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对话——梁宝刚当代艺术作品的人文性解读 2012-10-24 13:13:09 来源:艺术国际梁宝刚博客 作者:高永胜 点击:
《泡沫》系列是我看到的梁宝刚早前具有当代意识的油画作品,作品没有那种一直以来令我讨厌的“振臂高呼”式的观念以及让人绷紧神经的哲学思考,而是以这般轻松的方式让我呼吸到了广西巴马青山绿水间的新鲜空气。

梁宝刚《泡沫》系列

梁宝刚《泡沫》系列

《泡沫》系列是我看到的梁宝刚早前具有当代意识的油画作品,作品没有那种一直以来令我讨厌的“振臂高呼”式的观念以及让人绷紧神经的哲学思考,而是以这般轻松的方式让我呼吸到了广西巴马青山绿水间的新鲜空气。而恰恰是这种平淡天真和在若有所得和失之间达成了让人能够亲近作品的机会。

什么东西看得多了,也就看得烦了,正所谓“久看无风景”。我想说,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身边那些恰恰是最可宝贵、最应爱惜的某些东西忽略了,以至于失去“欢喜心”、“敬畏心”、甚至“良心”!“一草一木皆有情”,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中最让人怦然心动的乐章。为什么呢?无非是我们一旦到了这个境界就会产生怜悯心、尊敬心、爱心、孝心。“百顺孝为先”孝道即是人道也是天道,凡违背者则悖德乱道,则社会不安,家庭不睦,自然生态水乱山穷......这种一度让人唾弃的文化精华却曾是我们五千年文明的基石!令人欣喜的是现如今,对于这种传统文化的思念又悄悄地回到了中国人的意识里,虽然轮廓还不十分清晰,但我们已然觉得一片荒芜的山坡上正平涂上一抹绿色。

我认为这种所谓的传统文化意识的又一次苏醒乃至萌芽,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觉醒。

人们经常探讨的诸如什么是“当代性”等问题,我对这类问题的回答是:“没有了传统认知,则什么当代性都不是。无本之木,难以生存;嫁接之木再加上“无本”,则更不能生存。既然存在就是合理的,就没必要否定过去的存在。而这种反传统、藐视一切的人却常常能赢得艺术界的某种认可,不咒骂几句“传统”的人好像就不能进入到作品的当代艺术阵地。我们常能听到:这些“太传统了”、那些“太老土了”、有些已“过时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艺评”不绝于耳。但我觉得,既然是叫同一个名字——艺术,为什么一定要互相否定界线泾渭分明呢?为什么不能彼此建立良性的艺术关照呢?所以我不喜欢那些毫无传统人文之心却依然能摆出“大架式”的某些中国当代艺术

中国人都喜欢祝福与被祝福,见面问个好,没有听说见面就要说你坏的。我爱看“中国好声音”,因为这个节目栏目名称本身就能把我带进某种对祖国的美好祝福中。当然祝福也同时意味着对于昨天的某种缺憾的告别。一句日常平实的问候语言也都将带着爱的信息产生感应和能量。而这种对话,又或许根本无需语言,哪怕仅仅是眼神的传递;一个乔康达的微笑;或是轻轻的拍一下对方的肩膀,足矣!

梁宝刚就是这样子用他的一串串泡沫,一些个我叫不出昆虫名字的作品,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他用“大家都不容易”的心态,诉说自己对于当代艺术的理解。“小昆虫”们容易吗?梁宝刚的《昆虫记》系列和他早前的泡沫系列是不是那种“如露如电”浮生的幻灭?抑或是“悲天悯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些画感动了我,因为他倾诉了一个画家的内心心曲,对于一草一木的祝福与尊重、爱以及他们的伤悲。这种关注与理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浮生对话,平等对话、当代对话,这就是梁宝刚当代艺术作品的“人文性”,也正因如此,其作品的当代性才有了意义。

 

 

 


【编辑:于睿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