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画廊抢占伦敦皇家艺术学院 2012-10-26 10:49:27 来源:中奢网 点击:
Marc Glimcher聘请的这4位经理包括了来自俄罗斯的Valentina Volchkova(她此前经营过自己的同名画廊,也在高古轩画廊任职过),来自黎巴嫩的Tamara Corm(菲利普斯拍卖行中 东地区的专家),来自沙特阿拉伯的Sharifa Al-Sudairi以及来

纽约画廊抢占伦敦皇家艺术学院

图片资料

Marc Glimcher聘请的这4位经理包括了来自俄罗斯的Valentina Volchkova(她此前经营过自己的同名画廊,也在高古轩画廊任职过),来自黎巴嫩的Tamara Corm(菲利普斯拍卖行中 东地区的专家),来自沙特阿拉伯的Sharifa Al-Sudairi以及来自德国的Alina Kohlem。人们很难忽略这一“女子联盟”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她们似乎分别都擅长于掌控新的艺术品购买群众中一个特定的部分,对东欧、中东以及亚洲新 兴的艺术市场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事实上,来自上述地区的艺术品买家似乎更有可能在伦敦而不是纽约购买作品,这也许就是这个十月一共有4间纽约画廊拉开了其 在伦敦分店的帷幕的原因。而对于Marc Glimcher来说,聘请这四位女经理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她们能在不需要佩斯总部投入过多的情况下呈现一批引人注目、令人信服的展览。

“这个道理就是这之中存在某种自给自足的东西,”本届Frieze伦敦艺博会举办期间,Marc Glimcher站在自己由David Chipperfield设计的、通风良好的新画廊中说。“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便是有太多的艺博会、太多的展览了;这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们现在在做的 是分而治之,各个击破;但并不是说我们是来这里征服的。”

这4位女经理的直接上司是Mollie Dent-Brocklehurst,他同时打理着佩斯画廊在伦敦的所有事务。Mollie Dent-Brocklehurst的家族在格洛斯特郡拥有一座城堡,而Marc Glimcher则亲切地将其描述为“你希望能够在英国遇见的三个显赫人物的其中之一”。作为伦敦艺术圈里的一个长期成员,Mollie Dent-Brocklehurst在12年前帮助拉里·高古轩(Larry Gagosian)开起了他在伦敦的第一间画廊;在为俄罗斯慈善家兼艺术品收藏家达莎·朱可娃的车库当代艺术中心(Garage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担任顾问之后,Mollie Dent-Brocklehurst又来到了佩斯工作。

位于皇家艺术学院里的新空间实际上是Marc Glimcher在伦敦的第二间画廊——他在去年就已经在Soho区开起了一间大小适中的画廊。这次的“行动”Marc Glimcher也并不是孤身一人:Michael Werner、David Zwirner以及Skarstedt画廊全都在这个10月来到了伦敦,它们很显然捕捉到了艺术界不少的注意力。一直以来,David Zwirner画廊在Frieze伦敦艺博会上都占据着一个显眼突出的位置,而今年第二次参展的佩斯画廊(它同样也参加了Frieze Masters)预先选位的“特权”似乎相当于这场顶级艺博会的组织者们为其投出的信任票。

“这是一个相当过时的概念,”纽约Salon 94画廊的画廊主 Jeanne Greenberg Rohatyn在谈及这些“扩张者”时表示。“在上世纪60和70年代,如果你是一位艺术家,那么你的代理画廊必须是在美国的中西部、纽约和洛杉矶;而如果你想蜚声国际,那么你的代理画廊就应该在巴黎和伦敦。”当然现在的情况演变成了你的代理画廊也许在上述地点都有分部。

不过在伦敦的扩张尤其让人感到惊讶,特别是当你联想到这座城市在近年来有多么不活跃时——当然只是在画廊这一方面上。伦敦是在10年前才开始成为一座现代 与当代艺术胜地的。这种复兴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便有2001年泰特现代美术馆的诞生、2003年Frieze艺博会的诞生以及英国青年艺术家 (YBA)效应。很难说清楚一座城市到底有多少间画廊,不过Hauser & Wirth的合伙人兼副总裁Marc Payot称这个数字大概为伦敦200间、纽约500间。他的画廊经历了相对有逻辑(从地理学上来说)的扩张过程:首先从苏黎世来到伦敦,然后再扩张到了 纽约,这是一个朝“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市场前进”的过程。

