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亮:当代艺术杂谈(一) 2012-10-17 09:36:06 来源:艺术国际作者博客 作者:刘永亮 点击:
陈传席虽然在落魄之日妻子离去,彭德装神弄鬼,搞玄而又玄的东西,此两人在美术的专著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有很多人除了写文集,却搞不了专著。有些人终抵制不住内心的浮躁与世界的浮华,人生的意义与追求有不同。

陈传席虽然在落魄之日妻子离去,彭德装神弄鬼,搞玄而又玄的东西,此两人在美术的专著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有很多人除了写文集,却搞不了专著。有些人终抵制不住内心的浮躁与世界的浮华,人生的意义与追求有不同。有人想做文人,有人却去做学者,有人需要自省……

绘画有一个时代的气场,当你的绘画作品正在那个时刻,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记住了历史,历史也就记住了你。说到气场,这不仅仅是画家的绘画的水平,它更重要的是在整个社会,整个艺术氛围中,形成的一种最高峰,在画面中也往往也会形成这种效应,我们看米勒的原作可能会感觉到有宗教的气场一样。

   (民国时期主要值得研究的美术在浙江 广西 安徽 四川比较有意思。)当代艺术的发源主要是湖北开始,四川的伤痕美术也成为后文革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罗中立的《父亲》成为里程碑的标志,虽然罗中立的绘画功底不是甚好(实话实说),包括后来创作的很多作品都不是很好,就《父亲》而言,对于大部分人也会超过他画面的程度。罗中立的成名就是他处在了一个重要的时刻。在那样一个启蒙的时代,更重要的是,罗中立的《父亲》可以改变中国文化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当时在中央美院的毕业作品一般都要创作,首要明确的是写生与创作的区别,平时的写生一般不可以作为毕业作品,对于陈丹青却为这个展览疑惑,但他很镇静,他就选择了西藏组画,画面没有什么内涵,就画了人们平实的生活,他的作品,没有场景没有思想,陈丹青虽然画画不是太好,但他感觉还不错,当作品展出的时候,大家感觉到了他的作品的不同,画画可以这样,他改变了画画的方式。当然现在的陈丹青去制造名人效应去了,去建立话语,去充当中国的知识分子去了。也许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有不同,徐兵、吕胜中可能多了分对中国文化的思考,蔡国强开始制造火药画产生了灵感,他的作品更注重形式感和艺术美,黄永砯在厦门达达中更注重观念的展开……

   改变中国绘画的进程,是需要有很多画家群体组成,这个气场中看谁在正确的时刻出现了。艺术家在变化中求生存,多数是为了市场,有人却没有跟得上气场的变化。刘晓东的老照片显然觉得过时,一个创意维持十年二十年,在他的创作中却难寻新的影子,也听说他最近也在变化,他的变化却有着一种被动性。陆俨少的例子更说明这一点,去深圳后本打算在晚期变化的绘画作品,得于别人的教唆,担心到市场对自己作品的认可,却没有坚持下去。刘炜和方力钧的拨皮艺术也是如此,他们的玩世不恭,正适合了那个时代,在八十年代的中央美院,美院的学生本来就是一群拨皮,他们玩世不恭,蔑视权威,自高自大,瞧不起教授老师,这种个心态是有必要的,他们可以把被单用剪刀剪出一个套头的窟窿,裹在身上在校园里乱串;记得在八十年代,一次法国访问团的交流,开始法国的学生用颜料在空地上用泼、染肆意乱搞的方式来理解艺术的时候,中央美院的学生惊呆了,原来艺术可以这样搞,于是他们也不示弱,在宿舍楼上却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在窗台上挂满内裤、乳罩、被单来逞强。如方力钧画傻笑光头的形象,其实就是自己的写照,后来画花、鱼天空、海水,在市场的冲击下他不知道自己哪来的那么多的幸福,他对现实充满了不解与质疑,也成了自己的生活状态。方力钧还是喜欢变化的一个人,他可以把自己的画作与时代的变化相连接,如地震、奥运会等等。叶咏青有很好的感受力,在商业上却没有大的起色。

   在中国美术的生态里油画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然而在西方架上绘画已经渐渐变得边沿化,更多的是多媒体艺术和装置艺术。要想在美术史中有开宗立派的作用,其作品要有独创性那是肯定的,在中国的美术史中有名的大师大部分都于美术教育有关,但却良莠不齐。随着历史的发展,没有做过美术的教育的一批精良的画家也渐渐的沉淀出来,他们的价值可能会更引人注目。然而在新的时代谁又能把握住新的发展,不仅要有敏锐的思维,还要付出艰辛的行动。美术史家在这种历史的沉淀中发现了这些画家,并把他们澄清出来;在美术批评家来看,他们更多的把握当下的艺术的气场,在一个宣泄的圈子里生存。
 

 


【编辑:于睿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