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茂琨:用线条塑造形体之美 2012-08-03 10:49:07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乔雪阳 点击:
7月29日,在成都K空间,四川美院副院长、著名艺术家庞茂琨的个展“手绘的意志”开幕。这是继2010年在上海美术馆和2011年在广州美术馆先后举办了个展后,K空间为庞茂琨举办的第三场个展。

庞茂琨作品《莎莎》

庞茂琨作品《莎莎》

 

7月29日,在成都K空间,四川美院副院长、著名艺术家庞茂琨的个展“手绘的意志”开幕。这是继2010年在上海美术馆和2011年在广州美术馆先后举办了个展后,K空间为庞茂琨举办的第三场个展。与前两场相比,这一场的规模较小,作品呈现的状态也更加“随意”:以艺术家身边亲友为模特的油画肖像或素描,甚至包括宠物的速写。展览由广州著名批评家杨小彦担任策展人,共展出庞茂琨的油画、色粉、素描等多种媒材的绘画作品30余件。

 

庞茂琨“手上功夫了得”

 

这些再日常不过的题材,换了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艺术家,恐怕是不敢用也不想用的。但庞茂琨不仅可以这样做,还能举办个展,并受到好评。原因简单:庞茂琨的“手艺”放在那儿,他画什么题材都没有关系,就像是何多苓的“杂花写生”,一片纷乱的野花草,都画得令人赏心悦目。

 

杨小彦告诉记者,自己与庞茂琨相识多年,对他的一大印象就是“手上功夫了得”。在庞茂琨求学的那个年代,中国美术院校仍深受前苏联美术教学体系的影响,素描以几何形体和明暗、阴影为基础,并且成为相当一段时间学习素描的基础方法,影响了整整一代乃至两代艺术家的成长。

 

有法国绘画大师安格尔的风格

 

然而,杨小彦认为:庞茂琨的独特之处,便是他渐渐在这种学习中,自发地抛弃了细碎的块面,重新试着用线条塑造形体。也可以说,庞茂琨没有接受前苏联油画的影响,而是追寻了西方古典主义油画的精神。杨小彦称,他在庞茂琨的作品中看到了法国绘画大师安格尔的风格,“那种结实而又颇为活跃的线条,以及内里的一份高雅,构成了庞茂琨艺术的基础。”

 

安格尔的《泉》大约是普通人所最为熟悉的一幅古典名画:那个将水罐放在左肩、让清水从她胴体一侧流泻而下的裸体少女,可谓是古典油画的代表形象之一。

 

和安格尔一样,庞茂琨也同样迷恋于描绘女性。在7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问他这个问题时,庞茂琨轻声回答:“在我心目中,女性形象在绘画中有一种‘神性’。”

 

画家的情绪全隐藏到了画的背后

 

虽然因为在四川美院的职务和教学工作占去了画家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庞茂琨自己也谦称,“没有特别的主题和创意,就是反映日常的人物与生活。”模特均为他身边亲友,包括自己女儿。但在庞茂琨的笔下,尤其是那组被他命名为“花季未了”的系列油画,少女的脸庞真是如花朵、水果一般鲜润。虽然没有一个是裸体,但那彩色的衣物也散发出肉感的气息。四川大学青年艺评家鲁明军也认为,庞茂琨是一个迷恋手感、迷恋细节的人。“这一点尤其渗透在他最近的油画实验中。”

 

鲁明军还指出,从庞茂琨的成名作《苹果熟了》(1983)直到今天,无论对笔触、肌理的处理,还是对光感与空间的处理,包括对人物造型与表情的处理,庞茂琨都在有意地弱化画面的张力,呈现出一种均衡与协调。同时,这也使得他笔下的画面更加平面,缺少了纵深与后退。

 

值得一提的还有这些女性形象的表情———她们几乎没有表情。这一点与画面的平面感,共同表达出一种作者仿佛想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到画背后去的努力。有人认为呆板,有人则认为别有深意。这与艺术界对庞茂琨的绘画是否具有“当代性”的争议一样,永远无法取得定论。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观众来说,这也并不重要,用心慢慢欣赏每一根流畅的线条,以及它们所营造出来的生动轮廓,足矣。

 

【相关链接】

【视频】庞茂琨最新写生作品展“手绘的意志”K空间揭幕

庞茂琨最新写生作品展K空间揭幕 展示“手绘的意志”

 


【编辑:杨毅】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