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愚公移山》
1/9在对文化的认识上,我们有一个误区:在艺术上西方经历过的如果我们再去“重复”就是一种落后?这是错误的观点。西方经历了“工业化”的过程,我们就不需要了么?当然需要。但不是所有西方经历过的都是我们需要的,必须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选择。
2/9以徐悲鸿为例,有一些观点怀疑其在历史上的意义。20世纪上半期的“现实主义”重要么?以技术来看,徐悲鸿把西方写实造型手法与传统水墨表现语言相结合,并没有做到很成熟,比如《愚公移山》,造型与语言的结合比较生硬,这是一种“落后”么?艺术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3/9现实主义对中国画的改造,改变了传统中国画回避现实的文化态度,以真实的眼光直视中国真实的“现实”,对唤醒国民精神和现代文化意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徐悲鸿及现实主义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陈独秀才会不遗余力支持他。缺失这一过程,中国的现代文化转型是不可想象的。
4/9对比与西方,以库尔贝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同样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发展的第一个最重要的艺术流派。现实主义第一次在艺术上赋予了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与过去的贵族曾经具有的同样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这种意义并不是在技法层面,而是指对时代所具有的文化意义。
5/9无论对西方还是中国,从文化史的意义上来说,“现实主义”都是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艺术并不只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评判的,而是根据艺术家对所处时代重要的文化问题的判断及敏锐的应答。
6/9徐悲鸿及20世纪上半期中国现实主义,也许并没有对世界产生影响,但却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上代表性的人物。对其否定是一种“非历史”的观点(即不是从历史的真实环境出发来考虑问题)。
7/9陈独秀和吕徵在《新青年》杂志上以《美术革命》为题展开对话:“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指清代以降在画坛上占正统地位的‘四王’画派)的命。因为要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徐悲鸿对中国画的改造有文化启蒙的意义,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8/9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民族之不振可慨也夫!夫何故而使画学如此其颓坏耶?曰惟守旧,曰惟失其学术独立之地位。”徐对中国画的改造有非常清晰地文化理念,这一理念与时代同步,是在中国面临三千年之大变局之时刻,对当时最重要的文化问题最有力的应答。
9/9徐悲鸿最重要的作品虽然是历史题材,但与西方古典主义不同,并非为维护旧有文化意识,而是带有文化启蒙意义的现代文化意识,借古喻今,对民众之悲苦有深切之同情(《徯我后》),寄希望于国家的改变与民族的复兴(《愚公移山》)。其真实直面现实的方式,在当时中国具有典型现实主义的意义。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想证明艺术的意义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与时代之间的一种互动,是对时代提出的文化问题的敏锐的应答。)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