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载入中国美术史的名字 2012-09-03 11:47:59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吴 限 点击:
历史是一面魔镜,从中可以照出一切。读一个民族的历史,应该从艺术开始。时光席卷一切而去,留给记忆沙滩的,只有那些光洁晶莹的贝壳。今天,当我们重新梳理这些曾为中国美术史作出突出贡献的辽宁美术家时,仿佛仰望灿烂的星河。

历史是一面魔镜,从中可以照出一切。读一个民族的历史,应该从艺术开始。时光席卷一切而去,留给记忆沙滩的,只有那些光洁晶莹的贝壳。今天,当我们重新梳理这些曾为中国美术史作出突出贡献的辽宁美术家时,仿佛仰望灿烂的星河。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大批优秀的辽宁美术家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艺术成就都足以写进中国美术史。

  

我们应当记住:中国画《八女投江》、《苏醒》、《生民》、《中华儿女》、《长白山月》;我们应当记住:油画《红岩》、《钢水·汗水》、《粮官奶奶》、《吉祥蒙古》;我们应当记住:版画 《高玉宝》、《炉前工》、《丙辰清明夜》;我们应当记住:雕塑《骨肉同胞》、《白山魂》、《走向世界》;我们应当记住:连环画《我要读书》、《十五贯》、《白求恩在中国》;我们应当记住:全景画《攻克锦州》、《赤壁之战》……

  

我们更要记住:周铁衡、乌叔养、赵梦朱、杨角、贺钧、石泊夫、柳子谷、郑惠南、晏少翔、朱鸣冈、季观之、万金声、钟质夫、郭西河等老一辈艺术家,他们继承了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他们传播了西方现代美术观念,他们将自己平生所学无私授予了一代又一代美术学子,为辽宁乃至东北美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上世纪50年代,辽宁的美术创作曾在全国引起轰动。 1954年,在由中国保卫儿童委员会首创的儿童艺术作品评奖活动中,连环画《童工》荣获美术作品一等奖,成为辽宁首部在全国获奖的美术作品,作者路坦、王绪阳代表东北“鲁艺”到北京领奖,为辽宁美术开启了新的篇章。 1957年,王绪阳、贲庆余的《我要读书》在全国首届连环画评奖中获得绘画一等奖,这部作品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连环画改造创新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在连环画的题材和技法上都有新的创造。 《我要读书》的主人公高玉宝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民众心中,甚至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这部作品作为代表新中国连环画创作水平的标志性作品被载入中国美术史册,享誉国内外。

  

同时期还有王盛烈于1957年创作的中国画《八女投江》,也是享有盛誉的历史性作品。它打破传统的束缚,创造了国画的新生,表现出那一时期国画界的主题和艺术家的自觉追求。 《八女投江》一方面开拓了用中国画表现历史题材的先河,另一方面探索了中国画表现人物的新方法,成为新中国人物画的代表性作品,被誉为十大红色美术经典之一。

  

许勇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王绪阳的《黄巢起义军入长安》、贲庆余的《瓦岗军开仓分粮》皆为新中国美术再现和重新建构历史的优秀作品;路坦的《早春》,朱鸣冈的《战地黄花》,吴云华的《虎口夺铜》、《毛主席视察抚顺》、《乌金滚滚》,广廷渤的《我为祖国放骏马》,以及许勇、王义胜等人合作的连环画《白求恩在中国》,王弘力创作的连环画《十五贯》等都是新中国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名篇佳作。

  

伴随着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成长起来的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于1959年创作完成了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门前的群雕《庆丰收》,这组雕塑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出现的第一件大型纪念性圆雕作品。《红旗》杂志连续数年用这组雕塑特写作为封面,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推出的新闻简报,也用它作为片头。

  

改革开放之初,辽宁美术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势头。油画方面,沈嘉蔚的《红岩》、贺中令的《骨肉同胞》获得新中国成立30周年全国美展二等奖。 1981年,广廷渤的油画《钢水·汗水》问世,成为“伤痕美术”的重要代表作,广廷渤与四川画家罗中立赢得“南罗北广”之誉。

  

在随后的第六届、第七届全国美展上,辽宁美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尤劲东的连环画《人到中年》在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得金奖;宋惠民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油画作品《曹雪芹》获铜奖;宋雨桂、冯大中的中国画《苏醒》以东北山水博大精深、大美无言的全新形象喜获银奖,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统山水画首次获得国家级最高奖项。韦尔申继油画《我的冬天》在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得铜奖后,他创作的油画《吉祥蒙古》又摘得第七届全国美展的唯一一项金牌,揭开了中国当代美术追寻精神性表达的序幕。赵奇创作于1990年的近代史题材人物长卷《生民》,把西方素描语言与中国传统水墨相结合,再现了著名爱国人士黄遵宪及民众的英雄群像,成为新时期中国人物画的典范之作。宋惠民、王盛烈、贺中令、许勇、赵奇、刘仁杰等众多获奖艺术家的作品不仅掀起了东北美术写实主义浪潮,更一度在全国范围内引发“鲁美现象”。

  

另外,1985年获全国体育美展特等奖的田金铎的雕塑《走向世界》,塑造了一个娇小的中国姑娘迈开矫健的步伐,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形象,被永久安放在国际奥委会总部瑞士洛桑公园,它代表了中国当代雕塑已具备了走向世界的潜能和实力。

  

1989年,宋惠民主持创作的全景画《攻克锦州》问世,作为一种多维空间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以逼真的时空再现及身临其境的审美体验为中国美术史开启了新的篇章。此后,以鲁迅美术学院为中心,借鉴西方艺术成果,集当代艺术家集体智慧,创作了一批全景画,包括《赤壁之战》、《淮海战役》、《井冈山斗争》到新近完成的世界最大全景画《大河之南》,这些重大历史题材画作以写实主义的绘画技法、逼真的地面塑型和现代声光电系统的巧妙衔接,浑然天成,成为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之作。

  

这一时期,王岩的《黄昏时寻找平衡的男孩》、刘仁杰的《风》、吴云华的《粮官奶奶》、宫立龙的《打台球》、刘明的《94夏日海滩第二回》、周卫的《欢腾吧,龙的传人》等油画作品,赵奇的《京张铁路詹天佑和修筑它的人们》、孙文勃的《长白山月》、冯大中的《艳阳》等国画作品,还有雕塑《走向世界》、年画《瑞雪》、水彩画《红苹果》等,无论在样式、语言还是风格上的丰富性,都代表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辽宁美术所取得的成就,代表了辽宁画家卓越的艺术创造力。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