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油画家邀请展大型凉山采风活动纪行 2012-08-22 13:16:51 来源:凉山日报 点击:
由西昌淡堂今日艺术馆馆长宁家鸿先生承办,美籍华人艺术家、批评家甘一飞先生担纲策展、四川全球通旅行社西昌分社协办的“燃点·溯源之旅”——中国当代油画家邀请展大型凉山采风活动圆满开展。此次活动历时10天,至8月4日圆满结束。

 

由西昌淡堂今日艺术馆馆长宁家鸿先生承办,美籍华人艺术家、批评家甘一飞先生担纲策展、四川全球通旅行社西昌分社协办的“燃点·溯源之旅”——中国当代油画家邀请展大型凉山采风活动圆满开展。此次活动历时10天,至8月4日圆满结束。后期将选择部分采风的作品和创作作品参与“燃点·溯源之旅”油画展。

  

参加此次采风活动的艺术家包括美国圣路依斯学院艺术系资深教授、系主任、美国著名油画家左映雪;美国写实油画协会大师级画家涂志伟;美国写实油画大师级画家张波;美国豪示德学院艺术系资深教授、艺术家甘一飞;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艺术系教授、成都浓园国际艺术村独立艺术家邱光平等来自国内、国外的32位知名艺术家组成。艺术家们在西昌、泸沽湖、布拖等地进行采风和创作,并举行了当代油画艺术研讨会,与各位艺术家及艺术爱好份子进行艺术交流和探讨。

  

【坚持寻找 为追溯艺术本源】

  

伴着第一缕阳光,他们已经背着画板行走在泸沽湖畔,或临湖而坐,或选择站立,古朴原始的民居、庭院盛开的向日葵、沁人心脾的草海一角、摇曳在湖中的猪槽船…...所有的景致在他们的笔下变得有生命起来,那些关于平静的、激情的、孤独的、群居的、谦卑的、高傲的……内心深处的情绪跃然纸上。

  

而为什么会以“燃点.溯源之旅”命名,成为记者心中的疑惑。

  

“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伤痕美术’、‘乡土美术’、‘唯美主义’、‘学院主义’,到80年代中后期的‘85新潮’,绘画开始真正的表达内心真实情感,形式也变得多元化。伤痕美术在四川产生并得到发展,很大一批艺术家来到凉山,开始了他们的创作。”甘一飞颇有绅士风度且耐心平和地说道,相隔30年之后,大家再一同走他们曾经走过的路,重回大凉山、重走大凉山,反思也好,追溯也好,我们坚持寻找,坚持追问艺术的本源。“凉山作为油画艺术的富矿,与油画有着不解的渊源,从某种程度上讲,“燃点·溯源之旅”也是为追溯艺术本源而命名,其作品的风格特征、语言表达,以及对当下文化现实的反思,实质是四川油画所形成的传统的延续。”

  

【坚守创新 为释放纯粹理想】

  

“有才情的画家,不会满足于嚼别人嚼过的馍,他们会走出自己的路子。”要不是左映雪的自我介绍,很难想象眼前这位一脸微笑侃侃而谈的艺术家已经58岁,41年的绘画之路,用左映雪的话来说便是,“没离开过绘画,没离开过学校,没离开过教学,也没间断过画展。”

  

左映雪告诉记者,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最怕的就是不断的重复自己或重复别人。“凉山的自然风景与民俗风情、地域文化无不吸引着我,大量的写生采风,希望凉山能给予我更多的灵感,寻求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写生方式有一种突破。”正如邱光平所说,每个绘画的人或多或少都是理想主义者,绘画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在与邱光平的交谈中,感受最深的便是他对生活的热爱,而与绘画结缘,更如人们呼吸、喝水般的自然。“我的血液里有着太多的躁动,思索与内心的叩问从没间断过,社会日趋浮躁,我们更应该沉淀下来做艺术,绘画时,那便是我们对于某一事物的瞬间情感的记录。”

  

每一位艺术家都在寻找,追溯,是对生命与生活的本源追寻,也是对自己创作方式的不断转变。美国后波普艺术集群领军艺术家、原中国西南师大艺术系教授高敏出国17年,在题材的选择,表达方式上一直在寻找一个新的出口。“人生就是一个体验,对于不确定的事物我更有激情与兴趣,这是一个过程的体验。”

  

关于泸沽湖女儿国的山水画、人物肖像画,关于布拖原汁原味的彝族风情画,那些色彩的碰撞、真实的反映,令人感动。

  

【坚决参与 为那份故土的情愫】

 

  

参与这次采风活动的有一部分艺术家是来自于国外的华侨。在上世纪80年代,为了寻求和拓展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艺术空间,为了进一步了解西方艺术,他们选择了出国深造。

  

现在,对于他们来说,在国外无论是事业还是经济,都已经有相当的成就与保障,但对于“燃点·溯源之旅”,无论路途多遥远,他们都义无反顾饱含激情的参与,不为名为利,只为那份对故土的热恋。

  

“也许这就是一种归宿感,在国外生活了20多年,一直感觉自己如风筝,如浮萍般没有归宿感。”甘一飞说道,也许这就是我们骨子里流淌的血液始终掺杂着故土情怀,我们的根在这里。这也是左映雪出国26年后第一次正式的参与国内的活动,也是第一次回国来参与这样的画展。

  

7月29日晚,天微凉,对于艺术家和一行的工作人员,都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大家促膝而谈至深夜,一个个关于当代油画艺术的探讨,对艺术本源的追问,艺术家们激烈的辩论,碰撞出的是更多对艺术的执着与坚持。不少艺术家表示,在国外生活了20多年,也经常参与研究探讨,但都没有这次回到中国大陆交流那么开心与彻底。

  

“这样的活动意义不同凡响,我们一部分艺术家都是第一次见面,艺术是相通的,我们一见如故,我们真诚交流,我们相互学习,我们一起思索,一起探讨。”涂志伟认为,海外艺术家与国内艺术家结合起来,这是一个交流平台,寻找自己的表现方式与艺术语言。

  

本土画家曹辉与韩东明在幽默风趣的语言下也有着一份对绘画的严肃与缜密之情。当谈及到绘画,他们显得感性而认真,这里没有矫情,一切都如与生俱来般自然。“眼睛和心灵是想通的,视觉贫乏的话,他的心灵也会贫乏,对于绘画者现场的体验很重要,行走,我们一直在路上。另外,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全世界的人都关注凉山,将凉山推出去,很有意义与价值。”

 

记者手记

  

一种姿态

  

看着艺术家们对绘画的执着与姿态,你不禁感叹,有一些事物与情感是要用一辈子去努力和守候的。他们在绘画时的安静,在安静中的激情,在探讨时的活跃,如同他们手中的画笔。同他们的交流,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他们之间与自己内心对于当代艺术理解的频频对话。

  

在泸沽湖畔,艺术家们从各个角度进行着写生,乐此不疲。直到开饭时间,在工作人员的催促下,他们才依依不舍地停下画笔。

  

每当与他们交流时,他们总是面带着会心的微笑,他们总是那样真挚。

  

在相处的日子里,他们的言谈举止都拥有同龄人渐渐失去的激情。

  

人们常说,艺术脱离生活这片肥沃的土地,就会像无根的野草失去生命力,最终悄然死去。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关于来源于生活的纯粹,纯粹的喜爱油画,纯粹的记录瞬间,纯粹的反映内心,纯粹的传达精神。

  

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对自然的真实描绘;他们关于人类灵魂深处的真挚探索,带给我们感动、温馨和思索。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