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与星空之下——陈源初艺术作品读后 2012-08-15 16:51:47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 崔灿灿 点击:
当人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浩瀚的宇宙和磅礴的自然都会使得观者陷入一种存在的迷思。而当人们回望历史,那长河一般的画卷和支离破碎的时空使得此时变为一种错置的狂想。

崔灿灿,著名新一代才俊艺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主要从事当代艺术媒体策划、图书编撰、中国当代艺术史论研究与写作、当代艺术批评实践、展览策划等。策划展览:“水墨报告”70后水墨提名展(凤凰美术馆)2008年,“互涉与边界”南京、苏州两地艺术文献展(恒当代艺术中心)2009年,“未来制造” 江浙沪架上绘画提名展(青和当代美术馆)2009年,“内动”青年水墨邀请展(恒当代艺术中心)2009年,“70后”实验水墨学术研讨会(杭州)2009年,“集结”当代艺术邀请展(嘉和美术馆)2009年,“生米”当代艺术展(苏州雨村美术馆)2010年,“自由的术语”当代艺术展(成都A4画 廊)2010年,“方法之维“青年批评家论坛(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时间观念”实验水墨提名展(成都千高原画廊)2010年,“庚寅印象”诸子艺术馆开馆展(南京诸子艺术馆)2010年,“视觉运动”架上绘画系列研究展(南京青和当代美术馆)2010年。

 

当人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浩瀚的宇宙和磅礴的自然都会使得观者陷入一种存在的迷思。而当人们回望历史,那长河一般的画卷和支离破碎的时空使得此时变为一种错置的狂想。星空与历史都会让人觉得渺小,悲悯于个体的孤独。然而,当这些感受落实于文字的时候,我们仍旧很难找到一种准确的描述手法和意义指向,星空和历史的意义是庞杂的,它既是现实的、存在的,也是体验的、情感的,这种无法准确把握的意义世界,正是开启了人的寻找之路,关于家园,关于存在,或是关于世界本身即是一种幻象。

 

在寻找意义的途中,丛林总是遮蔽人们清晰无误的判断,迫使人们不断的去寻找一种存在的实体“真实”。然而,真实抑或世界的幻象都是一种源于认识基础之上的。那么如何去认识或是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便是我们所应思考的问题。在陈源初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足迹,即:错置的图像与不确定的体验不断的消解一个整一的、逻辑的世界,随之而来的支解将思考与观看逐渐模糊,漂浮不定的形象在一种莫名的荒芜中不断挤压、抵消,遗留下恍惚的浮光掠影和充满动势的光怪陆离。在陈源初的作品中我们很难寻找到现实中的对应物,艺术家通过处理,使得日常的景象不再出现于原本的位置,而是不断的被悬置于庞大的时间与空间系统之中。与其说陈源初的绘画脱离了一种简单的日常反应,倒不如将其理解为试图带有形而上意识的终极追问和意义寻找。纽约的大楼和街头的场景被构置于陌生的历史空间之中,然而这种历史空间并非是现实的结构,其更像是一种带有宇宙自然观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始终穿插于陈源初的作品之中,并构成了隐形的叙事线索和独特的观看视角。从这个角度而言,这种不懈的、带有形而上意识的追问使得陈源初的绘画不断走向更为复杂、庞大的“超现实空间”之中。

 

与其它的海外华人艺术家不同,陈源初的绘画并未进入带有文化身份之争的后殖民文化的范畴,也并未将其中国文化的背景作为现实策略进行东西文化的博弈,他脱离了这个永不停歇的二元对立论。陈源初在1973年从中国大陆去往香港,在香港居住几年后,又在1978年前往纽约,之后便一直定居在纽约。在这期间陈源初画过水彩、水墨、油画,做过装置、影像,读过建筑专业、艺术专业,也做过家族企业的管理,这种漂泊的历程和复杂的阅历使得陈源初的作品带有一种类似于“文化孤儿”的气质。这种气质更像是一种乡愁,然而这里的“乡愁”并非仅仅是文学意义上的,它也是哲学意义上的,即:带着何以存在的冲动去寻找诗意栖居的家园。陈源初的一部分绘画作品也是带有悲观情绪的,这种悲观源自于个体面对现实世界和意义追问过程中的失落,当我们面对星空和历史的时候这种悲观是悲悯的,悲悯于个体的渺小与孤独,悲悯于历史中的无奈和叹息,然而这种悲悯和宇宙相比又是如此的渺小、微不足道。漂泊于现实与理想之间,执着于追问与寻找之途,这不仅是陈源初所面临的问题,同样它也触及我们这个时代中最普遍、也最为棘手的存在焦虑。

 

面对日益繁杂的现实社会和高速发展的目不暇接,虚无感成为处在都市文化之中的人们所共有的情感。于此同时,破碎的文化记忆和迷离的现实体验不断的纠葛于艺术家的思想之中,虽然在面对虚无的道路上人们分道扬镳,但世界始终在同一林中。复杂性和悖论特质使得我们得以理解陈源初绘画中的文化错置和存在分裂的关系,也为其作品寻找到了现实依据。即便是面对虚无的世界和梦幻般的现实,人们仍需要一种面对虚无的勇气或是动力,陈源初通过人文主义式的现实关怀不断的试图去追问一些终极命题,这正是艺术家所应坚持的,也正是面对虚无所需要的动力与信仰。

 

穿越构成了陈源初绘画的叙事线索,同时也作为其错置图像的主要手法之一。穿越即是从此处走向彼处,它离开了物质所处的现实牢笼,进而通过时光和空间机器来到与现实疏离的奇异之境。这更像是一种出走,通过出走寻找心灵的慰藉。穿越使得陈源初完成了图像的叠加,通过图像的叠加画面中的人物完成了一次虚拟的存在。然而虚拟毕竟是虚拟,这种飘荡与悬空的感觉使得寻找变得飘渺起来,想象成为了最后的归途。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陈源初的绘画为今天提供了一种想象的可能,进而将绘画的这一功能不断深化。想象同时推动了新的视觉图像的产生,也从原有固定图示中获得了继续进行想象的冲动。同时,一些无意识的梦境也使得陈源初的作品变得丰富、荒诞、复杂起来。人的内驱力组织、心理表现的形成及象征、唤醒、性和潜意识使得图像具备了不可言说的独立意识范畴。正因如此,陈源初的作品是很难用语言准确的描述的,它可以不带有任何预设的勾起观者的种种猜想与判断。

 

陈源初的绘画作品因其独特的个性和异质的语言方式,很难纳入到中国当代艺术的评判体系和标准之中,他的历史轨迹和风格面貌也区别于纯正的西方艺术史的线索,也很难将其归为中西结合这样一个融合的艺术道路。观者可以从其画面中截取到这样一些关键词,例如“错置、重叠、梦幻、多元”等,这就构成了一种带有超现实意味的狂想型和错置型绘画。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