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石鲁画风小线索 2012-12-10 14:23:54 来源:颂雅风·艺术月刊 作者:周洁
近日,石鲁的夫人闵力生女士携子女将150件家藏石鲁作品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批赠品横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大到山水巨制小到创作草稿,既有传统书画:山水、人物、花鸟、书法,也有素描、速写、版画和油画等,种类丰富,基本上可以反映出艺术家的整体风貌。

图片资料

图片资料

近日,石鲁的夫人闵力生女士携子女将150件家藏石鲁作品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批赠品横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大到山水巨制小到创作草稿,既有传统书画:山水、人物、花鸟、书法,也有素描、速写、版画和油画等,种类丰富,基本上可以反映出艺术家的整体风貌。尤其是与国家博物馆馆藏《转战陕北》相关的草图、初稿,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国博现已专门设立了“石鲁艺术研究中心”。

石鲁传奇的艺术人生正是我们解读20世纪中国美术史绝佳的个案之一:由封建大家族的叛逆者到奔赴革命圣地的艺术战士,再到与时代现实抗争的艺术殉道者,晚年精神上的迷狂,造就了艺术上“野怪乱黑”的风格,英雄主义的气质和为政治而艺术的背景矛盾地交叠在一起,他曾以时代讴歌者的身份备受推崇,也曾以铮铮傲骨独立抗争。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精神成为石鲁这批青年艺术家从事创作的重要指导方向,革命题材绘画也在新的历史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石鲁这一时期创作的《改造西洋景》、《打倒封建》、《古长城外》成为革命文艺的代表。在《古长城外》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一种作为叙事性铺陈方式的强化。强调客观真实的再现。此时革命的现实主义以写实的手法“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已成为当时历史环境中美术创作理论的基本核心。

1959年冬,石鲁接受了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完成表现毛主席转战陕北题材作品的任务(《转战陕北》)。这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继续产生影响的时期,历史题材的绘画使用写实的方法不可避免地让石鲁使用了矿物色来附着山水颜色,他显然希望用这样的色彩还原对黄土高原的印象。提及这幅作品,后人往往更关注艺术家对毛泽东和其带领的千军万马的含蓄而富于智慧的构图,其实真正为画家提供信心的则是这幅作品所采用的笔墨方法:传统山水用墨皴,用赭石和朱膘皴黄土勾机理。

漫无天际的崇山峻岭和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构成了《转战陕北》的山水背景,艺术家以山喻人,峰回路转处的人物正是题眼所在。他曾说:“风景(山水)画可以通过曲折的关系表现人的伟大,描写山的雄伟,就有人的存在,有时代感情。有时,它比直接画人还有独到之处。”同时,作品的题目即是归纳亦是升华。

此后,石鲁带着一股势不可挡和戛戛独造的磅礴面貌冲击着画坛。大多以雄浑开阔为主要风格的历史画,更新了现代人物与山水创作的观念,石鲁带领黄土高原的画家们吹起了一股强劲的“西北风”,长安画派也从此名震画坛,从而改变了中国画历史上地域性画派的分布重心。

关于长安画派,长期以来人们有两点认识:一是普遍认为石鲁为这个画派的导师;二是关于长安画派的艺术主张,以为就是石鲁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其实,这两点理解都有待进一步考量和深化。作为一个流派的领导者和指引者,赵望云为长安画派奠定了技法基础,而石鲁则为之奠定了思想基础,石鲁独到深刻的艺术见解可以反映在其编纂的《学画录》。

石鲁对笔墨的探索更加深入集中地体现在《东渡》作品中,1964年石鲁为建国15年创作《东渡》,其背景为1948年毛泽东从延安东渡黄河进入华北,革命从战略防御进入战略反攻阶段。《东渡》表现的就是这个重要历史时刻。虽然原作已失,但透过残留的手稿,依旧可以想象原作的笔墨意趣与精神气度。

石鲁在文革期间也因《转战陕北》受难,内外交困之际,他一度陷入了精神分裂的状态,直到1970年重新拿起画笔的时候,画风大变。70年代以后,石鲁又多次探访华山,创作了一组以华山为主题的作品。这批作品摆脱了之前叙事写实、大场面人物画的形式,走向了大写意。少了具体的政治目的,也就更多了随意轻松。

画过华山的名家众多,如齐白石、黄宾虹等,不胜枚举。石鲁仍旧在前人基础上,独树一帜地表现华山。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华岳积雪图》等大尺幅作品。该画采用仰视华山的视角,雪山刀斫斧劈色,红树苍雄傲然,色墨相映成趣不落俗套。浑朴的斧劈并兼泼墨的雪峰与红树的清峻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力,“华岳之雄且娇也,雪峰映红树,一柱擎宇苍。”在温润的墨色和坚实的笔力中彰显了山水即人的创作思想。华岳松风是石鲁喜爱的绘画题材,他一生写华山之作众多,但如此幅雄阔、高洁、刚柔并济之作并不多见,且越远观越立体。

石鲁晚期的作品都是英雄主义与政治迫害两种力量达到极限的再现。属于石鲁独特性格气质的笔墨精神出现了:狂怪、肆意、凶戾、刚硬,这一时期无论是画家本人还是作品本身也在情绪与情感之间挣扎,也许这就是最后的释放。

【相关阅读】

大师石鲁——绽放着璀璨夺目的艺术传奇

石鲁巨作铸就中国艺术史不朽传奇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