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强迫孩子上艺术培训班 2012-08-07 09:31:4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点击:
毕加索8岁时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13岁首度展出自己的作品,14岁才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自此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毕加索8岁时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13岁首度展出自己的作品,14岁才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自此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艺术天赋,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巨大潜能埋伏在每个孩子身上,往往是父母亲手掐死了天才的幼苗。”一本名为《卡尔·威特的教育》的书上这样写道。

  

随着暑假的到来,各类培训班又迎来了创收的高峰期。许多家长除了盯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对课外艺术培训也虎视眈眈,唯恐辜负自己孩子的天赋,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不仅要抓紧时间补文化课,还要抽时间学习“琴棋书画”。

  

家长普遍认为,给孩子多报几个培训班,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保证其全面发展。艺术培训能否赢在起跑线上?艺术培养是否越早越好,门类越多越好呢?对此,很多家长并没有去寻求答案,而是一味“随波逐流”,别人家的孩子学乐器、学画画,我的孩子也不能落下。伴随着中国的应试教育和竞争机制,家长们早早就把孩子推到了竞争的“前线”上。

  

看一下儿童教育的相关书籍,可以发现,当前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走进了一个误区,即认为教会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就是智力开发。

  

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安排太多艺术培训,忽视孩子自己的意愿,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给孩子太多压力、太多束缚、太多条条框框,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他们的自信心。

  

除此之外,培训班是否有证经营?艺术培训的师资水平如何?孩子培训之后的学习效果如何?家长们却都没有去“较真”。对于他们来说,考级的那张证明好像就是孩子艺术水平的准确标尺。其实,为了节约成本,很多培训班大力宣传的“名师”授课,不过是一些大学刚毕业甚至是在读的学生为孩子们授课。

  

有相关媒体报道称,目前各项考级规定也存在着问题。很多乐器的学习几乎没什么基础可言,都是熟练了指法后就直接弹曲子。比如,古筝的曲目相对来说较少,一般只需按照学院教材练习,一级考试只需学4首曲子,从中挑选2首考试曲子,中、低级别的曲子又非常少,几乎没有可选择性。并且,考官在考试时,因为学生太多、时间有限,不会全部听完整,使很多学生抱有一种侥幸心理,也有学生明明曲子不能完整弹奏,可很顺利地通过了考试。试问,水平参差不齐的老师、不负责任的考官,如此培训和考级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呢?

  

不同类型的艺术专业应该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适合学习的年龄层也有所不同。乐器的训练是从一开始就按成人方式来培养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所以音乐家的童年总是痛苦不堪;而绘画根本就无法从小贯彻成人的绘画方式,因为孩子的思维方式是无法接受的,绘画需要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不能硬性培养;学歌、学戏的孩子会遇到成长中的变声期,学舞蹈的孩子要视身体成长情况而定,不仅需要天赋,成长因素也要考虑到。当然,这所有的一切是基于孩子的兴趣使然。

  

孩子绘画、舞蹈、唱歌等等艺术行为,是他们用来传情达意的一种语言,是一种自发的艺术创作活动,是思想情绪及艺术潜能的自由表现。作为家长,应顺应儿童自然成长的规律,尊重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自我创造和表现。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左东岭曾表示,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学美术、学表演,也不是每个学音乐的孩子经过努力就可以成为郎朗。要成为艺术家,需要天赋和努力,需要家庭的付出,需要精心的培养,而这些若仅仅靠金钱和良好的愿望,是不可能获得的。如果孩子的兴趣和天赋能得到发挥和引导,教育孩子就会事半功倍,而如果孩子不喜欢家长却逼着学,可能不仅达不到预定目标,还会害了孩子。笔者也认为,家长切勿有“拔苗助长”的心态,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去画、去唱、去跳,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只要顺应着孩子的自然规律去成长,孩子迟早都会走上他最擅长的那条路。

 

 


【编辑:杨毅】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