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的《艺术美学论》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思辨形态的艺术美学”、“中国古代艺术美学”、“当代艺术美学”三个美学向度,为艺术美学立义。国家进行学科结构调整后,艺术从文学门类中分出来,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刻,将“艺术美学”作为一个学术命题提出,无疑是对艺术学学科进行理论构建的大胆尝试。
用思辨的理论思维方式,求证文艺美学与艺术美学之间的关系,凸显了作者的哲学自觉。书中审慎而创造性地提出且阐释了艺术媒介、审美境界、审美情感、自然情感、物性、灵性等一大批艺术美学的基本命题,并论证这些艺术美学范畴之间的关系,显示出作者援美学理论之力,充实艺术学理论的理论决心和扎实功底。这一尝试打破了思辨和艺术之间的藩篱,也打通了艺术各个门类之间的普遍规律,让我们的文化自觉自然地延伸到理论自觉。
从民族艺术鉴赏的实践出发,采用中西打通的研究方法,让东方的悟性和西方的理性水乳交融。从古代艺术美学来看,张晶肯定了艺术美学的研究源自于古典美学思想传统,通过对诗词、绘画、书法、音乐、戏曲中的艺术美学问题进行创造式解释,理清并界定了物色、感兴、审美空间、内在视像、形神关系等基本美学范畴。此外,特色鲜明的比较研究方法贯穿此书,东西方美学在此互相阐释,互为补充。这种中西对比、融会贯通的批判性思维,不但使中国美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新的美学形态的创造成为可能。
强烈的时效性与当代性,凸显了作者敏锐的问题意识。其中,突出传统艺术与传媒艺术的区别,指出文学与传媒艺术的关系,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当代艺术美学的研究没有一个成熟的参照系,本书却以审美文化研究的历史机遇为出发点,试图为当代艺术美学和传媒艺术的发展建立一种平行的关系。像电视艺术的审美化尺度、日常生活作为艺术创作审美感兴的触媒等等,这类令人困扰的复杂现实问题,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作者客观地分析了影响当代社会的诸多文化要素,提出审美文化是艺术美学的当代状态,明确指出解决问题的理性出路是对当下艺术实践的关注。
艺术美学关注的对象是不同于文学的,像音乐、书法、建筑等和人的视听感官有关的艺术样式,但它试图寻找各种艺术和文学间共通的审美性,所以是对艺术的回归。《艺术美学论》对艺术的语言的探讨,突出了其作为媒介的更多可能性;而对审美心理的关注,在艺术泛化和艺术深度消解的今天,把大家拉回到原本属于艺术的生存状态中,体现出积极的人文关怀。同时,作者用写诗的语言来写学术文章,自然清新,灵感充溢,打破了理论著作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充满了文化性和意味性。畅游书中,不仅有益于理解艺术,更能享受艺术的本真。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