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艺术成了“家常便饭”——艺术的门槛是否还存在 2012-11-19 23:16:49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张长收
在2012年11月24日,即将有一场名为“例行艺术现场”的行为艺术活动在杭州西湖举行。据了解,其实这样的行为艺术活动已举办了7次,今年4月26日一群艺术爱好者约定俗成地自发组织到杭州西溪湿地举行行为艺术活动,从那时起他们就将每个月的26日定为“例行”行为艺术活动日。

“例行艺术现场”作品

“例行艺术现场”(图片选自蔡青微博)

编者按:行为艺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行为艺术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个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艺术家把现实本身作为艺术创造的媒介,并以一定的时间延续。行为艺术必须包含以下4项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的身体,以及与观众的交流。

行为艺术成了“家常便饭”——艺术的门槛是否还存在

在2012年11月24日,即将有一场名为“例行艺术现场”的行为艺术活动在杭州西湖举行。据了解,其实这样的行为艺术活动已举办了7次,今年4月26日一群艺术爱好者约定俗成地自发组织到杭州西溪湿地举行行为艺术活动,从那时起他们就将每个月的26日定为“例行”行为艺术活动日。

在上一次的例行艺术现场活动中,著名行为艺术家蔡青进行了全程指导。他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中谈了对“例行艺术现场”的看法,他说:“例行艺术现场是我的学生们一起发起的行为艺术聚会,以行为艺术会友的方式轻松的持续地展开,时间定在每个月的26号左右。选定这个日期是因为3月的26号他们中的6个人花74小时来回火车远涉千里,从杭州到成都看行为艺术“庆典7”和参加日本行为艺术大师诚田的行为艺术工作坊的纪念日。杭州只是在今年才兴起行为艺术活动,他们是中国美院公共艺术学院的学生,注重艺术对大众的影响,想通过活动联系更多人响应。”

行为艺术是以特定的环境和含义为依托而进行艺术创造活动的艺术形态,相较于架上绘画、传统雕塑等艺术注重艺术行为的结果留存而言,它更是强调、注重艺术家的行为过程意义,是典型的具有表演性特征的过程艺术形态。“例行艺术现场”具备了这些行为艺术的特征,但关键是行为艺术是否可以当做家常便饭?有位名叫“艺术部落-闻正”的微博网友评论了此次活动,他认为:“把什么都当做艺术来创作就不是艺术了。”

而担任11月26日例行艺术现场的策展人是中国美院大三的学生胡娜,作为90后的她有着她对行为艺术的思考,她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中谈到:“艺术来源于现实问题。梵高有梵高时代的问题,他切下的耳朵又怎能说不是行为艺术,不是他解决自己艺术的方法。80、90后的问题,正是我们的问题,我们会用什么方式阐述我们的问题,释放我们的情感,这一切都基于现实。”

“例行艺术现场”的活动让行为艺术成了“家常便饭”,引起我们所要思考的老问题又出现了:艺术的门槛是否还存在?

蔡青的作品“例行艺术现场在此发生”

蔡青的作品“例行艺术现场在此发生”(图片选自蔡青微博)

行为艺术为何边缘化 “例行艺术现场”的活动是否有可取之处

作为行为艺术家,大多人坚信——艺术家个人的艺术创造自由。其次,艺术泛化性特征。行为艺术家以自己特有的艺术创造行为过程展示,把传统艺术从高不可攀的、精英文化高度的神圣殿堂,摆放到了普通观众心目中的“不过如此”的“平淡”状态。尤其在有的作品中,还请一般观众参与,这就更消解了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例行艺术现场”邀请了各界人士直接参与,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观者对艺术创造行为的认同感。我们讲行为艺术打破了“艺术与非艺术”、“艺术与生活”的传统界线,例行艺术现场几乎彻底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将行为艺术规律化、策略化、开放化,甚至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为何行为艺术会被边缘化?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人类的普遍审美性,也就是非丑恶性,不丑既为美。当人们在审视他所看到的行为艺术作品时,当所看到的作品超出了这个审美共性时便会感觉难受、厌恶。而中国当代行为艺术不乏此类作品,这也是中国当代行为艺术遭人非议的原因。这种现象最终导致行为艺术为大众所难以接受,影响行为艺术本身的前途。

关于中国的行为艺术在多数艺术批评文章中见到的评论是:“由于中国当代艺术起步晚于众多西方国家,大众对艺术、行为艺术基础知识面的缺乏使得许多无知者将自己怪诞的行为冠以行为艺术的名义哗众取宠,使这一艺术形式被烙上“裸体、血腥、暴力”的印记,这让中国本身就起步较晚的行为艺术领域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其实,这也是为何如今行为艺术被边缘化的原因之一。

而“例行艺术现场”带给观众的感觉充满着对美好、幸福、记忆的向往。比如在上次的“例行艺术现场”活动中,著名行为艺术家蔡青的作品《例行艺术现场在此发生》,沿着美丽的西溪公园中的木行道一路走来,不时在植物叶上取出星星送人,留下“例行艺术现场11.1在此发生”的字样在地板上,树技上或长椅上,还写有“现场艺术就是当时发生”、“我们都活在当下”,路过谷文达的装置写上“谷文达不在现场”。

另外还有一个作品,担任11月26日“例行艺术现场”的策展人胡娜在上次的活动中的作品是《缺爱》。每个在场的人都可以亲吻她,有的人吻她的脸,吻她的耳朵,吻她的额头,吻她的嘴唇……这样的吻是类似亲人朋友间美好的吻,关于这个作品,胡娜在自述中谈到:“掉入了深渊,跌荡,起浮。抓不住的稻草,不安的跳跃。上帝的保佑恩赐,现实的陷阱刺耳。信仰在心底腐烂,蜷缩颤抖抱脚。善良的人,缺爱。回家之后你是否会深感内心的失落缺爱感,你敢不敢卸下防备,让你身边的人亲吻你。你敢不敢感受人性最深处的善良。就像郁达夫说除了真爱其他都是沙一般的微不足惜。”

像这样的作品完全没有暴力、色情、血腥的印迹,而且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感受行为艺术所带来的艺术表达快感。同时,行为艺术强调的是行为过程,这在客观上,就把艺术注重行为结果的单一视域拓展到了充分认识、注重艺术行为过程的领域。“例行艺术现场”将行为艺术活动常规化、定期化的办法,微观来讲有助于艺术爱好者的行为艺术表达得到更好的锻炼,宏观上而言有助于人们完整地认识人类艺术整体行为的,合乎艺术规律性和目的性的发展运动。

【相关资讯】

蔡青:如何将行为艺术的治疗效益扩大和延伸

 


【编辑:张长收】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