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大众集体沦为艺术土鳖 2013-02-22 15:53:59 来源: 城市快报 作者:王垚懿
初闻“再水墨”这个名字,的确能感受到一丝诗意,以此来命名艺术类展览,似乎也再合适不过。然而在近期,这场“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却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初闻“再水墨”这个名字,的确能感受到一丝诗意,以此来命名艺术类展览,似乎也再合适不过。然而在近期,这场“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却在网络上引发了激烈的讨论。虽然此次展出的周期很长,并且涉及众多艺术名家,但比起策展方“对现代艺术展开讨论”的初衷,人们对展品“艺术性”的质疑反而成了主流评价。

在网上的一片评价声中,一则名为《我今天去了省艺术馆》(湖北美术馆)的帖子迅速蹿红,也许是展品的“艺术性”太强,笔者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评价,并表示:“我就是个"土鳖",无法理解这些个(艺术品)的内涵。”其无力吐槽的心情引来众人共鸣,该帖也被网友封为“史上最鲜活的艺术评论帖”。

“真心看不懂!”“这样也行的话,我自己也能办个艺术展。”“游客大多是为了吐槽才去参观的吧?”“别笑,憋到内伤。”网上的一片“坑爹”声,不仅道出了众人的无奈,更加引人深思:也许艺术与笑话之间的区别,只在于能否被人所理解吧?

起 因

参观者发帖调侃艺术展

这则《我今天去了省艺术馆》的帖子之所以在短短几日便被转载几万次,一是因为笔者对此次展出的评价极具喜感,再者则是因为展出作品本身就让平凡大众难以欣赏和接纳。

在帖子开篇,笔者贴出了傅中望的《收藏洗晒》,如若没有文字说明,相信很多人会误将图片中杂乱晾晒在楼层之间的竹竿衣物视为城市陋习,并且斥责那些不自觉的“大妈们”胡乱晾晒衣服。虽说艺术馆方已经明确告知笔者此为“行为艺术”,但很多网友仍旧表示无法欣赏和理解它,并且统一自嘲为“艺术土鳖”。

一切并没就此打住,在此之后出场的则是一系列让“艺术土鳖”更加吐血的神级展品。其中,一组以“格子”为表现形式的组图引来批判无数,近观其作品,是由无数马赛克般的方格整齐排列而成的画面,乍看更像是学生时代的作文本,而远观则如白纸一般,一旁多达几百字的文字说明不但没起到辅助作用,反倒让人更加不耐烦。更让网友无法接受的是,该作品竟由四幅几乎完全一样的“白纸”组成,难怪网友会大呼:“有必要吗?”

虽然众人一直在努力寻找略微“正常”些的作品,但最终却只发现了一些与“格子”有一拼的作品。例如被装裱得极好的“一块破纱布”,或者笔法形似小学生美术作业的水彩人物画,又或是引起密集恐惧症的指纹画……“我一直以为自己略懂艺术,现在看来就是个艺盲啊!”诸如此类的作品不但没能勾起参观者对前沿艺术的兴趣,反而让众人对自己的艺术观赏能力倍加怀疑,套用一句俏皮话就是:不懂他妈给不懂开门不懂到家了!

吐 槽

那些让人吐血的费解细节

说白了,网友们自嘲为“艺术土鳖”,终究还是对艺术存在一丝敬畏。但就平凡人对于这次展出的直观印象来看,创作者似乎并没有体恤到参观者的感受。例如两幅拼接在一起的水墨画,在一般人看来就是杂乱而毫无笔法;又例如一组画作,人物与卡通比例失调胡乱混搭,虽说算得上“正常”,但“水平”却让人联想到小学时代的作业……此外,引人联想的作品还有类似于挤压在玻片之间的标本,带血的纱布、密密麻麻的黑色物体让网友大呼:“还没我的微生物作业画得好!”

撇开那些让人无法辨认的作品,神帖的作者还贴出了一张布满人面画像的照片,图中除了无数用红笔画出的“简笔”笑脸外,就剩下了令人费解的祥云和密密麻麻的蓝色汗滴,这让无法理解其艺术含义的发帖人无奈吐槽:“只能说这幅图很好地表达了我此时此刻的心情……”

“看完后,我鉴定自己就是一个俗人,完全不懂这所谓的艺术。”“真心看不懂,我伤不起啊!”“即使我是学艺术的,也觉得现代艺术太"坑爹"了。”“完全看不懂,反正是觉得挺搞笑的!”在吐血的评论中,除了不懂还是不懂,对“现代艺术”的费解,几乎充斥了网络。

微评论

对于这则神帖,虽然主办方并未表现出任何不满且在官网微博上给予了正面的回应,有名人还称帖子作者“有才”,但是,对于网友的抵触情绪,作品的创作者似乎也没表示出过多的关心。正如网友的评述所说:“艺术有无数种表达方式,才不考虑你的想法。”

虽说艺术不该受到形式的约束,但主办方所提倡的实验艺术和水墨上的突破,却有些超出了常人所能接纳的范围。所谓物极必反,虽然创新的意图没错,但前卫过了头,就成了无人能解的哑谜。如若普天下找不到除作者之外的欣赏者,那作品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无论是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懂的人终归还是有的,可如果让天下人集体沦为“艺术土鳖”,那艺术存在的价值又将如何体现呢?

【相关阅读】

网友吐槽“土鳖看不懂的艺术” 学者:雅俗共赏最难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