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威廉·特恩布尔 2012-11-20 09:39:57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廖阳
将坚硬的工业钢材制造出惊人的柔软效果,并将极简、单纯的几何形体注入其中,这大概可以概括出英国著名战后雕塑家威廉·特恩布尔(William Turnbull)的艺术风格,他本人纵横60余年的艺术生涯,也基本可以构筑一部20世纪雕塑史。

威廉·特恩布尔

英国雕塑家,2012年11月16日在英国伦敦去世,90岁

威廉·特恩布尔 1922.1.11-2012.11.16 生于英国敦提

将坚硬的工业钢材制造出惊人的柔软效果,并将极简、单纯的几何形体注入其中,这大概可以概括出英国著名战后雕塑家威廉·特恩布尔(William Turnbull)的艺术风格,他本人纵横60余年的艺术生涯,也基本可以构筑一部20世纪雕塑史。从瑞典超现实主义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到英国雕塑家安东尼·卡洛,再到美国雕刻家大卫·史密斯;从沉浸于现代主义到成为极简主义偶像,特恩布尔不断借鉴吸收诸位雕塑大师的创作手法,并将它们糅入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而这些作品的辨识度极高,从不会被认错。11月15日,这位被英国《卫报》评为那个年代“最富权威、最具表现力,且着力于精雕细琢的艺术家”于英国逝世,享年90岁,死因尚未被公布。

“他是个天才艺术家,在绘画及雕塑方面很有天赋。”英国泰特美术馆艺术总监尼古拉斯·塞罗塔说,“特恩布尔独特的雕塑反映了他年轻时在战后巴黎的生活,在那儿他结识了贾科梅蒂、布朗库西等艺术家。古代且单纯的艺术形式、东方文化以及他对物象本质始终不渝的探索,最终成就了他的艺术创作,并使他的作品接近于巴尼特·纽曼的单纯。”塞罗塔评价说,特恩布尔的雕塑和油画常以极度简单的形状、面具以及图腾柱展示于人前,带有强烈的欧洲人本精神。

特恩布尔这一代艺术家的艺术生涯,都因为二战的横亘而往后推延了几年。“但当特恩布尔开始从事艺术行业时,他从一开始就预示了自己会成为一位优秀创作者。”《卫报》评论说,就像1946年24岁的特恩布尔刚刚踏进艺术的门槛,就用青铜器创制了一个备受称赞的雕塑作品《战马》。

1922年1月11日,特恩布尔出生于英国苏格兰东部港口城市敦提,其父是一名造船厂工程师。15岁时,因为大萧条导致家庭经济崩坏,特恩布尔从中学中途辍学,当了一段时间的劳工,但晚上他都会坚持去夜校读艺术课程。他在学校的一位老师弗雷德·姆尔德是英国DC汤姆森出版社(DC Thomson)以及《太阳报》等英国报刊杂志的资深插画师,因为深感于特恩布尔在艺术上的创作天赋与潜力,便推荐他为DC汤姆森出版社画插画。从最简单的削铅笔、灌墨水,再到从漫画家以及插图画家那里偷师,不管学什么,特恩布尔都会被带教老师弗雷德认可,并被老师催促着去伦敦当时最好的艺术学院斯莱德进修。

不过,一直到1946年,特恩布尔才能真正抽出时间去斯莱德学院学习。因为1941年特恩布尔便因二战加入英国皇家空军,先后在加拿大、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地服役当飞行员。战争甫一结束,特恩布尔便连忙夹着书包跑进斯莱德学院。才进学校雕塑系没几天,特恩布尔往后的职业规划就差不多定型了。在同学们看来,他总是终日游荡于学校雕塑系,且不能自拔。虽然有一段时间特恩布尔还是回到了父亲所在的造船厂工作,但对雕塑的偏好,已为他日后成为职业雕塑家奠下了基调。

和少年时期读艺术类书籍不同的是,特恩布尔在斯莱德学院开始大量阅读美国亲戚给他寄过来的美国漫画。而借助于自己在DC汤姆森出版社的长期绘画训练,特恩布尔也逐渐培养出自己对不同层级艺术的良好品位与鉴赏力。大二那年,特恩布尔去了一趟意大利,虽然拉斐尔、达·芬奇等人的古典画作让特恩布尔印象深刻,但并未燃起他的创作热情。反倒是意大利14、15世纪的壁画艺术,前古典主义时期的希腊艺术,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著名画家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的糅合几何透视学原理、马萨乔造型方法的画法更让他感兴趣。

