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萍:我为何选择80后艺术家? 2012-08-23 11:26:05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刘倩 点击:
2012年青年艺术家成为主角,除了一直以来推广青年艺术家的星空间、站台中国等画廊,接连推出的HIhey在线、“引爆”CYAP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青年艺术100项目等,将青年艺术家整体打包推向市场,这种助推青年艺术家的新型平台格外引人注目。

2012年青年艺术家成为主角,除了一直以来推广青年艺术家的星空间、站台中国等画廊,接连推出的HIhey在线、“引爆”CYAP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青年艺术100项目等,将青年艺术家整体打包推向市场,这种助推青年艺术家的新型平台格外引人注目。此时,继“卡通一代”火热之后的又一拨80后艺术家走向艺术市场的前端。而到底是谁在收藏80后艺术家的作品?为何会关注80后?记者采访了近年开始收藏80后青年艺术家的藏家康萍女士,谈她对80后艺术家收藏的经验和见解。

 

采访嘉宾:康萍(北京募桥投资合伙人)

 

采访人:刘倩

 

记者:是怎样开始关注并收藏80后艺术家的?通过哪些方式了解他们?

 

康萍:我关注当代艺术的时间差不多有两年多,随后也开始收藏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因为之前我一直是做投资方面的工作,完全是因为个人爱好,才参与一些这个领域的投资。最早接触80后艺术家是从Hihey网站上,因为他们的年轻艺术家比较多,所以能够一次性比较集中地看到80后的作品,偶尔也会去798和今日美术馆等看一些年轻艺术家的展览,另外就是在网上看有没对他们的评论,和咨询一些专业人士看法等等。

 

记者:为何在开始收藏就会关注到80后艺术家?

 

康萍:因为80后比起已经成熟的艺术家来讲总体上价格都比较低,也容易买得到,因为便宜所以喜欢或者需要就买,送朋友或者自己留着,没有对80后进行比较系统的收藏,其实看得比较多,收藏量不大,也希望寻找到有潜力的艺术家。最早收藏的80后艺术家像李超的油画和蔡小小的雕塑等。当然除了价格因素以外,80后还有一点,他们也该到时候了,有潜力艺术家,我不是说完全成形,但正在成形当中,个别已经冒出来了,我觉得这个时候也应该多关注他们,其实市场投资到80后作品的资金量很少,大家还是喜欢追一些有名的艺术家,我觉得现在开始关注是有机会的,80后是未来的机会,不要等到他们的价位已经很高了再去关注可能又错过时机了。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我把对艺术价值的发现看成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赚多少钱是另外一回事,如果说因为选择了艺术家,你发现了他并支持他,将来真的有一天他不负重望,为艺术创造出不朽的作品,那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那个时候我会非常开心,这种快乐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记者:对于青年艺术家的收藏会不会存在一些风险?

 

康萍:风险肯定有,任何投资都会有,但是投资和收藏其实不太一样。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投资角度来看,如按照风投的模式算账,花200万买一幅成熟艺术家的作品,可以买20个10万的很好的80后艺术家。其中有一、两个出来,我可能就已经打平了,如果有三、四个出来的话,盈利更大,因为我以前做过风投,刚刚开始进入艺术品投资的时候,难免会带有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最开始投资不会在一幅作品或一个项目上花很多钱,未来中国的经济也未必看好,现在已经开始下滑,高价位的作品很有可能经不起市场的风险,即有可能没人接手,根本卖不出去。而80后低价位的艺术品相对抗风险能力会强一些,即本来价格就不高,降也降不到哪去,也好出手。当然保证成功的条件就是需要好的眼光,在选择方面我会听取一些专家的意见,例如比较有经验的画廊老板、评论家、收藏家等。另一方面,从收藏来讲,其实不必一定要考虑升值的问题,有的藏家买了画挂家里、办公室里从来没想过要去卖了赚钱,自己天天看着开心,这不是挺好,轻松愉快!非得去问我买这画将来能卖多少钱,挺累的,其实谁能保证呢?

 

记者:对于80后艺术家作品的价格有没有一个界限?例如价格高于多少会考虑到价格问题和以后是否会升值的问题?

 

康萍:对80后艺术家一般来讲价格会在5万以下我觉得还好,比较容易决定,但如果他们的作品超过五万,我就会以投资的角度去多一点的分析,而不是纯粹因为自己喜欢。一般情况是几千块或一、二万的作品,比如Hihey上汪玉砚等,不管是买来送朋友或自己留着,都相对容易决策,有时在互联网上碰到拍卖出现喜欢的作品和合适的价位,不用咨询专家直接就拍了。但是超过2万到5万之间,我就会开始资询一些专业人士的意见了,一起探讨选择哪一个艺术家和哪一幅作品,或哪一个阶段的作品等等,超过5万就更考虑、分析的多一些,找出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创新性等,包括未来的增长空间。平时我也经常会问一问业内行家对哪些年轻艺术家比较看好,或者他们认为比较有收藏价值的。

 

记者:收藏80后艺术家,有没有特别喜欢的某种风格?

