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变味的艺术评论 2013-01-11 09:26: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胡克非
环顾当下中国的艺术评论,演出无不是顺利的,作品无不是成功的,票房无不是大卖的,反应无不是热烈的。这些成名成腕的艺术家们,谁人还会盯着评论检讨自己?又有几人能得到真实的反馈呢?在当下中国,某些艺术评论已经成为艺术产业中的鸡肋,反而成为一些不懂装懂,溜须拍马软文的温床。

环顾当下中国的艺术评论,演出无不是顺利的,作品无不是成功的,票房无不是大卖的,反应无不是热烈的。这些成名成腕的艺术家们,谁人还会盯着评论检讨自己?又有几人能得到真实的反馈呢?在当下中国,某些艺术评论已经成为艺术产业中的鸡肋,反而成为一些不懂装懂,溜须拍马软文的温床。

一味赞美究竟会有多大的问题?在当今中国的艺术领域,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作为消费者,我没有办法通过艺术评论来审视艺术造诣的高深,我就无从选择我掏钱购买谁的演出,我有钱了,愿意消费艺术文化,但是我并不是艺术家,没有辨别能力,又没有渠道来评判高下,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捂紧了荷包,我不买了还不行?同时,对于艺术家本身水平的提高也没有多少益处,我无法通过评论反馈得到真实的水平信息,我和同行之间的竞争甚至是努力的方向就变得不清晰了,造成了大部分艺术家之间互相比拼的是上过多少演出,获过多少大奖,巡回过多少国家,师从过多少高人,在我看来这些应该不是主要部分,而恰恰艺术水平本身的真实反馈,并没有办法进入比较的体系中。说近了,对于活跃在舞台上的艺术家们,没有提高;说远了,对于艺术学子们没有指导方向,假如我从5岁入行便追求的是拿奖、出国、拜名师,那么艺术本身不知道被遗失在了哪个故纸堆里。

有艺术家反对批评性的言论,总会以不专业不入流来回击,的确,很多艺术评论者并不是科班出身学习艺术的,“他们的评论没有专业眼光,不具备评论的权利。你自己不会唱歌剧,凭什么评论歌剧演员?”这样的言论不无道理,假如你是一个聋子,你肯定没有权利评判播音员的水平,假如你是一个文盲,肯定不能评选诺贝尔文学奖。但是这是很低的一个门槛,艺术评论也如此,比如你做音乐评论,起码应该认识五线谱,比如你做美术评论,起码应该知道结构和明暗调子,同时评论也可以和本职工作相脱离,不唱歌剧,不见得就不懂歌剧。对于一场演出根据自己的直观感受,以及对于艺术门类的了解,是可以做出比较有特色的艺术评论的。

作为艺术评论工作者,也要明白,自己的每一段文字都要经过推敲,你听专辑和听现场的情况一定是不一样的,不能用录音棚的水平来要求现场的作品,同时也不能按照莫扎特的要求来评价当代的作曲家。要想独立发声,就要独立账目,你拿的都是剧场或者艺术家给的赠票,你有何颜面不捧?听人一句劝,艺术评论,从自己掏钱买票做起。

同时艺术家们也应该把心态放平,评论者说的在理,虚心接受,评论者不在理,甚至是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微微一笑,艺术不会因为诽谤而下降,但是艺术会因为纵容而骄傲。在当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之下,有一部分意见、批评、指点,总要比石头丢在河里不声不响的要好,有人骂总比没人看要好。

【相关链接】

殷双喜:从社会评论到文化评论

从社会评论到文化评论——对中国美术理论与批评的一点看法

 


【编辑:江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