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梵高陈子庄 2012-09-27 10:05:48 来源:中国艺术批评网 作者:陈又 点击:
四川曾出过两位名垂青史的国画家,一位是张大千,一位是陈子庄。张大千“显”,而陈子庄“稳”。在当年黄宾虹入蜀后,对巴山蜀水结合了壮阔与柔情的美所折服,竟一时不知如何措手了。又相传,齐白石出蜀后也不再提笔描绘画山。

陈子庄
 
有的人的一生,注定是一段传奇,哪怕这传奇在谱写之初并无耀眼的华章。

陈子庄被称为“东方梵高”,大抵也因他们的人生轨迹有着惊人的相似——荷兰画家梵高生前毫无名气,画作几乎一幅也卖不出去。因此生活窘困,且被人当作疯子,直到去世后才声名大震。他存世作品的价格成百倍地翻番,他在精神病院中创作的一幅描绘鸢尾花的油画作品,以439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打破了绘画作品销售的世界纪录。命运与之极为相似的陈子庄,生前不但寂寥无闻鲜为人知,经历还颇多波折。最后贫病交加,于1976年7月3日默默谢世于成都,终年63岁。

直到子庄先生去世后,他的作品才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人们平静之中开始细细品读他遗留的作品时,才对他笔下这一幅幅画作惊为天人,突然意识到,他原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更是一位匠心独运、风格独具的大画家。他的作品天然机趣,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返璞归真。画中妙趣横生,不矫饰,不做作,无斧凿之痕,无匠人之气,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上世纪50年代,陈子庄开始实施他的“变法”,以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子庄风格”,在画坛独树一帜。尽管离世已有30余年了,但每当提及这位巨匠的名字,他的生平轶事总会一次次地,在人们眼前徐徐拉开幕帘。

为谋生计,终成豪侠一名

有的人一生平顺,有的人一生跌宕,而陈子庄真实的人生经历,绝对比传奇更富有戏剧性。

1913年,陈子庄出生于四川荣昌县一个贫寒的家庭。父亲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到邻县永川瓷碗厂画瓷碗,也为荣昌县盛产的纸折扇画上几笔,扇商因此可以多卖钱。

陈子庄晚年回忆说,当年他帮着父亲画折扇,先将十来把折扇展开,一把挨一把放在桌上。用笔蘸了红颜色往上洒,再洒几点绿色,然后画上枝干,略加点缀,十几把桃花扇就画成了。这种批量画扇法,与纽约画派波洛克的滴彩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经历令我们不难想象,陈子庄作品中所充溢的勃勃生机,很大程度上也许正是来自民间画工们所创造的鲜活生动的绘画样式的启示。

6岁时,陈子庄在本乡陈氏祠堂中发蒙读书,11岁时因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便到当地庆云寺庙去放牛,只吃饭,不要工钱。这庙是一座武僧庙,放牛之余的陈子庄也就跟着和尚习武,或许是天生聪颖好学,3年之后他竟也练得一身武功,尤其精于技击之术。14岁时的他,已经在荣昌县以教授拳术为生了。

这时的陈子庄已长得形貌壮伟,而且有着一身不俗的武艺,加之他为人耿直豪爽,又喜欢结交江湖上的豪杰之士,因之在荣昌、永川一带颇负豪侠之名。也许是陈子庄血液里天性蕴藏着的敢为而浪漫的因子,随着成长终被唤醒,也许是成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之邦对青年人有着不尽的吸引力。在陈子庄16岁之时,只身一人来到成都,拜在当时成都武术界最具声望的武术名家马宝门下习武。
 

 

陈子庄作品:钟馗嫁妹 设色纸本镜片

虔心习画,难平多舛人生

如果说每个充满成就的人,其人生总可以划分出许多至关重要的阶段的话,那之于陈子庄,他的19岁和23岁,在往后漫长的人生中,绝对是至关重要的两个节点。这两年里,他遇见了两个人——一个是黄宾虹,一个是齐白石。

19岁的这年秋天,黄宾虹来四川游历,与老友蔡哲夫、谈月色及成都名宿林山腴、画家沈潜庵等人往来。陈子庄因蔡、谈二先生的关系,得以观看黄宾虹作画,这是陈子庄第一次有机会亲见中国近代绘画史上大师级人物绘画创作的实际操作情况。

