参观相关博物馆。国内的很多博物馆都以收藏中国织绣著称,如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的明清织绣、辽宁省博物馆的宋元明书画缂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汉唐织物、湖北荆州地区博物馆的战国锦绣、湖南省博物馆(微博)的西汉织物和服装、福建省博物馆的南宋丝绸和服装都非常有特色,杭州的中国丝绸博物馆、苏州的苏州丝绸博物馆和刺绣博物馆等都可一览。博物馆的藏品看得多了,鉴赏能力自然会随之提高,对织绣品的历史脉络也能有所梳理。二是要多走进织绣收藏市场。织绣藏品毕竟不如书画、瓷器收藏那样广受关注,相关信息也较少,藏家唯有多接触市场,多结交同好玩家,才能对织绣收藏有一个更客观、更贴近市场的认识。三要多跑大中城市的织绣工艺品市场。在当今国家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下,织绣技艺的传承受到重视,很多传统的织绣门派都有优秀的传人,他们的作品与各地的其他织绣商品一起汇集在各大中城市的织绣工艺品市场中。这类市场虽然只销“新”,但多跑这类市场一来有助于自己对织绣派别、风格、技法的把握,二来可提高对织绣作品的认知能力,以新照古,毕竟织绣技艺是一脉相传的,不是新生的事物。

 

因为慢热 所以才有空间

 

虽然织绣鉴藏需下一定工夫,但接受笔者采访的几位业内人士都表示,相对来说,收藏织绣品而有意外之遇的机会,远比买到明清官窑瓷或名家书画的机会大得多。毕竟织绣收藏者人数较少,故尔竞争也小。一位多年收藏织绣品的藏家谈道:如果有机会直接从民间尚有传世织绣品的人手中收买,那当然最为理想。因为这些人往往并不视之为宝,也高兴能有人出价购藏,最主要的是,这些家中之物一般品相较好,也颇干净,有别于摊头之物那般破旧。

 

另外,由于在一二十年前,国内收集织绣的藏家凤毛麟角,织绣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重视。相反,欧洲人却很喜欢中国的织绣品,他们认为它很好地代表了中国的文化,欧洲的很多博物馆也在有计划地进行收藏,这种境况造成织绣品在欧洲文物市场上的受重视程度长期以来远远高于中国内地。在今天国内藏品的市场价格大幅度攀升的时候,海外一些古董店里的价格反而显得低了不少。在香港万玉堂或Spink偶尔就能买到比国内价格还低的织绣品。而在欧美的一些中小城市,找到价廉物美的织绣品的机会就更多了。此外在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云贵地区,富于少数民族特色的织绣品多有留存,一些藏家就在少数民族同胞手中收集过可观的、具有艺术价值的古代织绣作品。

 


【编辑:张长收】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