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将“去伪存真”进行到底 2012-08-30 09:13:37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王林娇/陈奕名 点击:
《收藏天下》的王刚也伴随着“护宝锤砸宝”的质疑声随寻城记来到厦门现场,他先从历史的脉络入手分析厦门作为闽南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继承了闽南文化的丰饶与厚重,在制作工艺方面,福建一贯就有令之为傲的寿山石。书画与书籍也是各放光彩。

天下收藏

 

一个城市的收藏潜力总是离不开地理,历史,藏品资源及人文关注承买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而厦门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诸多城市里脱颖而出,以城市收藏第五名的成绩名列前茅,不乏它从春秋战国至汉武帝时期就创造了灿烂的闽越文化及莅临港口文化商业交流的便利性特征。厦门市从事书画买卖的大小企业就有4000多家,政府也对文化艺术城市理念的打造一直有所关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在厦门这座鹭岛之城可谓显而易见。

  

《收藏天下》的王刚伴随着“护宝锤砸宝”的质疑声随寻城记来到厦门现场,他先从历史的脉络入手分析厦门作为闽南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继承了闽南文化的丰饶与厚重,在制作工艺方面,福建一贯就有令之为傲的寿山石。书画与书籍也是各放光彩。更让王刚感到惊讶的是,台下的许多熟悉的藏家朋友在那一刻才知道很多都是来自厦门或福建。因此从这些方面王刚还是肯定了厦门收藏市场的潜力。

 

对于王刚在大众心理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个是“诡计多端,对皇上阿谀奉承,对纪晓岚讽刺挖苦的贪官和珅”。一个就是持着“去伪存真”的紫金锤砸掉古董赝品的刚正收藏节目主持人。相比第一个形象,第二个形象在在段时间可谓是给他带了了很大的麻烦,对他所砸之物的的真伪质疑更是呼声一片。在此次活动中他也是首次强调那些被砸去的确是是赝品,并且还会将这种“去伪存真”对文物古董市场的做法继续下去。

 

可见王刚对文物市场的纯粹化还是有自己的信仰,而此次的厦门之行,他仍秉承这一原则。论坛上他就说到:“我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刚才去谦记博物馆,随便浏览一下,让我信心倍增,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一些机构企业经常求我去,有时候心里很忐忑,在开门之前,这里边的东西对不对啊,打开门之后,其实你这么一扫,你知道这个假的东西有时候好象是虚的,其实在有经验的藏家眼里,它是很实在的,什么意思?这个展厅不管多大,有的是假气冲天,假的能形成一种齐唱,能把你门里王外推,你就不敢迈进去,有的像今天的谦记博物馆,一打开,他在往里拉你,吸引你,整体造成一种氛围,这是真品,是精品,如果你还有疑虑的话,你再看一看标签,每件东西都是有来源的,关于这一点,在论坛当中我会和大家交流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所以这一次到这里来,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

 

王刚这里所说的谦记博物馆,其实就非常具有厦门艺术机构的及厦门收藏市场的城市文化基因,它是由台湾收藏家郭仲桦先生及夫人陈珊女士创办,馆藏藏品非常丰厚,均是馆主夫妇周游世界各地拍卖所得的私人收藏。种类也相当的繁多,陶瓷、玉器、书画、古木家具、文房珍玩等等。台商带着资本进入厦门的艺术领域同时也带来了厦门收藏市场的活跃。从王刚的讲话中,他将真品和赝品的差别用一个空间假定起来,这个空间可以是艺术馆,也可以是艺术机构。在这里,艺术品不再只和自我的存在有关系,而是与观看的人产生了一种互动的关系,真的作品能空间里产生一种磁性的吸引力将观者牢牢吸稳,而赝品若再这样的空间里,只能让观者扫兴而归,观赏气氛全无。这不但解释了为什么王刚如此热衷于手中的那把紫金锤,同样也反应了厦门艺术机构在艺术品收藏这一块也是与其的收藏理念十分相符。

 

王刚的收藏生涯最早应该追溯到他10岁那一年,那年他跟着父亲逛古玩市场,对一个鸟笼子情有独钟,于是用当时价格还算高的5元钱买下了心头之好。但可惜的是由于年代久远最后扔到哪里去了谁也不知道了。据他回想,那个笼子里面的鸟食罐,可能就是康熙青花瓷质地。于是他最早就从康熙的青花瓷器“下手”。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存世量大,鉴定标准相对清晰、明确;二是因为当时仿品极少。而又以永宣青花瓷为主要的收藏方向,清三代的官窑瓷器也涉及其中。“原来我更喜欢民间、文人的东西,现在我受到市场的影响,偏向文人气的帝王。”王刚说。因此就连这位有如此久藏龄的收藏名人也不得不承认市场的影响会左右他的收藏工作的方向,而对于厦门现在面临的文化创业产业缺乏及整个收藏市场还没显现出它该有的活跃状况,他还是能够吃冷静的态度分析其背后的资本关系及预测未来潜力发挥的程度。

 

【相关阅读】

王刚首度回应砸文物事件:遇见赝品还是要砸掉

王刚:我疯了六年了吗?

王刚砸宝:真假之争实则利益之争


【编辑:江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