英国媒体将伦敦富有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看作是吸引来这些画廊的主要的动力,确实我们也没有理由去否认这作为其中一个因素的可能性。哈罗兹百货公司 (Harrods)是这里最著名地标之一,昂贵得有些离谱的它能够“提供任何地方任何人的任何所需”。英国《卫报》就曾报道有6000人在这里获得了价值 超3000万美元的净资产,其中三分之一都不是本国居民。“我想阿拉伯人和俄罗斯人都不太喜欢纽约,”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在上个星期参加佩斯画廊举办的一场活动时说。“他们讨厌的应该是美国那种‘我们是全世界的统治者’的风头,老实说我很理解他们。”

不过潜在客户群这一动机似乎是对画廊扩张规模给出的一个太过明显的答案,这就好像Willie Sutton对他为什么要抢劫银行做出的回答一样——“因为银行里有钱”。出售艺术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要将它们出售给谨慎狡猾的西方人。随着商业的全球化,人们通过每年会举办上百场的艺博会来彼此会面也变得足够简单。能够反驳纽约画廊主来到伦敦是因为“这里拥有许多富有的非本国居民”这一主要动机的反驳论点是:如果新的一批艺术收藏家的确是在“飞机”上度过大部分时间的话——佳士得理事长Brett Gorvy曾用这个来解释为什么拍卖行不再提供关于其买家地理方面的信息——那么为什么还要费劲在其它地方开设新的分店?

原因之一在于其有助于向这里的观众重新介绍一批创作年代较老的作品——尤其是比较老的美国艺术品。Daivd Zwirner的合作伙伴Angela Choon已经搬到了伦敦负责其新画廊的经营事项,她表示这部分市场的潜能是将画廊搬到这里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一想到能够把这些作品带到这里介绍或是再 次介绍给他们就感到兴奋不已,”Angela Choon说。“我认为我们在纽约做的事以及我们想在这里做的事都是重新推荐这些现代大师作品、为它们制定新的环境,让它们看起来和那些刚从工作室里出来的当代艺术品一样新鲜和令人激动。”

Michael Werner画廊总监Gordon VeneKlasen则称自己在这里感受到了上世纪90年代时他在纽约感受到的东西——当时他的画廊将关注重点放在了绘画及 雕塑作品上,并且不得不与那时候流行的概念艺术进行竞争。他在当时推出了一批伟大的欧洲画家的展览——人们很容易忘记这些画家为概念艺术奠定了基础,他们 同时还更加直接地为Gordon VeneKlasen出售的作品类型奠定了基础。他发现现在的伦敦也极其渴望这种东西。“在画廊展览开幕的那天,一定会有来自伦敦主流报纸的评论家敲响我 的大门,”他说。

提及已经去世了的艺术家的作品,Marc Glimcher说:“这里的要点在于当某种艺术特别稀缺时,那么所有的作品可能都已经被收藏在了博物馆当中…显然纽约有更多的画廊投身于这个领域之中。”比如高古轩画廊迄今为止更倾向于在纽约而不是在伦敦举办其大型的毕加索、莫奈回顾展。“那是受市场驱动的,”Marc Glimcher说,因为存在一种“人们在纽约而不是伦敦购买现代及经典的当代艺术品”的感觉。

另一位参加了Frieze伦敦艺博会的纽约画廊主Andrea Rosen在最近刚扩建了她位于纽约切尔西区的画廊,她则认为全球性的扩张对艺术家们来说并不一定是有利的。她代理的许多艺术家在伦敦也有代理画廊(其中 包括高古轩),她更愿意保持这种状态。“我的确认为艺术家拥有一间以上的代理画廊有它的重要之处,毕竟不同的画廊可以向人们展示艺术家不同的一面,”她说。“但我认为会有一种模式让人感觉自己是在垄断一批存货,而另一种模式则是关于进化的。我不想表现得像是在诽谤他人一样,但我觉得存在一种从不同的观点进行进化的方式,所有我想我更赞同那种分享权力式的风格。”

在本届Frieze艺博会举办期间,几乎每一个伦敦的主流媒体都对美国人的“泛滥”进行了剖析。“我们是在追逐艺术家而不是收藏家,”Marc Glimcher在《The Independent》中说。“其他人是想将纽约的氛围带到伦敦,而我们则是想要某些能够大喊出‘我们在欧洲!’的东西,”David Zwirner在《Financial Times》中表示。不过在这一艺术盛会暂告一段落的时候,圣诞老人式的想法也开始随着经销商拆卸自己在Frieze上的展位而逐渐消失。他们中有的将会 收拾起自己的艺术品、强打精神继续开向下一站:巴黎的FIAC。

 


【编辑:宋林林】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