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土画廊如何迎来春天 2013-01-24 11:07:55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周瑾
自从全球金融危机对海外画廊业有所影响,但多数画廊生存下来了,只不过经营规模缩小一点;反观上海,市场一不好,就有成批画廊停业,可见产业根基非常不牢固。想要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把画廊维持下去,值得深思。

上海画廊艺术区

上海画廊艺术区

自从全球金融危机对海外画廊业有所影响,但多数画廊生存下来了,只不过经营规模缩小一点;反观上海,市场一不好,就有成批画廊停业,可见产业根基非常不牢固。想要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把画廊维持下去,值得深思。

上海本土画廊的成长史

上海的本土画廊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些画廊中多数为私人画廊,规模小,经营作品的质量、档次、高低都有,除了经营作品,还进行一些配框、装裱业务。只有少数画廊资金雄厚,实行西方代理制,有明确的定位,专业性较强。即使如此,上海仍属国内开办画廊的领先城市之一。

那时候上海市政府鼓励文化产业发展,对老工业厂区进行改造,形成了莫干山50号、卢湾区太康路、静安区昌平路、黄浦区福佑路四个创意产业群,集中了很多来自各地的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而当时国内的艺术品市场还没有启动,许多画家脱离国家体制,他们需要一个地方展览和销售他们的艺术品,画廊越早介入就有机会收藏到越多经典的作品。部分画廊并不主动去寻找画家,而是守株待兔。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许多外国资本进入上海,创办画廊,其中有香格纳画廊杰画廊等。上海本土画廊多筹谋降价以打出自己的牌子。部分画廊更是选择依托图书馆和高校区深厚的文化氛围,海内外富商巨贾购宅居住的背景,及上海国际展览中心等坚强后盾,取得一定的优势。以商业为主的徐汇区、文化与商业兼容的黄浦区、浦东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等几块画廊阵地,基本构建了上海画廊业的区域化结构,上海画廊业的发展似乎再也脱不掉“商业化”和“各自经营”的印记。

2001年始,据有关部门统计,上海冠以“画廊”之名的店家共有320家。但十年来似乎始终未走出初级阶段,大大小小的画廊在规范经营和艺术水准上都无法保证,大部分视为画店、画摊或艺术商品寄卖店,很多画廊并没有自己的判断和定位。在艺术品市场链上,上海有着“别样”的风景,不按照“游戏规则”玩的艺术家、画廊大有人在,无非以图利润最大化。

于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大批上海画廊面临“开关”问题,从此一蹶不振。

新世纪以来,上海都以仅次于北京的地位活跃在当代艺术舞台,每年的上海当代都会成为上海展示其当代艺术魅力的秀场,甚至大有压过北京之势。然而艺术市场几经沉浮之后,我们发现上海画廊却集体哑火了,反倒是北京画廊在蚕食上海的藏家资源。

经营不佳 急功近利成主因

上海画廊业的不规范和不成熟,“病根”就是急功近利。画廊业是文化产业,需要比较长的培育期,但现在不少人办画廊,根本不愿花钱推广艺术家和作品,只想作品转转手立马来钱,简直就是开了店铺的“倒爷”。市场疯的时候,确实能撞到运气,但市场一低落便难以为继。许多画廊功能单一,仅仅是一个静态、被动的书画买卖场所——等人介绍画家送画上门,然后等顾客将画买走。目前在画家-画廊-买家所构成的艺术品市场链上,上海却有着另一番“景象”。比如,本该互相待之以诚的画家和画廊,却互打埋伏。要不就是瞒骗画家,打压画作代理价格,以图利润最大化。画廊一窝蜂,什么好卖卖什么,全然不讲特色,前几年当代艺术走红,许多画廊纷纷主推各种类型的当代艺术品,甚至原本经营中国书画的也改弦更张——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也是急功近利带来的毛病。

调整心态 脚踏实地迎接重振

首先,一个好画廊犹如一个好艺术家一样,有自己稳定的趣味、追求、风格。它所合作的艺术家吻合了它的个性,它所培育的收藏家亦有同等的审美诉求。藏家相信这个画廊推介的艺术家,相信艺术品的价值价位,支持艺术的同时体面骄傲地消费着艺术。好画廊善于发现隐藏在沙砾里的艺术家,有不低于艺术家的独到的判断力,不会人云亦云。它定期给艺术家创作成本及生活费用,它定期给艺术家做媒体宣传,它定期通过展览或博览会把艺术品销售出去。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好画廊应该摆正自身良好的心态。

其次,国内大多数比较成熟的市场门类都已经有了全国性的行业协会,但上海至今没有一个官方画廊协会,2012年9月在上海红坊艺术园区自发组织成立的 “画廊联盟”,由艺博画廊圣菱画廊华氏画廊红桥画廊视平线艺术奥赛画廊和红坊文化共7家画廊组成。让一贯以松散面目示人、各自为政的上海当代艺术界有了一些“抱团取暖”之意。这个新的联盟是否会对上海画廊业发挥作用,目前还都无法明确下定论。但多数上海画廊主仍抱着乐观的心态和长远的眼光去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这是上海人的特质,也是这个行业未来有更好发展的信心所在。正如艺博画廊的负责人赵建平所说的:“做画廊不能急。开画廊不可能在短短两、三年就成功,哪怕你有钱也做不到这一点。国内的文化环境、自身实力和经验都决定了在中国开画廊不可能一蹴而就。不管经营好坏,都抱着细水长流的心态,就算年景不好,都尽力撑过去。”

尽管依现在的情形看来,画廊经营确实举步维艰,其中不乏各种因素导致,但如果越来越多的画廊能诚恳的面对现实,肯定自己的错误,并且最终能付诸于行动作出纠正,那么,冬天即将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相关阅读】

上海画廊联盟探索一级市场新模式

上海画廊寒冬众生相:逆势开业与修身养性

城市索引——数字艺术中国


 

【编辑:周瑾】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