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少励画廊负责人Nicole Schoeni:Art is for Everybody 2012-09-25 15:18:31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郭毛豆 点击:
采访约在香港少励画廊20周年展北京预展结束后的第三天,见到Nicole的时候她已经接受了四家媒体的采访,接下去还有几家媒体在等待。在北京的几天行程被安排得非常密集,因为此次预展既是考虑到画廊合作的艺术家大部分在北京,也是为今后将每年在北京举办的两到三次活动预热。

Nicole

香港少励画廊负责人Nicole接受99艺术网专访

二十周年展北京预展

近日,香港少励画廊20周年展北京预展“纬度-态度”于Park View Green芳草地举行。本次北京预展过后,由黄笃担任策展人的20周年大展将于11月26日在香港少励画廊的三个空间同期开幕,届时将展出包括方力钧、刘小东、岳敏君、曾梵志、张晓刚在内的50余位知名艺术家的作品,真正是一场当代艺术庆典。

预展现场最闪耀的明星无疑是Nicole(文惠贤),2004年在父亲文少励先生去世的第四天,23岁在读大四的她正式接管这个已有12年历史的画廊。“从那天开始我没有停止过工作,只是去工作,去承担”。在画廊团队和母亲的帮助支持下,Nicole与画廊共同成长,终于迎来了20周年的庆典。预展当天,艺术家杨少斌的一句话让Nicole开心又伤感:“你的父亲会为你感到骄傲的”。

采访约在预展结束后的第三天,见到Nicole的时候她已经接受了四家媒体的采访,接下去还有几家媒体在等待。在北京的几天行程被安排得非常密集,因为此次预展既是考虑到画廊合作的艺术家大部分在北京,也是为今后将每年在北京举办的两到三次活动预热。

画廊就像一个大家庭

Nicole16岁之前在香港读国际学校,之后在英国学习经济,其间有两年时间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中文。因为画廊合作的艺术家基本来自大陆,所以语言对于她来说十分重要。她刻意没有选择读艺术相关专业,是想要“更多地出于本能和热爱去做画廊的工作”。而对于从小成长在画廊环境中的Nicole来说,接手少励的工作虽说困难重重但也非常自然。

文少励先生与合作过的艺术家都私交甚好,在岳敏君、张晓刚等艺术家为生活所困的年轻时期,少励画廊就为他们提供帮助与扶持。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少励先生与艺术家们已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不仅使他们的艺术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并且见证了他们为人父母。“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Nicole这样评价道。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就结识了这些艺术家,在父亲过世后仍然与他们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并且也继承了她父亲的传统,与70、80年代的年轻艺术家们建立良好的关系。“我希望他们信任我……我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喜欢照顾他们、关心他们。”20年来,少励画廊代理合作过的艺术家已经超过了200位。现在,Nicole选择以更灵活、多样的方式与他们合作,而不是仅仅继承父亲“全球独家代理”的做法。

关于画廊对年轻艺术家的培养与扶持,Nicole有着冷静成熟的看法。

“现在很多年轻艺术家在市场上起步太早了,甚至在毕业前二十一、二岁就步入市场了。我也曾经走过二十几岁的阶段,那时候会以为知道所有的事,但事实上却一无所知。你可以从他们的艺术作品中看到这一点。如果在很年轻的时候,还懂的很少的时候进入市场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你失去了自我,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你终将失去市场。”

Nicole也会与一些很年轻的艺术家合作,扶持他们。但是同时她也会观察他们,“我尽量收着一点,把他们放到合适的市场中去,不会马上把他们很快推到市场上一个很主角的位置。”比如Nicole认为杨泳梁的作品很好,于是现在跟一个小的基金会合作,把他送到美国学习两年。这种长期培养艺术家的做法与大多数画廊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但对于年轻艺术家的成长和画廊的未来发展来说却是相当有益。“即便现在能,我也不会马上把他的作品送到市场上去赚钱,把他当成摇钱树,年轻艺术家过早的市场化是我们极力避免的。”现在他们需要的是栽培,等到他们的创作到了一个更加成熟的状态,到那个时候画廊再去商业上推动运作。

