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家张晓辉——严谨、控制的别样视觉震击 2012-11-14 13:50:05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王胤
11月9日下午,张晓辉个展“阵”在三里屯升空间开幕。张晓辉2011年被保送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曾多次参加升空间举办的群展,而这次在升空间举办的展览是其首次个展。展览展出了张晓辉创作的《格》、《一千零一夜》、《静八章》三个系列的纸上水彩及综合材料作品。

艺术家张晓辉

艺术家张晓辉

11月9日下午,张晓辉个展“阵”在三里屯升空间开幕。张晓辉2011年被保送为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曾多次参加升空间举办的群展,而这次在升空间举办的展览是其首次个展。展览展出了张晓辉创作的《格》、《一千零一夜》、《静八章》三个系列的纸上水彩及综合材料作品。

在开幕式之前,99艺术网编辑在现场对80后艺术家张晓辉进行了专访,就他此次展览呈现的作品以及创作的心路历程展开了交流。以下为访谈实录:

99艺术网:这次个展的展览名称叫做“阵”,能感觉到像你的画那样有一种罗列感和气势在里面。你每件作品的命名和画面内容都有很大关系,那么这个展览的名称和整体的创作之间有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张晓辉:“阵”是我之前“合唱团”里其中一幅作品的命名,现在拿来做整个展览的名字主要是因为此次展览展出的“格系列”作品比较多,就像你说的给人感觉有一种阵势和罗列感。我也喜欢“阵”那种严谨的感觉,而不是所谓的冲击力。

99艺术网:你觉得在创作中的严谨态度和学版画有关系吗?

张晓辉:太有关系了。版画用水性材料多,也有平面印刷的感觉。我也有意去拒绝立体感,因为平面比较贴近于大众,我们平时接受的讯息很多都是平面化的,并不是三维立体的。整体我的创作跟版画教育还是挺有关系的。

99艺术网:“格系列”从白到黑,从疏到密,包括一些单色或者彩色的作品,这里面内在的创作顺序是怎样的?

张晓辉:创作的时间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我会画一些彩色的,再穿插一些黑白的。我非常想知道一个想法把它做出来之后会是什么样。

99艺术网:你有一个想法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实践出来,告诉自己答案的可能性和多样性。

张晓辉:对。

99艺术网:从具体画面来讲,“格子”绘制的特别严谨,缝隙留得都特别的齐,你是怎么做到的?

张晓辉: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是纯粹评眼力来控制,非常难,画完一行之后我会拿尺子比一下,比如上面有一个画多了两毫米,下边就得少画两毫米,反之亦然,所以进度特别慢;后来我发现拿尺子把两边量好都是0.7厘米,拿一根针稍微画个印儿,但不能留痕迹,这样就比较好控制了。我还是希望做的抽象作品严谨一点。

99艺术网:创作这样的作品一定需要非常安静的心,类似于日常修行,这个创作的过程中,似乎不再被具体的形象干扰,当时的心境具体是怎样的?是一种坚持还是享受?

张晓辉:其实是一个人心境的体现,我平时状态就是那样,不只是我的画给人安静的感觉。一般我没有什么烦心事或者情绪暴涨,我不太喜欢那个状态。我做作品也是尽可能做到雅致,和大家比较愿意去追求冲击力这点有所不同。这可能与自己的审美倾向有关,决定了我的口味,也决定了作品的面貌。

99艺术网:我觉得在你的画面当中有一种很强烈的自我控制力,不喜欢张扬的感觉。

张晓辉:这一点说得挺准的,因为不只是抽象“格子”需要控制力,具象的《一千零一夜》也一样。因为在这些水彩作品的创作中,水往往干得特别快不好把握,所以必须把分寸控制得特别好,这也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

99艺术网:在这次展出的作品之中,“格系列”当中整齐排列的水墨效果的格子,让我想到古典绘画为了精准而需要打的格子,本来是辅助作用的线与格,您为什么要作为一种创作题材?

张晓辉:我听见你说“古典”,一下子突然心里很欣慰。其实我做“格”系列的作品就是想传达出对“古典”这两个字的重新认识。一般提到“古典”就会想到巴洛克式的,画得非常光滑、非常华丽的作品,但是我觉得“古典”不是一个表面的征象,更多的还是人的一种心态以及作品传达的气质。   

99艺术网:《一千零一夜》的创作是穿插在这些抽象作品之中的,从中能够追溯出你之前作品的脉络,还是有具象形象的,这对于突然转入抽象创作的你来讲是不是有一些自我调节的意味?

张晓辉:我第一次看里希特画册的时候,惊异于这个画家居然能同时画好几种风格的画,而且感觉都还挺好。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自信心的鼓励,因为我觉得好像在中国接受的教育往往爱给人贴标签,一个抽象艺术家可能不会再画写实,或者写实艺术家可能不屑于画抽象。我一方面画一些偏写实的或者是有形象感的,另一方面就是偏内在一些抽象性的,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一样,要同时走。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调节,比如说“格系列”画起来比较辛苦,画一会儿觉得累了或者上午画格子,下午就转化一下,放松地画些小幅带形象的,两种状态都很舒服。

99艺术网:《一千零一夜》当中有很多人物、动物、植物的形象,这些形象来源于哪?作品的名称为何借用了一本故事集的名字?