在斯莱德学院期间,特恩布尔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是与苏格兰人爱德华多·保罗齐成为了好朋友。两人都对连环漫画中的图画有共同的兴趣,而且从保罗齐那里,特恩布尔还领会了怎么将水泥黏合起来做模型、怎么在骨架上打湿石膏等进入雕塑领域的捷径。不过,两人当时的先锋创作手法并不为学校所鼓励。从当铜匠的叔叔那里,特恩布尔又学会了如何将铜片与条梁状物焊接起来的方法。在1949年创作的雕塑《游戏》中,特恩布尔就将数段可拆卸、有裂痕的条梁以一种新奇的外形结构黏合起来,并放置于地面上,占据了一个偌大空间。而从不同角度望过去,《游戏》都会有大小不同的“洞”在观者面前呈现,其作品的尺度与开放性,常将观者带入一个色彩与空间并置的想象世界。

1948年,特恩布尔在还未完成斯莱德学院全部课程的情况下,获得校方同意去了巴黎,一呆就是两年。为了通过去巴黎的官方申请,特恩布尔还与巴黎政府签署了一份上艺术课程的协议,但他却从来没去过。在当时那个年代,艺术家成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艺术也并不是大众传媒最瞩目的焦点,贵为世界艺术之都的巴黎也一样。像特恩布尔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只能通过一次次敲开艺术大师的大门推荐自己,逐渐获得大师们的认同与了解。屡次敲门的结果是,特恩布尔与当时功成名就的瑞典超现实主义雕塑家贾科梅蒂成为了好朋友。在他1949年的青铜雕塑作品《可移动的固定雕塑》(现存于泰特美术馆、特恩布尔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中,他将一些细小青铜物件穿插竖立于一件平面青铜器上,可以明显看到贾科梅蒂二战前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对特恩布尔创作的影响。

1950年,28岁的特恩布尔在当时正处于上升期、现在已享誉国际的玛蕊乐画廊举办了展览。不久,特恩布尔就因为两年进修时间到期,而于同年10月从巴黎返回英国,与包括保罗齐、理查德·汉密尔顿、帕特里克·海伦在内的一群激进艺术家组成了“独立小组”(Independent Group),该组成员阿兰·戴维还在英国中央艺术学院兼职教授设计课程。

在巴黎期间,特恩布尔就已结识了艺术批评家大卫·西尔维斯特,后来,西尔维斯特还专门跑到伦敦为他和保罗齐在汉诺威画廊办了展览。1952年,英国诗人、艺术批评家赫伯特·里德也将特恩布尔的作品列入自己在威尼斯双年展那场以“英国雕塑的新面向”为名的著名展览中。1950年代中期,特恩布尔减少了对其他艺术领域的关注,转而完全投入雕塑制作。因为经常流连于大英博物馆,特恩布尔因而极其熟悉世界不同民族在古代艺术创作上的造型手法和特点,从旧石器时代那尊胸部突出、腹部宽大、腰腿粗壮,女性生育特征极夸张的《维朗多尔夫的维纳斯》,到米洛斯那具让世人倾倒的《断臂维纳斯》,再到大英博物馆中大量的民族图腾以及站立型的雕塑作品,特恩布尔都将它们的特点抽取出来,糅入自己的创作中。

虽然因为雕塑创作而声名在外,特恩布尔还另有一个称号,那便是画家。常有人说,他的一些抽象画作品看起来就像是从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巴尼特·纽曼那扒拉过来的二手创作,但因为他常用蓝色、灰色、赭色、红色、绿色等鲜艳色彩,且经常使用横向笔触画法,也使得他的画作颇具内部张力,并延续至今成为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1973年,泰特美术馆为特恩布尔举办了一次回顾展,这次展览不仅包括了特恩布尔最重要的雕塑作品,还覆盖了他学生时期的稚嫩作品,特恩布尔多年来创作风格的演变也在展览中有所体现。此外,1995年,特恩布尔在伦敦蛇形画廊办了一次小型回顾展,并在2005年于英国约克郡雕塑公园的地下画廊举办了主要作品展。而且,特恩布尔的作品也是大型群展以及各国艺术双年展的最爱。2013年3月10日至6月30日,特恩布尔的大型回顾纪念展,将于英国英格兰中部德比郡的查茨沃斯庄园举行。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