 

康萍:我没有什么特定的、喜欢的风格,我觉得风格是很不好说的,很难讲喜欢这种风格或者不喜欢那种风格,其实不管是哪种风格哪种形式,它呈现的面貌一定是要有独特性的、表达出的内涵是有意义的,这些跟风格没关系,跟思想、方法有关系。例如郝亮是80后艺术家,川美国画专业的,但是他的国画不是水墨画的画法,我在一个画廊看到他的画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它被认可的价值是方法论上的,从价格来看估计早已超过10万了,可他的画特别少,一年也画不出几幅。

 

记者:您觉得什么样的群体比较能接受80后的作品?

 

康萍:我觉得艺术圈内的人,接受的范围都很广,但是圈外的人就要看个人的趣味和偏好了,在这一点上我发现艺术教育的背景很重要,为什么这么说,就我个人经验来讲,在没有关注、接触当代艺术之前,基本上就会根据以前的、传统的审美标准和观念看这个好看不好看,那个觉得有没有意思,来进行价值判断,但当我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了一年的艺术管理课程后,开始有了巨大的改变,看艺术品的眼光和角度就和以前不一样了,我可以接受和欣赏的范围非常广了,这个真是深有体会,所以很遗憾中国在基础教育中,包括公共教育中,艺术教育这块是缺失的。大多数的人没有接受过西方的艺术教育,也没接受世界多种文化艺术熏陶,只是按照我们自己的文化特征,和审美喜好,这个可能就会对当代艺术的各种形式接受起来相对比较慢。而现在有购买能力的人不会太年轻,至少不用供房子吧,有一定的财富积累,自然会考虑拿一点钱做些投资,产业和项目投资耗资太多,艺术品却可多可少,而这群人还得能够接受80后或者说当代艺术,我想大部分购买群体还是会以中青年为主,当然也依据他的艺术教育背景、艺术收藏的策略、与国际接轨的程度等等而不同。

 

记者:现在有很多机构和展览在推介青年艺术家,除了画廊以外,例如HIhey,德美艺嘉、青年艺术100等活动,您怎么看待这种现状?

 

康萍:我觉得这很好啊,应该的!因为80后艺术家他们有声音、他们有情感、他们有思想要表达,应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如果大家都去追那些成名的艺术家,忽略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多可惜呀,我觉得他们是未来,他们给人希望,我认为艺术机构是有责任帮助他们成长,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氛围和环境。而近来这些频繁的活动,也正好说明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了,我希望这个年轻人的市场会慢慢逐步地活跃起来。但是,就此现象,我就有一点是比较担心的,希望年轻艺术家自己要沉得住气,真的不要因为钱的原因而影响自由创作和独立思考。假如我被推介了N多回一次也没有卖出去就很气馁,或者说刚一推荐我的作品就卖得很好,几万块上到几十万,就放弃了他自己的坚持和追求,或者就照着那些好卖的东西、卖得更贵的东西去做了,这个都是在受钱的影响,不管他经过推介以后是有人喜欢他,有人买他的,还是没人,这个都不是最重要,不要影响到他们自己,一定要沉得住气,独立思考与判断做你自己的创作,坚持和创新思维对年轻人很重要。这一点是我想要强调的。

 

记者:您觉得收藏“80后”作品 可能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是?

 

康萍:对于80后的年轻艺术家来说,他们是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为时代赋予他们机遇,与其他年代不同80后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成长,习惯了科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全球化带来的信息、知识和眼界的开阔,以及个性得以充分的发展,他们当中一定有人用他们独特的方法、新的思维模式脱颖而出,创造新的艺术形式、语绘而被西方认同,被全世界认同!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什么是挑战?因为几十年来中国的教育体制扼杀了创造精神,目前中国大量的作品是雷同的,大家都在画别人画过的东西,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在创新上的探索既需要个人的天赋、激情、坚持,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的支持,(外部环境包括国家的文化教育体制,画廊、拍卖等艺术商品行业的规范,大众对艺术评判的理性与包容、不良社会风气对艺术家的影响等)其实对当今的年轻艺术家并不容易,我们只能寄予期望吧,希望他们带来变革!这种机遇与挑战对收藏来讲也是同理的,对未来既充满期待和想象,而现实却困难重重。)  


【编辑:赵丹】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