当时的黄宾虹未能想到,自己的提笔落笔间,对一位虔心学画的少年会带来何以深远的影响。不得不说,这次经历为他中年后从黄宾虹山水画法中悟出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种下了前因
而齐白石更不会知道,他20年前那次短暂的成都之行,在数十年后的今日看来,最重要的意义,大概便是催动了陈子庄内心艺术种子的萌发,而这颗种子,在受到他的深深触动后,正要准备长成参天大树了。

那是1936年,当时仅有23岁,还是青年画家的陈子庄,经四川军阀王缵绪的引荐,得以观齐白石作画并当面请益。晚年的陈子庄,曾向人讲起他初见齐白石刻印时大吃一惊的情形,他说,只见齐白石一手执刀一手握石,先痛快利落地将印面所有横划刻完,再转侧印石,用刀方向不变,将所有竖划刻完,然后在笔划转折处略加修整,只闻耳畔刀声砉砉,倾刻之间印已刻成。陈子庄吃惊之余失声说,这办法好。齐白石答,方法要简单,效果要最好。这两句话对陈子庄的艺术创作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有机会得到两位大师指点,陈子庄顿时眼界大开,画艺大进。为生活所迫,陈子庄四处卖画,但画风一时之间并未能被世人所喜爱,以至经常断炊。他很少交际,却善豪炊,性格倔强,人称“陈风子”(陈疯子)、“酒疯子”,他便以此名落画款,自我解嘲。与那个时代很多轻狂的年轻人一样,陈子庄当时的兴趣除了绘画,还在政治上有所抱负,但经历了入狱、失业,陈子庄对政治彻底失望。在上世纪50年代,陈子庄进入中年之时,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绘画中。

在陈子庄人生的最后岁月,正是十年动乱之际,“文革”是陈子庄最艰难时期,他经历了吵架批斗、妻子疯癫、幼子夭亡,自己疾病缠身,甚至穷得连宣纸都买不起。然而,他依然安贫乐道,上下求索。没有质量上乘的宣纸,便用一般的夹江纸甚至包装纸挥毫泼墨。就是在这些杂乱的纸张与不大的画幅间,陈子庄为世人留下了一抹抹传奇的色彩,与辉煌的艺术财富。
 
    寄情山水,小品终成绝唱

四川曾出过两位名垂青史的国画家,一位是张大千,一位是陈子庄。张大千“显”,而陈子庄“稳”。在当年黄宾虹入蜀后,对巴山蜀水结合了壮阔与柔情的美所折服,竟一时不知如何措手了。又相传,齐白石出蜀后也不再提笔描绘画山。

对于这绮丽而又难以捕捉的美,非久居其地沉湎其中者不能知。然只缘身在此山中,久居而不觉者亦有人在。外来过客则多能掠一时一地一景一色之美,终难尽蜀山平奇之奥。
    如果要论画笔间能够传神蜀山神韵者,陈子庄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他的山水画之独出心裁,无处不在地表现着蜀山蜀水的平和淡泊之美,而这种美感,又是画家自身气质心境的曲折反映与理想境界。正如画家自己所言:“我的画中,凡与众不同之处,都是从生活里找到的。”

作画的真情流露,正是陈子庄的长处,他笔下山川面貌本已十分丰富,加之溪流、江河、田园、渔船、鸡犬的点缀,更洋溢着生命气息。有别于传统的山水画布局,陈子庄的山水画较少有全景式或者鸟瞰式,在他所绘的画作中,却有着对描绘对象直接、单纯的展现而充满了绘画的直观生动性。他的画作多为小品。尺长寸短,物尽其性。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于平凡小景而传尽巴山蜀水幽韵,如《龙泉山册页》,共达30幅之多,其简洁、自然的画风体现无遗。又如作品《崖畔人家》,共4件,题字极少,但这4件采用不同的笔墨手法,表现不同的艺术情调。

1988年3月20日至27日,他的300幅遗作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每天观众高达1万余人。文艺界知名人士吴作人、冯其庸、启功、吴冠中等对展览作了高度评价。而事实无疑验证了他对自己的预言。陈子庄曾经很自信地说过“我死之后,我的画定会光辉灿烂,那是不成问题的。”哪怕这样出于对自己实力笃定的预言,竟是待到他生命谢幕之后才得以证实。

10余年以前,花几千上万元就能买到陈子庄的画,而现在一幅普通的山水小品市场价一般为几十万元,一些精品达到每平方尺百万元的价格。在2006年,陈子庄的画作更以单幅超过千万元的成交价格,在画坛引起一度轩然。这传奇的色彩才开始渐渐明媚。但传奇终究是传奇,而陈子庄和他的画作历久弥新,也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幻化成一道永恒。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