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涛
近来,奖项横飞而少佳作的国内文坛,又有被称作“路遥文学奖”的“全国性文学奖项”试图创办。该奖项发起人,《收藏界》杂志社社长、路遥生前好友高玉涛称:“我把路遥的声誉看得比自己的还重要,对于路遥文学奖,我肯定是往长久打算的。”
但是,路遥的女儿路茗茗两度公开表示,办“路遥文学奖”时机不成熟,坚决反对现在仓促办奖。然而,针对路茗茗的“坚决反对”,高玉涛不仅马不停蹄地按计划推进办奖事宜,而且公开回应路遥家人说:“谁都挡不住我设立奖项的决心。”
高玉涛的决心从哪里来呢?综合他公开于媒体的言论,可概括为两点:
第一,他曾和路遥有过三年密切往来,并有大量来往通信。就是说,他是以路遥好友的身份下定决心的。第二,他称:“路遥的文学成就是公共遗产,发起成立路遥文学奖是公益行为。”就是说,他操作此奖又是以公益志愿者的身份下定决心的。
这两点决心,真是“谁都挡不住”吗?于私而言,如果他真以路遥生前好友的身份来办奖,就应首先征得路遥在世家人的同意、支持,而不是如现在这样,完全不顾路遥家人的坚决反对,一意孤行。于公而言,这个号称为“严肃的系统文化创新工程”,甚至连征得路遥家人同意的程序都没有履行,就仓促上马,简直是视办奖如儿戏,实为国内文学奖项滥设风的典型案例。
这样办奖,是否“私益”我们无据,不可妄论,但可以断定绝无“公益”可言。
因为高玉涛并非文坛中人。网上资料显示,他是陕北靖边县人,曾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修,拥有国家经济师职称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家收藏委员会理事长、《收藏界》杂志社社长、中国名家书画院院长兼秘书长等头衔。其中并无与文学相关的资讯,我们只得到两个关键词:经济与收藏。
多少了解当代文化活动的人士都知道,现今的所谓“收藏”,实质上就是“投资”;所谓“收藏家”基本是奔着“一本万利”的目标,做古董与艺术品买进卖出生意的。这位高先生进修过经济学,从事收藏的实业,自然是深谙“收藏投资”方略的。多年来,国内文坛很怪诞的现象是,“文学不兴办奖兴”,许多实业界的大佬都纷纷举资办文学奖。这是为什么呢?
从市场角度来看,理由很简单:兴办文学奖,尤其是一个文学奖办得足够大,对于投资的企业家来说,就是做了一本万利的软广告。其次,作为附带效益,参与办奖的一干人员,包括评委、获奖人等,均会获得虚虚实实的各档次收获。在市场效益压倒一切的当下国内文化生态中,“办奖”实在是一个“名利皆收”的高回报经济活动。而据悉,高玉涛及其延揽的“路遥文学奖”现有投资人,均是收藏界人士。
据公诸媒体的进程,虽然还在酝酿当中,且路遥家人已明确提出反对意见,但“路遥文学奖”的授奖计划却早已核定:首届“路遥文学奖”计划于2015年12月3日(路遥生日)颁出,总奖金过百万元,其中长篇小说的奖金会达到50万元以上。
我注意到,已有多位著名文坛人士质疑高玉涛及其团队办文学奖的资质及其动机。事实上,我们不能反对任何业界的任何人士以任何动机举办文学奖,除非相关活动违法违规。但我认为,高玉涛们及关注此事件的各界人士,应认真倾听和思考路遥女儿路茗茗拒绝现在创办“路遥文学奖”的理由。
路茗茗说:“我觉得设立一个文学奖项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像国内文学界比较权威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对文学写作者和读者都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在各个方面都比较严谨一些。如果出现了状况,不仅影响我父亲的声誉,也会辜负了发起者良好的初衷。”
所谓“发起者良好的初衷”,就是高玉涛们宣称的促进中国文学发展的“公益”。路遥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1988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茗茗自然是以《平凡的世界》的水准来审视今天文学奖的评奖环境的,相信是这个审视使她做出了反对现在设立“路遥文学奖”的决定。
了解国内当代文学奖评奖状况的人士都知道,不仅等而下之的种种文学奖评选在“评奖经济”之路上“唯利是图”,而且作为国家最高文学奖的“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近几届也屡屡曝出“评委自评自奖”、“严重抄袭之作获奖”之类丑闻。换言之,不仅“利”字当头,而且缺少监督,使得当下国内文学奖评选几乎变成了权力寻租的名利场和丑闻滋生的是非地。
当今国内的文学奖项多不胜举,但却几乎找不到几个真正有公信力的“全国性文学奖”。在此环境下,一些文学奖不仅不能正面引导年轻文学创作者的正确追求,提升公众的文学品位和兴趣,反而在以严重的铜臭气误导文学青年,败坏公众对文学的兴趣。
路遥于1992年病逝,他当然是看不到身后的国内文学奖现状了。所幸的是,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心地纯真而智慧的女儿。路茗茗拒绝设立“路遥文学奖”的举动,真正坚守了父亲的文学精神,是成熟的决定。
对于出手就可以砸出百万元办奖的高玉涛先生,我们在此友情提醒一句:真是尊重路遥,就不能靠砸钱办奖,更不能办霸王奖。
(作者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
【推荐阅读】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