张晓辉:这一系列特别像自己的视觉日记。比如我每天会浏览一些网页或者看些杂志,突然发现有些形象挺有意思的,就很想把它转化成艺术品,就有这种欲望把它画下来,时间久了就集了好多。画面中各种各样的事物,像极了儿时看过的故事,于是就用了《一千零一夜》这样一个名字,因为我觉得这些故事的基调都像极了夜的颜色,于是我选用了这么一种深沉的蓝来描绘这一切。

99艺术网:从对很多琐碎现象的思考、对细节管窥似的表现、观念性的强烈阐释,到现在似乎什么都不说了,什么都不画了似的抽象画面,您经历了怎么样一个心理转变过程和思考过程?

张晓辉:之前是比较单一的,就像你说的这种情况。现在是两条线索同时进行,一方面我想让画面做到雅致,另一方面我也做一些比较偏观念性的。比如《静八章》就是观念先行,依照观念想着用什么材料如何来表达会更好一些。现在两条线索同时进行,是想尽可能让自己的创作更加丰满一些。

99艺术网:《静八章》有些像之前你创作的《什么都没说》,之前用线缝了“×”型就代表否定,现在《静八章》也有“×”,但貌似并不简单的代表否定了。

张晓辉:这一点说得特准。

99艺术网:这个系列更加注重画面本身语言的丰富性,趋于抽象性表达。

张晓辉:对。你说的某一部分我是特别赞同的,它已经不再是承担一个“×”的作用了,但是另一方面还是一种观念的表达。为什么我留出来小人书里边的某一张,然后把所有的形象都去掉,只留下黑、白、灰的色块,其实就是想让大家看这件作品的时候看不到任何具体的形象,这样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想象空间。特别像面壁,有一些遐想,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99艺术网:以前更多的是告诉别人我想说什么。

张晓辉:对,现在更进一步了,以前是形而下的,现在偏形而上。

99艺术网:你很多作品都是水彩,是之前就有很深的功底,还是后来当作一个材料去实践的?

张晓辉:材料这一块我试了很多,有水彩、丙烯、油画等等,我发现水彩的驾驭力要好一些,另外我觉得这个材料跟自己的性情也比较接近。比如我喜欢看偏哲学类的书,我现在把王阳明的《心学》与朱熹的《理学》放到一起对比着看,它们都是儒学,看它们的不同之处。我对国画也很感兴趣,中国画颜料跟水彩颜料挺像的,而且我也是用毛笔来画,觉得挺接地气的。

99艺术网:你创作一张画的周期是多久?

张晓辉:周期还是比较长的。我不能做得太着急,因为心态是骗不了人的,如果做得特别粗糙,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更觉得对不起观,所以我宁可慢一点,每天都会画一点。

99艺术网:重复的格子、线条、形状在你的整体作品中是个特点,之前喜欢留有很大的空间,将想要表现的物体缩小精致化,而现在都很充盈,这种变化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张晓辉:之前画面尺寸特别小,空白也比较多。后来我尝试着画得满一些,情绪也表达得特别充分,我觉得挺好,这个阶段我就会这样去创作。

99艺术网:跟你的心态可能也有关,关注的东西也有所不同。

张晓辉:其实就是心态,当时有点儿偏抑郁的感觉。现在也是因为参加展览,突然觉得太小放在整个环境里不太搭调。因为之前我创作的环境所限,是在学校的寝室里,桌子上不可能画太大的画。

99艺术网:《一千零一夜》的画也不大,但是画面的事物并不小,这是为什么呢?

张晓辉:这就是我的一点贪欲,我想画得更精致,画太小的时候是不可能精致的,所以我需要放大一些。

99艺术网:有没有可能把你现在的形象放得更大,然后去做得更精致。

张晓辉:目前还没有,因为我凭想象会觉得太大会显得比较傻。如果一个大画面只有一只小鸟,尤其是比较写实的就会比较傻了,但叶永青老师的那种风格,我是比较喜欢的,太可爱了。

99艺术网:你的创作脉络既贯穿又跳跃,贯穿的是创作的手法有自己的一条主线和风格,跳跃的是每个阶段的作品都有所不同,不像很多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品牌化,注重一个形象的多层面变化,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创作脉络?

张晓辉:那一类艺术家分两种情况看,一种情况说得严厉一些是有些黔驴技穷;另一种则是想把一个符号或者形象挖掘得更为深入一些,这也挺好,因为我们不能老看样式,样式千千万也可以天天变,但是有可能是深入不进去的。所以得分两种情况来看,后者是很正常的,而且还很好,也有那种资本,因为本来可以同时创作十种风格,但是就坚持一种来做深挖,如果是前一种,我觉得就不太好了。

99艺术网:你对自己有什么规划?

张晓辉:目前而言,大的方向是两条线索并行,一条线索是偏架上的作品,架上里分抽象和具象,可能尺幅会适当的调整一下;另一条是观念性的作品,比如《静八章》偏观念一些,还可以延伸做成方案。我觉得这样走下去,会更饱满一些。
   
 

 


【编辑:陈耀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