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加布里埃莱·贝弗里奇(Gabriele Beveridge)专访 2012-10-17 10:16:54 来源:艺术眼 作者:陈颖编译 点击:
加布里埃莱·贝弗里奇个展“In A Normal World I’d Be There”近日在诺维奇OUTPOST画廊开幕。加布里埃莱·贝弗里奇1985年出生于香港,她曾在法尔茅斯艺术学院及斯莱德艺术学院就读,现生活并工作于伦敦。

加布里埃莱·贝弗里奇(Gabriele Beveridge)个展“In A Normal World I’d Be There”近日在诺维奇OUTPOST画廊开幕。加布里埃莱·贝弗里奇(Gabriele Beveridge)1985年出生于香港,她曾在法尔茅斯艺术学院及斯莱德艺术学院就读,现生活并工作于伦敦。以下是加布里埃莱·贝弗里奇(Gabriele Beveridge)与艾米·利奇(Amy Leach)、马修·弗格森(Matthew Ferguson)以及伊莎贝尔(Isabel Gylling)关于这场展览的对话。

Amy Leach:我很喜欢你对有机材料的使用,从晶洞状物质、抛光程度不同的大理石到更加常见的沙子以及尺寸更小的矿物形式。这些材料与展览中其它图像、表面及结构的并置形成了一种丰富的相互作用,模糊了人工制造的现成物品与自然产生的物品之间的界限。是什么吸引你开始利用这些类型的原材料的,它们在你的作品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加布里埃莱·贝弗里奇(Gabriele Beveridge):我通常不会把物品区分为现成的与制作的、自然的与人工合成的。我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中的那些事物看作是处于不同的存在状态之中。我一直是以这种方式来看待这些材料的,而不会去关注自然产生与人工合成的区别。有时我会发现某种材料表现出了其中的一种存在状态,而它也许能在一件已经完成的作品中得到反映。如今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将一种“时间的记号”摆在了首位——没有中立者——因此我希望对这种方式进行探索。至于那些特别“自然”或“有机”的材料(比如大理石),我所感兴趣的东西在于存在于那种材料之中的感觉是如何与照片的脆弱性等联系到一起的。当我在思考我应该如何来表现这些联系时,我同时也在探索这些各有特点的材料应该如何被结合到一起、且彼此之间保有一定的张力。这种情况同样也适用于光度较高的晶簇以及诸如沙子等普通的元素。总之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作品大多都来自于我的直觉和敏感。它们更像是各种联系的集合而不是经过计划的效果。

Matthew Ferguson:你一定投入了许多精力在这场展览之中,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或者说你希望从中获得什么?

加布里埃莱·贝弗里奇(Gabriele Beveridge):这个问题恐怕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回答。有时我们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某件事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很享受作品的创作过程。

Isabel Gylling:这场展览的展出作品将整个展厅分割成了许多截然不同的区域。我感觉自己可以从许多个角度来与这些作品产生关联。那么当你在构思这场展览时,你对观众的存在做了哪些考虑?

加布里埃莱·贝弗里奇(Gabriele Beveridge):我考虑到了观众在整场展览中的位置,而作品不同的状态及重要性有时可以在它们的实际尺寸上加以区分。因此它们在空间里的布置方式对于作品本身来说是第一个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然后才是观众对这种安排布置方式进行操纵。有时候建筑空间也会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强迫你只能将就着用或是可以呈现一种新奇的样子。与“观众”相关的问题几乎有点政治性了,这就好像是在问“你为我们做了什么?”,那我真的不能说我仔细想过这一点。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