理性经营画廊,感性收藏作品

大多画廊经营者都是艺术品藏家,Nicole也是如此。她说她的母亲用“疯狂”来形容她。收藏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对她来说是上瘾的事情,完全无法控制。三年前她在参加上海艺博会时看到了一件非常喜欢的林天苗的作品,由于价格非常高Nicole没有立即买下,但两年来她“不停地想不停地想”,终于还是不顾一切地纳入她的“收藏财产”中。她说今后收藏作品不会再考虑那么多了,喜欢的话不再等待。

选择私人收藏的标准对于Nicole来说只有一个:自己喜欢。市场等理性因素是经营画廊时才会考虑的,私人收藏时Nicole感性的那一面会完全释放,热爱是唯一的理由,她形容那些作品是她最大的财产。而少励画廊的藏家,一开始甚至90%都来自欧美等国,近年来才有越来越多的亚洲藏家,并且少励画廊此前在大陆的活动也比较少。Nicole为我们解释了其中的缘由:大陆当代艺术市场繁荣的开始伴随了太多的炒作,所谓的“收藏家”更多地是投机的买家。Nicole刚接手画廊的时候,曾把非常好的九十年代的作品卖给大陆“收藏家”,但两个月后她就发现这些作品出现在拍卖行中,价格当然是翻了倍。“这让我非常伤心,我也可以这样做,但这不是经营画廊的目的。”Nicole说她想与真正的艺术爱好者合作,她本人出于对艺术的喜爱和热情在经营画廊,也想要和其他人一起分享艺术的美好。现在艺术市场冷下来,Nicole也选择在这个较稳定的时期到北京来举办更多的活动,至于曾经让她产生犹豫的大陆收藏家,“情况也有所改变,会更多地进行合作吧”。

朴实的规划

关于20周年之后的未来规划,作为画廊总舵手的Nicole没有浮夸与华丽的展望,而是给出朴实的回答:

“在过去的几年我有点儿对艺术过度热情,每年做12个展览,同时还做很多、很多的项目。未来会少做一些展览,虽然数量减少,但是质量会更加精。也会和国外的画廊有更多的合作。我希望让我们合作的艺术家有更多在国外学习的机会,特别重要让艺术家能够出去打开他的眼界,看国际上年轻艺术家他们是怎么样的,而不仅仅是说觉得他们自己是中国艺术家就足够了,很自满的那种。今天的中国艺术家不再只是一个标签,他们是在整个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家,所以他一定需要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想象。”

另外,Nicole一直想为画廊营造一种开放的、舒适的和轻松的氛围。在过去的几年里,她会请一些学校的老师带着学生来画廊上艺术课,为他们介绍艺术家、艺术作品以及画廊礼仪等。比如不要触碰作品,不要羞于提出问题等等。因为Nicole坚信,“art is for everybody”,而不是专门为藏家服务的。这样的教育项目她从很早就有意识地去做,本次二十周年系列活动中也会包括艺术工作坊,如“策划你自己的展览”工作坊。它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普通人、艺术爱好者更多的参与到艺术中来。譬如他们会把杨泳梁的山水打印出来,让小孩自己剪出里边一栋一栋楼房建筑,拼出一个自己心目中的艺术作品。以参与度强的活动带动香港社区对艺术的喜爱。

“我觉得这对画廊是一个长期的策略,并不只是说只要收藏家进来就可以。你并不知道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会不会成为收藏家。我从小在艺术的环境中长大,我很自然地认为艺术为我的生活带来很多,我觉得通过这样的做法,也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到艺术,让艺术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启发。”

少励画廊

于1992年由文少励先生(Mr. Manfred Schoeni)在香港创办,并迅速成为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为重要的画廊之一。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文少励先生不断发掘和推广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很多今天已经蜚声国际的艺术家的首个个展都是从少励画廊开始的,这其中就包括:张晓刚、方力钧、曾梵志、岳敏君、杨少斌、夏小万、刘野、祁志龙、李贵君、唐志冈、张林海等艺术家。

【相关阅读】

“纬度-态度”香港少励画廊20周年展北京预展开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